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1篇
  6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从葡萄中克隆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VvRR2,获得VvRR2的互作蛋白,为阐明VvRR2在欧洲葡萄抗病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葡萄接种白粉病菌,提取总RNA后反转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vRR2转录本对白粉病菌的响应;构建瞬时表达载体pBI221-VvRR2-GFP,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BKT7-VvRR2,转化酵母菌株AH109,检测VvRR2的转录激活活性;构建酵母表达cDNA文库,以VvRR2为诱饵,通过Mating法筛选互作蛋白,对获得候选序列进行Blast分析;将候选蛋白VvTGA的全长序列克隆至pGADT7载体形成重组载体pGADT7-VvTGA,与重组诱饵载体pGBKT7-VvRR2共转化酵母,进行双杂交验证VvRR2与VvTGA的相互作用;将VvTGA的全长序列克隆至pSPYNE(R)173载体,形成重组载体pSPYNE-VvTGA,将VvRR2的全长序列克隆至pSPYCE(M)载体,形成重组载体pSPYCE-VvRR2,然后将两个重组载体共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验证VvRR2与VvTGA的相互作用。【结果】葡萄接种白粉病菌后,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VvRR2呈现受白粉病菌诱导表达模式。VvRR2定位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的细胞核,转录激活试验结果表明VvRR2在酵母体内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在含有60 mmol·L-1的3-AT培养基上可以抑制VvRR2诱饵载体的自激活活性,VvRR2诱饵载体对宿主酵母菌没有毒性。以VvRR2为诱饵,初步筛选到287个单克隆,在高严谨条件下进一步筛选获得23个有效序列,Blast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参与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细胞分裂素信号传导、光反应和生物钟节律、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酵母回复双杂交试验结果显示含有空载体(pGADT7或pGBKT7)酵母在四缺培养基(含3-AT)上不能生长,含有两种重组质粒的酵母在四缺培养基(含3-AT)上能够生长,并在含有X-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能够显色。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结果显示共转化pSPYCE-VvRR2与pSPYNE(R)173、pSPYNE-VvTGA与pSPYCE(M)的原生质体没有黄色荧光,而共转化pSPYCE-VvRR2与pSPYNE-VvTGA的原生质体显示黄色荧光。VvTGA的表达类似于VvRR2,呈现受白粉病菌诱导表达模式。【结论】葡萄细胞分裂素响应调节因子VvRR2是一个受白粉病菌诱导表达的转录因子,能够与VvTGA相互作用,并且VvTGA受白粉病菌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22.
侧输出马铃薯收获机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铃薯收获机向大型联合收获的发展趋势,在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机型的基础上,结合马铃薯在我国种植的实际国情,设计完成并制造了4U-1700A型侧输出马铃薯收获机。新型收获机将原有的中间输出方式改进为单侧输出,并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配套使用,减少了联合收获机归垄行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此,介绍该款收获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参数,说明了主要技术参数和基本结构的原理与功能。田间收获试验表明:该收获机可以实现薯土彻底分离,并规则地平铺在另一侧相邻两垄之间,供联合收获机二次收获,具有伤薯率低、漏收率低、工作性能稳定的优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23.
马铃薯精密播种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现有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株距控制精准度不高、易产生重种漏种等问题,研发了一种由主控制模块、检测模块、株距控制模块和振动强度控制模块等7个模块组成的马铃薯精密播种机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液压马达控制薯种输送带运转,步进电机控制薯种输送带的振动强度,实现了播种株距和重种漏种率的自动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速度相同时,实际播种株距相对于设定播种株距的平均偏差依次增大,播种速度越高实际播种株距的稳定性越差;薯种输送带振动强度越强,重种率越低,漏种率越高,各因素对重种漏种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薯种输送带振动强度>播种速度>薯种质量,且薯种输送带振动强度对重种率、薯种输送带振动强度和播种速度对漏种率有显著影响;较佳的播种作业参数为:薯种输送带振动强度为Ⅱ级(即轻微振动时)、播种速度为1.16 m/s及薯种质量为35 g.经2~3个周期即可调整到允许范围内,且稳定性好.因此,完全能够满足种植户的实际播种作业要求,为智能控制马铃薯精密播种装备的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红金冠是我们1992年在灵宝市园艺场进行果树品种资源查时发现的优良单侏,1993~1996年连续对其进行了对比观察,确认其树体矮化、丰产、抗性强、果实着色良好、耐贮、无果锈,可望成为新品种(品系)用于生产。 1 选育过程 1992年秋,我们对灵宝市园艺场进行苹果品种资源调查时,发现一树令30余年。所结果实与金冠果实相似而又显著优于金冠的单株,随后在1993~1996年间对其生态环境条件。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抗性及果实耐贮性等进行观察,并与金冠比较,确认该株在丰产性能、果实品质、树体抗性等方面表现优异。由于其果实大小、形状、成熟期等与金冠相似,故称之为红金冠。  相似文献   
25.
落叶果树韧皮部提取DNA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从木本果树韧皮部提取DNA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法提取DNA,步骤简单,产率高,质量优,PCR效果好,适用于RAPD分析。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欧李和麦李花衰老的内在规律,为提高坐果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欧李与麦李开花期间的花瓣为试材,对花瓣中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等7项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在开花期间,花瓣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持续上升,欧李与麦李花单瓣的干、鲜重从开花的第1~3天逐渐上升,并在第3天达最大,之后逐渐下降。花瓣中花青素的含量在开花的前3 d逐渐增加,3 d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趋势与欧李、麦李开花过程中花瓣的色泽变化一致。[结论]欧李、麦李的花与其他植物相似,从开放当天即开始了使花衰老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7.
巨峰葡萄早熟性芽变98-2的孢粉学及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巨峰葡萄芽变98-2变异的遗传基础,以98-2及巨峰葡萄为试材,对它们的花粉萌发条件、花粉的形态及花粉壁饰纹,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该芽变品系在孢粉学及同工酶方面与原母株系的差异。结果表明,98-2与巨峰的花粉粒均为大花粉,形态相似,但2者的极轴长、赤道轴长、P/E均差异显著,98-2较细长,巨峰较粗短;花粉的萌发率98-2低于巨峰;98-2与巨峰的POD同工酶谱存在差异,98-2与巨峰相比多了1条P3带而少了1条P6带,而且P4、P5的活性增强。花粉电镜扫描、POD同工酶分析结果都表明98-2和巨峰不是同一种质,它们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8.
针对现有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株距调整麻烦、土壤状况对播种精度影响较大及振幅调整不便等问题,研制了一种马铃薯智能精密播种系统。该精密播种系统采用液压马达驱动播种单元,实现播种株距的无极调整,提高了马铃薯播种机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该系统通过检测实际株距与设定株距的差值,自动修正薯种输送带的运行速度,确保实际株距始终保持在设定株距范围内;通过检测模块采集播种过程的漏种情况,自动调整输送带的振动幅度,减小重种、漏种率,提高播种精度;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设定播种参数,实现播种状态的可视性。本研究对提高马铃薯播种机的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更好地适用于马铃薯的大规模种植和服务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1996年春,在偃师市对国光、秦冠、金冠、乔化富士等低效品种树多头改接为元帅系短枝型品种花矮红、矮鲜、阿斯及早熟品种藤牧一号共7.5hm2。分析研究了在良好的综合管理条件下,不同接穗品种,不同砧树、不同保湿方式对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马铃薯收获后需要对其入库贮藏,目前马铃薯入库堆垛机械的作业效率较低、成本高,需要大量人工辅助作业。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款具有较高作业效率的智能马铃薯堆垛机。该机可根据所需的堆垛高度进行作业,控制方便,伤薯率低,为马铃薯的长时间贮藏提供了保障。对样机做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满足堆垛要求,且堆垛过程中的伤薯率明显降低,可以控制在1%以下。因此,此款机器的设计对解决农忙时节用工荒、提高马铃薯的入库效率及马铃薯的贮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