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12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的方法,本研究参照已发表的JEV基因组序列,应用RT-PCR扩增了长约1000bp的E基因片段,连接pET30a表达载体中,经诱导后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E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经免疫印迹检测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体的E-ELISA诊断方法。该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为JEV的快速诊断、免疫猪群抗体监测和JE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2.
为构建表达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G蛋白基因的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重组病毒,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BRSV全长G蛋白基因编码序列插入到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之下构建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利用磷酸钙-DNA沉淀法将该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BHV-1/TK-/LacZ+的基因组DNA共转染牛鼻甲细胞后收获增殖的病毒。通过反向蚀斑筛选,得到重组病毒BHV-1/TK-/G+。PCR检测结果证实G蛋白基因已经插入到了亲本病毒BHV-1/TK-/LacZ+的基因组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证实BHV-1/TK-/G+中的G蛋白基因在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本研究为研制BRSV及其他重要牛传染病的BHV-1病毒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培养料添加保水剂对平菇出菇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食用菌生产中,由于栽培料后期失水,因而影响了出菇。为了提高产量,必须对栽培料进行补水。以何适2000、特平抗黑、H600平菇品种为试材,用玉米作为培养料,在相同条件下接种,研究培养料中添加保水剂对菌丝生长、出菇时间及平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添加保水剂后,菌丝生长较好,出菇时间提前,污染率降低,并且能减少栽培过程中的浇水次数,显著提高平菇产量。其中,特平抗黑品种使用保水剂效果最好,其菌丝生长最旺盛,污染率最低,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4.
拉林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该文选取拉林河流域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和空间分布分析、污染评价、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了解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探索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r、As、Pb、Cu、Zn、Ni、Mn、V的平均含量均低于背景值,Co和Se略微高于背景值,部分土壤样点Cd和Ni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研究区土壤污染的主要金属元素为Cd和Hg,地累积指数表明受到污染的样品比例分别达到45.1%和37.0%,其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9.83和70.29。根据PMF计算结果,拉林河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累积主要受自然源、农药肥料源、工业排放源的影响。其中,自然本底对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最大,贡献率为38.0%,其次是农药和肥料施用,贡献率为32.6%,燃煤和工业排放源的贡献率稍低,为29.4%。  相似文献   
45.
镂空方型增殖礁上升流特性的粒子图像测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对镂空方型增殖礁单体礁和组合礁的上升流流场特性进行分析,按照海区实测流速和礁区选址要求,设定5个不同的来流速度0.2、0.4、0.6、0.8、1.0 m/s,并计算出试验流速分别为0.045、0.090、0.135、0.180、0.225 m/s。结果表明:单体礁在任何一种迎流方式下,上升流的规模都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相同来流速度下,主视面90o迎流时,上升流规模最大;单体俯视面45o迎流时,上升流规模最小;礁体横向组合排列时,礁体间距在0.5L~1.0 L时所产生的上升流规模最大,礁体间的协同作用最强;礁体纵向组合排列时,在0.5L~1.5 L倍的间距时,礁体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形成的上升流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46.
祖立闯  李娇  李峰  沈志强 《养猪》2020,(1):17-20
丁酸梭菌是一种以丁酸、乳酸和乙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专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具有耐高温、耐酸和耐多种抗生素等生物学特性,优点为安全、无残留、绿色环保、稳定性好等,且有改善动物肠道环境,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率,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潜力和开发前景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文章就丁酸梭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丁酸梭菌更好地推广应用于养猪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概述了丽水市食用吊瓜与袋装黑木耳立体种植的情况;阐述了食用吊瓜与袋装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8.
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是我们国家实施的惠农政策,这主要是为了调动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基于此,对我国目前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9.
石砾参数对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一直是土壤学研究的热点,溶质运移理论主要应用于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运移、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等方面。溶质主要通过优先流和基质流进行运移,影响溶质运移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土壤结构、质地、水力传导率、体积质量、初始含水量、根系、石砾等。石砾作为土壤质地中的一个分级单位,与溶质运移关系较为复杂。本文综合介绍了石砾基本内涵以及石砾对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影响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石砾内部参数(石砾覆盖度、含量、粒径、空间异质性等)和外部参数(根石结构、干湿冻融、耕作等),指出目前研究主要量化土壤表面及土壤表层石砾参数对水文效应、土壤侵蚀、入渗以及径流的影响,然而石砾参数对溶质运移影响研究不够系统,石砾参数与溶质运移关系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对土壤深层石砾研究缺乏;归纳了石砾参数研究技术手段及模型;探讨了目前石砾参数对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0.
冻融对东北黑土硒酸盐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文静  牛浩  李娇  吴福勇 《土壤通报》2021,52(2):338-345
为探究冻融过程对东北黑土硒酸盐(Se(VI))吸附、解吸的影响机理,通过室内不同初始含水率及冻融次数模拟冻融循环,随后利用冻融后土壤进行Se(VI)的吸附和解吸试验,分别采用Langu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Se(VI)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冻融显著(P < 0.05)改变了东北黑土pH值、有机质、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及各粒级团聚体含量,冻融后土壤Se(VI)吸附量显著高于未冻融土壤。通过拟合发现东北黑土对Se(VI)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R2 > 0.967),高初始含水率及冻融循环次数均增加了冻融后黑土对Se(VI)的最大吸附量及缓冲容量,同时提高了Se(VI)的解吸率。70%含水率及多次冻融循环提高了黑土对Se(VI)的吸附潜能,促进Se(VI)的解吸,使得冻融后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增加,有利于作物根系对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