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利用2000-2011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重庆市植被覆盖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规律,并结合气象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1年,重庆市植被覆盖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冬、春、秋季植被覆盖增长较明显;(2)从空间变化趋势上看,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植被覆盖增加明显,而主城9区以及区县的中心城镇地区植被覆盖减少;(3)重庆市NDVI与温度的相关性大于与降水的相关性,在空间上年均NDVI与年均降水和温度正、负相关性并存,显著正相关区域大于显著负相关的区域,但大部分地区的相关性并不显著;(4)温度和降水对植被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其中降水的时滞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2.
西南喀斯特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中国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及难点地区。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该文探讨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城乡发展关系、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1)西南喀斯特地区应在已有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小城市、小城镇、重点镇及中心村为主体的新型山地特色城镇体系,完善城乡城镇体系,在提高城镇化率,减少乡村人口及乡村数量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2)以新型山地特色城镇体系和农业现代化转型为核心,促进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振兴的"内源"驱动发展机制。3)乡村振兴路径,应结合西南喀斯特山地特色,实施新型山地特色城镇体系建设工程,通过城镇的辐射带动,促进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实施以"劳动+技术+资本"多重集约化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转型,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保障农户收入持续增加;实施山地特色农业的纵向、横向延伸产业化工程建设,实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内源驱动发展。4)乡村振兴政策,应着力从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强智力、人才支持,创新农村土地利用管理体制机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保障乡村发展转型与振兴。  相似文献   
43.
制平菇栽培种一般以棉子壳为原料。为了广辟培养料资源,我们用废棉、稻壳混合料制种,取得了满意效果。废棉是纺纱厂的下脚料,含有棉短绒、少量棉子壳、碎棉仁和棉花叶粉末等。废棉营养成分齐全,吸水和蓄水力强,但透气性差,若用纯废棉制平菇种,料中的菌丝稀疏,长势不旺。实验表明,在废棉中掺适量稻  相似文献   
44.
为分析外源氮与小麦穗部建成的关系,采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氮(NH_4NO_3)供给条件下,小麦离体穗部干物质及微量元素Zn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外源氮促进了离体穗干物质的积累,培养25 d,周麦18(Z_(18))和济麦22(J_(22))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均以N0.5处理最高,以N0处理最低。随外源氮水平的增加,旗叶、旗叶鞘、穗下节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变化趋势相同,外源氮供给降低了穗部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高氮处理促进了旗叶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N2.0处理下,Z_(18)和J_(22)离体穗干物质转运量均表现为旗叶旗叶鞘穗下节。穗离体培养过程中,Z_(18)穗器官Zn积累量峰值早于J_(22)。离体穗器官中,Z_(18)培养20 d、J_(22)培养15 d和20 d时,在所有氮质量浓度处理下均以籽粒Zn积累量较高,旗叶鞘较低。培养25 d,Z_(18)籽粒Zn积累量高于J_(22),但在N0.5和N1.5处理下其旗叶、穗下节及穗轴+颖壳Zn积累量则低于J_(22)。外源氮供给对小麦离体穗的Zn积累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高质量浓度的氮供应会抑制Zn积累。培养25 d,Z_(18)和J_(22)离体穗的Zn积累量均以N0.5处理最高,籽粒Zn积累量分别以N1.0和N0.5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45.
利用金针菇菌糠生产平菇菌种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将金针菇菌糠以 1 0 % ,1 5% ,2 0 % ,2 5% ,30 %的比例添加到棉籽壳中用于生产平菇菌种 ,结果表明 ,随着菌糠添加比例的增加 ,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也有所增加 ,其中菌糠添加量以2 5%比较合适 ,菌丝生长速度为 0 .84cm/d ,高于不添加菌糠的对照组 (0 .79cm/d) ,且菌丝长势良好 ,说明金针菇菌糠用于生产平菇菌种是可行的 ,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6.
平菇和金针菇下床料营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常规方法对金针菇和平菇下床料及栽培料棉子壳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下床料的粗纤维含量大幅度下降,而蛋白质的含量有所提高,灰分和磷的含量也有所上升,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7.
法国和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在溶液中首次发现了硫元素的离子形式S3-,这一成果将有助于他们对地质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8.
利用不同喹噁啉,对肉鸡的生产性能、蛋白代谢进行了研究。将320只肉鸡随机分为4组,Ⅰ组未添加任何抗生素,Ⅱ、Ⅲ、Ⅳ组分别添加50 mg/kg喹乙醇、喹胺醇和喹烯酮。结果表明:喹胺醇和喹烯酮组的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喹乙醇组,而喹乙醇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喹胺醇和喹烯酮组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喹乙醇组总蛋白和白蛋白显著低于空白组。喹胺醇和喹烯酮组肌肉中RNA、RNA/DNA与对照组差异显著,DNA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
平菇和金针菇下床营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梅  李用芳 《食用菌》2000,22(4):13-13
本文采用常规方法对金针菇和平菇下床料及栽培料棉子壳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下床料的粗纤维含量大幅度下降,而蛋白质的含量有所提高,灰分和磷的含量也有所上升,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0.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鱼油或附加动物饵料(黄粉虫、中华圆田螺肉)等营养源,研究了不同营养源或其组合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生长与性腺发育的影响。实验分A、B、C三组进行:A组添加鱼油、卵磷脂、黄粉虫,设置4个实验组(A1、A2、A3、A4);B组添加维生素E,设置2个实验组(B1、B2);C组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和螺肉,设置2个实验组(C1、C2);另对应设置3个对照组(A0、B0、C0,仅投喂基础日粮)。结果显示:经过数月的养殖(A、B组300 d, C组240 d),各试验组亲鱼生长总体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雄鱼性腺均能发育成熟,成熟率达到100%;而雌鱼性腺发育则存在较大差异。在基础日粮中单独添加2%卵磷脂组(A2),雌鱼成熟率达到16.13%;同时添加2%卵磷脂、5%鱼油、25%黄粉虫组(A4)雌鱼成熟率19.13%,均高于对照组(A0)的8%。添加0.1%维生素E组(B1)、0.2%维生素E组(B2)的雌鱼成熟率分别为16.22%、21.21%,均高于对照组(B0)的6%。添加0.2%维生素E和2%卵磷脂组(C1),雌鱼成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