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过磷酸钙不同添加量对蔬菜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生菜的废弃菜叶和玉米秸秆为原料,以过磷酸钙肥料为添加剂,进行了27 d的曝气供氧堆肥,对堆肥过程中的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N20、CH4和C02)进行了监测.试验共设6个处理,除CK处理(不添加过磷酸钙)外,其余处理依次根据混合物料初始总氮物质量的5%、10%、15%、20%和25%的比例添加过磷酸钙.结果表明:添加过磷酸钙对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均有明显效果,氨挥发总量较CK减少了4.0%~16.7%,总温室气体C02排放当量减少了10.2%~20.8%.堆肥过程中排放的NH3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相对较大,各处理NH3的CO2排放当量为59.90~81.58kg/t,占4种气体总CO2排放当量的69%~77%.蔬菜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适量添加过磷酸钙是减少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堆肥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UV-B辐射对青杄花粉管生长和细胞壁构建的影响,为阐明UV-B辐射对裸子植物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裸子植物青杄(Picea wilsonii)花粉为材料,首先检测在可见光背景下增补不同强度UV-B辐射后处理花粉24 h对花粉管长度和顶端宽度的影响,确定UV-B辐射处理对花粉管生长的效应及其适宜处理强度;然后对单纯可见光下以及可见光和适宜强度的UV-B辐射复合处理下生长24 h的花粉管,用荧光探针Calcofluor和水溶性苯胺蓝分别标记花粉管细胞壁中纤维素和胼胝质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它们在细胞壁中的分布,用单克隆抗体LM19和LM20分别标记花粉管细胞壁中酸性果胶质和酯化果胶质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它们在细胞壁中的分布。【结果】在可见光和0、0.2、0.4、0.6和0.8 W·m-2的UV-B辐射复合处理下生长24 h的青杄花粉管,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大,花粉管长度逐渐变短,许多花粉管呈现顶端膨大,说明UV-B辐射抑制青杄花粉管的极性生长,且具有强度依赖性;UV-B辐射强度达到0.4 W·m-2时开始显著抑制青杄花粉管生长,说明0.4 W·m-2为适宜的UV-B辐射处理强度。在单纯可见光下,纤维素在花粉管细胞壁上均匀分布,胼胝质均匀分布在花粉管侧壁而顶端细胞壁中分布较少,酸性果胶质仅分布在花粉管侧壁上,而酯化果胶质仅分布在花粉管顶端细胞壁中;在可见光和0.4 W·m-2 UV-B辐射复合处理下,纤维素和胼胝质在花粉管顶端细胞壁中的分布显著大于侧壁,酸性果胶质由原来仅分布于花粉管侧壁转变为主要分布于花粉管顶端和亚顶端的细胞壁,酯化果胶质由原来仅分布在花粉管顶端细胞壁转变为分布于整个花粉管细胞壁中。【结论】UV-B辐射对裸子植物青杄花粉管极性生长具有抑制效应,该效应是由于UV-B辐射影响了花粉管细胞壁中纤维素、胼胝质、酸性果胶质和酯化果胶质等构建物的正常定向分布。  相似文献   
43.
不同过磷酸钙添加量对蔬菜废弃物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过磷酸钙添加量对蔬菜废弃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过磷酸钙能够提高堆体温度,其中添加量为堆肥物料干重10.26%时的最高温度值最高,为64.33℃。堆肥结束时,添加过磷酸钙对各堆肥处理的C/N 值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堆肥物料的pH 值,提高了电导率,其中添加量介于物料干重4.10%和10.26%时的EC 值显著高于CK 处理(P<0.01);添加量低于物料干重10.26%时的GI值均显著高于CK 处理(P<0.01),其中添加量为物料干重2.05%(S5 处理)时的值最大,为105.61%。添加过磷酸钙显著降低了堆肥的氮素损失率(P<0.05),其中添加量为物料干重2.05%时的氮素损失率最低,仅为23.94%,且此添加量下的产投比最大,为3.93。本试验条件下,添加过磷酸钙可显著提高堆肥腐熟度,显著降低堆肥物料的氮素损失率,其适宜添加量为物料干重的2.05%。  相似文献   
44.
小开河灌区引黄入田泥沙的土壤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含沙量大,使引黄灌区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引黄泥沙既是引黄灌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重要的、有待深入研究开发的自然资源。本文根据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土壤调查、分析化验与多年工程测试研究等资料,深入分析了通过远距离输沙与浑水灌溉后,引黄入田泥沙对灌区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既有利于引黄泥沙处理,又可以稳定和提高引黄灌区土地质量的具体措施。为引黄灌区合理配置水沙资源,解决灌区引黄泥沙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随着亚欧海外贸易的日渐发展和传教士、旅行家的频繁来华,中国的物质商品和文化艺术逐渐被介绍到欧洲,掀起了对欧洲造成巨大影响的"中国风"热潮。中国园林给欧洲园林带来了不同于传统的造园艺术形式,欧洲人的审美取向开始变化,随之带来了园林风格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46.
春归沙湖,空远沁蓝的天空伴着清晨第一缕朝阳,浸染着湖面;灵动的湖光闪烁着巍巍贺兰山;百鸟沉醉其间,扑打着翅膀嬉戏鸣啼;碧绿的芦苇荡里生机盎然,雏鸟嘶鸣,渴望着自由飞翔,一睹沙湖的美姿、贺兰山东麓的葡萄文化长廊、塞上江南的稻田、红色玛瑙枸杞地、晨光里悠哉的奶牛、参差错落的绿色精品宜居……  相似文献   
47.
陈源  李妮 《吉林农业》2013,(3):85-85
农业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和实际靠农业为生的农民的减少,人们开始加大了对农业的关注。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增加收获成果,人们对肥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分析在马铃薯种植中钾肥应用的现状,并对钾肥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更好的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48.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财政支农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磨盘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甜柿和双孢菇三大主导产业,极大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效益,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成功探索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磨盘岭模式”,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9.
高速公路边坡乡土灌木建植模式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是目前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生态防护模式。以川中丘陵区遂资眉高速公路为例,以路线规划植物调查结果排序为基础,筛选出柏木、慈竹、黄荆、马桑3种乡土灌木和狗尾草、芒、艾3种乡土草本植物。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配置模式和种植配比试验小区在恒定雨强(20mm/min)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模式在恒定雨强下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水土保持效益,产流时间推迟1′~4′05″,产沙量分别减少6.56~33.86g;各配置模式间恒定雨强降雨20min后产流产沙总量差异多表现为显著,黄荆+狗尾草模式产流产沙总量最低,分别为1 700ml和60.71g;马桑+艾产流产沙量最高,分别为1 920ml和84.02g。可见,在边坡条件、播种量等建植条件与建植措施一致的条件下,乡土灌木黄荆和狗尾草组合可显著提高高速公路边坡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50.
姜缺铁表现症状为姜叶脉间变白,呈长斑严重的叶脉变干,此病症常发生在石灰性土壤盐碱土和连年施饼肥、硝酸钾、碳酸氢铵等化肥的碱性地块。老百姓一般误认为是叶斑病,多用抗菌药如多菌灵等喷洒,治不好,就怀疑药是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