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12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寄生虫病。近年针对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虫株,亟需开发新型的抗疟药物。疟原虫入侵宿主需要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酶裂解和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等关键分子的参与和协调,上述参与入侵过程的蛋白质为抗疟药物开发供了潜在靶点。论文对抗疟原虫入侵关键分子的药物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72.
李娇  王艳  唐娜  沈志强 《养猪》2011,(6):93-96
猪瘟单克隆抗体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够识别病毒抗原结构的微小差异,同时单抗特有的理化同质性使抗原抗体反应结果便于质量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等优点,在猪瘟病毒的诊断以及强弱毒鉴别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猪瘟单克隆抗体及其在猪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重组E2蛋白的兔源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表达BVDV E2蛋白的重组质粒pET30a-E2转化E.coli BL21(DE3),经诱导表达获得重组E2蛋白。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纯化蛋白能够与BVDV参考阳性血清反应。以纯化的重组E2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测定其中和效价为1:2048,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试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本研究制备的BVDV重组E2蛋白兔源多克隆抗体可应用于BVDV的检测,同时为进一步建立检测BVDV E2蛋白的ELISA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刘晓红  陈帅  牟雪  刘春雨  韩雪  李兴  李娇 《食用菌》2011,33(1):39-40
柞蚕蛹草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将蛹虫草菌液直接注射柞蚕蛹体内有利于菌丝发育,污染少,蛹体僵化快;在进行菌丝培养时以“营养土”覆盖蛹体可加速菌丝生长,蛹体发菌均匀一致,蛹体僵化快;蛹体僵化后,用刀在蛹体的一端进行刻伤,蛹虫草出草快,出草一致,缩短生长周期,出草率离,草的质量好。  相似文献   
75.
国标的猪瘟疫苗效力检验、支原体检验、外源病毒检验等质量检验方法均存在试验周期长、操作繁琐、敏感性较低等缺点,随着现代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猪瘟疫苗质量检验的新兴替代检验方法日臻发展和完善。论文就近年来针对猪瘟病毒的病毒含量测定、猪瘟疫苗效力检验、支原体检验、外源病毒检验等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新兴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提高猪瘟疫苗的质量检验水平、保障猪瘟疫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菱角多糖具多种药理活性。为了优选出热水浸提法提取菱角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本研究以菱角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在综合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率随料液比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料液比为1:30时提取率最高,为2.72%;提取温度为70℃时,多糖提取率最高,为2.96%;提取时间为120 min时,提取率最高,为1.81%,之后提取率减少。综合以上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得到菱角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60℃、时间120 min。热水浸提菱角多糖工艺操作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可依据该工艺条件制定菱角多糖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77.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N-DH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内外2对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巢式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新城疫病毒(ND)、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鸭细小病毒(DPV)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 p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0.1 p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0倍.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极低含量的N-DHV,解决了新型鸭肝炎病毒不易在组织病料中检出困难的难题,为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快速诊断、净化及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本试验旨在优化泛素化酶Arkadia质粒表达载体pGPU6/GFP/Neo转染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Cs)的条件,为研究Arkadia表达载体在小鼠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hathy,AAN)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以小鼠RTECs为转染对象、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转染介质,采用Real-time PCR和CCK-8法检测不同的质粒与脂质体比例条件下Arkadia mRNA的表达差异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的转染时间条件下表达载体对Arkadia mRNA沉默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Arkadia-pGPU6/GFP/Neo载体的转染效率表现出了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当质粒DNA∶LipofectamineTM 2000为0.66 μg∶2 μL、转染时间为24 h时,对Arkadia mRNA表达的抑制最明显并且对细胞的毒性最小。最终确定了Arkadia-pGPU6/GFP/Neo载体转染小鼠RTECs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9.
一类切换系统的输出反馈H∞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状态作为系统内部变量组,或由于不可能全部直接测量,或由于量测手段在经济性和适用性上的限制,从而使状态反馈物理实现成为不可能或很困难的事.状态反馈在性能上的不可替代性和在物理上的不能实现性,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通常需要采用动态输出反馈方案,也就是在反馈系统中单独或同时引入串联补偿器和并联补偿器,从而使输出反馈达到状态反馈功能.因此,针对一类具有扰动的脉冲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的情况下研究了这类系统的渐近稳定问题和干扰抑制问题.方法 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H∞控制理论和Lyapunov函数方法,同时采用变量替换法将条件转化为容易求解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形式.结果给出了这类具有扰动的脉冲切换系统渐近稳定且具有H∞性能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一个仿真算例验证了文中结论的有效性.结论 这种检验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同时采用的Lyapunov函数方法也降低了保守性.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早期多级分养对翘嘴鳜( Siniperca chuatsi)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翘嘴鳜幼鱼在不同培育密度(1000,1500,2000尾/m2)下进行连续三级筛选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密度组鳜幼鱼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鱼体生长速度降低;存活率在中等密度(1500尾/m2)组最高;在鱼苗3 cm之后,水体氨氮含量显著性升高。结果表明,三级分养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苗种规格整齐度;使存活率显著性提高。鱼种在幼鱼早期生长速度快,需注意此阶段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