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木薯或花生单作与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与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从根际微生态角度阐释木薯与花生的地下部互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和木薯/花生间作3个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别测定单作与间作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进行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不论单作或间作,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达到峰值.木薯/花生间作后期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提高,有利于木薯和花生的根际土壤向细菌型转化,且间作木薯根际土壤B/F比间作花生分别提高了1.02和1.25倍.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和花生结荚期,与单作相比,间作的DGGE图谱特异条带数有所改变,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但与单作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结论]木薯/花生间作有利于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且间作同时可改变木薯和花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但对其多样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
<正>大鳞鲃(Barbus capito)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大鳞鲃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2003年首次引入我国。经北方池塘养殖,为广温性鱼类,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特点,蛋白质含量达到20.27%。经测量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为72.22%,生长发育温度在0~30℃,适宜水温13~28℃,大鳞鲃喜食人工配合饵料,具有集群性好、易驯化、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为了推广这一名优品种,2012年鹿泉市滹沱河顺才特种鱼良种场开始引进3cm鱼种进  相似文献   
23.
对四川农业大学农科硕士就业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单一的学术型硕士教育与社会需求多样化之间的不适应,是造成就业危机与人才紧缺并存的主要原因。提出应通过优化学位教育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等途径来改革单一的学术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4.
李天 《河北渔业》2012,(1):56-59
现代渔业是石家庄市渔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在分析石家庄市渔业发展现状、特色品牌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石家庄市现代渔业的发展思路、建设内容与工作重点,这将成为推动石家庄市现代渔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5.
在河北省平原区开展小麦-玉米轮作区农田硝态氮田间试验,采用雷磁计测定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并分析降雨、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等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氮肥的当季利用率较低,残留率为27.5%。施肥灌溉后土壤硝态氮的分布呈现双峰形式,分别出现在55~70cm土层和150~170cm土层。小峰值出现在土壤剖面上层,硝态氮平均含量为47.75mg/kg;大峰值出现在土壤剖面下层,平均含量为93.72mg/kg。大峰值约是小峰值的2倍,且含量随时间、土层深度变化较大。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使硝态氮深层淋失现象明显,根层以下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占氮肥总量的85%,对地下水环境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26.
一、前言栓皮是一种重要的森林付产物。世界上产生栓皮的树木虽多,但能作工业上使用的却只有软木树(Quercus suber)、欧洲橡(Quercus occidentalis)、栓皮(?)(Quercus Pseudosuber)、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及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数种。这些树木的树皮分为两层。外层只是复盖保护作用,剥下后不影晌树木的生机发育,可作软木使用。内皮是产生栓皮的基础,每年能增加栓皮一层。当树木生长达25年生左右时,可剥取初生皮,表面不平,纹理不规  相似文献   
27.
以2个木薯品种‘SC205’和‘SC124’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钾(K0,K2O 0 kg/hm2)、低钾(K50,K2O 50 kg/hm2)、中钾(K100,K2O 100 kg/hm2)和高钾(K200,K2O 200 kg/hm2)4个施钾量处理,测定收获期木薯的农艺性状、鲜薯产量及其构成指标、可溶性糖组分含量、淀粉组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不施钾相比,施钾量达100 kg/hm2以上时,能显著提高木薯株高、茎径、单条薯重;施钾量达50 kg/hm2以上时,能显著提高鲜薯产量,其中‘SC205’和‘SC124’的鲜薯产量增幅分别达59.2%~131.7%和51.4%~127.9%,在施钾量(K2O)为100 kg/hm2时鲜薯产量达到最大值;(2)施钾量对不同组织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及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品种与施钾量间交互作用对蔗糖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其他可溶性糖组分及淀粉各组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组织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与块根淀粉组分含量间具有负的相关性,其中块根的可溶性糖组分与块根总淀粉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茎秆的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与块根总淀粉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合理施钾促进了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进而有利于木薯鲜薯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对连作条件下木薯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8.
国外引进大豆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进的18份大豆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运用多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供试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变异潜力,株高、生育期、单株英数、百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变幅较大;籽粒蛋脂总量达高级标准的有5个;适应四川雅安生态条件,可作不同熟性的材料种植。②相关分析表明,节数与株高、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播种到开花日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英数、每英粒数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③主成分分析中,单株个体、品质、粒重、产量构成及株型等5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3.11%。④聚类分析表明,当阈值为6.08时,可划分为4个性状不同的类群,各类群单位面积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9.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皂甙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抗活性氧能力(ROSSC),用八木变法测定血浆过氧化脂质(LOOn)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溶血程度,以期研究大豆皂甙的体外抗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大豆皂甙具有较强的体外总抗氧化能力和抗活性氧能力,可抑制血浆和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红细胞溶血程度.说明大豆皂甙具有体外抗血浆脂质过氧化和红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两个籼稻品种垩白对稻米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冈优527(杂交籼稻)和窄叶青8号(常规籼稻)为材料,研究垩白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与非垩白米相比,冈优527垩白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升高,最终黏度、消减值、回复值显著升高,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显著降低,RVA谱的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窄叶青8号垩白米与非垩白米的上述各指标间无显著差异。窄叶青8号垩白米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非垩白米,而冈优527垩白米的粗蛋白含量与非垩白米相比无显著变化。2个品种垩白米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赖氨酸含量与非垩白米间无显著差异, 但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非垩白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