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基于多时相的高分一号(GF-1)影像,利用面向地块对象分类法提取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大宗农作物种植面积,为南方多云雨丘陵地区提取作物信息提供参考。【方法】以2 m分辨率的GF-1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准确识别地表覆盖的地块信息,基于对多时相GF-1影像进行云影检测,并处理生成影像的光谱、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亮度等特征,采用面向地块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甘蔗、水稻和香蕉的作物信息。【结果】根据混淆矩阵评价分类的结果可知,提取大宗农作物的总体精度为90.08%,Kappa系数达0.85,满足农业成果应用的精度要求。【结论】利用有效影像数据,结合地块数据完成作物信息提取,该技术方法能够准确提取丘陵地区大宗农作物信息,为解决南方多云雨丘陵地区提取作物信息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客土修复砷污染土壤的长期效果,在农业农村部岳阳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设计了客土与污染土壤不同混合比例的微区试验,研究了混合比例对土壤砷含量及油菜生长、吸收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客土降低了污染土壤的砷含量,且土壤有效砷含量的降幅与客土比例显著相关,油菜各部位对砷的吸收量随客土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客土比例为40%时,油菜茎叶和籽粒的生物量最高,分别比污染土中增加了7.8%和12.8%,且根、茎叶和籽粒的砷含量分别比污染土中降低了67.4%、68.4%和82.2%。随客土比例的提高,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呈增加趋势,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则呈降低趋势。根据本研究结果,客土比例对土壤有效砷及pH、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合适比例的客土能促进油菜生长并大幅度降低油菜的含砷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红壤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蔗鸭共生的响应,揭示蔗鸭共生促进甘蔗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蔗鸭共生在红壤蔗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原位试验设3个处理:甘蔗单作、蔗鸭共生和肉鸭纯养,于甘蔗成熟期采集甘蔗单作和蔗鸭共生处理0~20 cm根际土壤及肉鸭纯养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与甘蔗单作相比,蔗鸭共生极显著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P<0.01,下同),极显著增加了土壤蔗糖酶活性。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甘蔗单作>蔗鸭共生>肉鸭纯养。样本检测到的细菌类群隶属于44门1079属。物种群落组成分析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粘球菌门(Myxococcota)是广西红壤地土壤细菌相对丰度较高的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Gaiellales、JG30-KF-CM45、Gaiella、黄色杆菌属(Xanthobacteraceae)、67-14、Vicinamibacterales、JG30-KF-AS9、Roseiflexaceae、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TK10、Sandaracinus、Vicinamibacteraceae、Rokubacterial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ceae)为优势菌群。与甘蔗单作相比,蔗鸭共生明显提高了JG30-KF-AS9相对丰度。【结论】蔗鸭共生改变了土壤有效氮养分,显著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但短期内其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动拖拉机上主要的动力电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策略对电机转速控制的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低的缺点以及Matlab软件自带电机模块的局限性,提出模糊PI自适应控制策略并在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定义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块,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参数的调节得出了理想的输出曲线,验证了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的合理性、先进性及其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为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和电机的调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复方鱼用中药整肠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中药材黄柏、黄连、秦皮和白头翁提取物制备了复方鱼用中药整肠颗粒,建立了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了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鱼用中药整肠颗粒中主要抑菌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检测,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均较好.产品室温留样观察24个月,样品性状、含量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产品对日本鳗鱼、甲鱼、黄鳝和南美白对虾混饲喂服的安全浓度均大于3 g·kg-1;对胃肠炎常见致病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鳗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0.625μg·mL-1,温和气单胞菌的MIC为1.25μg·mL-1.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草鱼因细菌感染产生的急、慢性肠炎,每公斤饲料添加药物2-3 g,连续5-7 d进行治疗,药物平均保护率在45.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水稻胚芽鞘在幼苗出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生长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为了挖掘胚芽鞘生长的关键调控因子,对水稻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了一系列胚芽鞘发育缺陷突变体。其中一个突变体(short coleoptile 1, scp1)的胚芽鞘明显短于野生型,且乙烯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和乙烯释放量均低于野生型,其幼苗的耐盐性和耐旱性显著提高。成株期的scp1突变体表现出矮化、小粒的表型。通过图位克隆,将SCP1基因定位在5号染色体上32.01 kb区间,该区间有5个功能基因,通过扩增与测序发现OsRGA1基因在突变体中有大片段缺失,并且与已报道的osrga1等位突变体d1具有相似的胚芽鞘表型和农艺性状,说明scp1是osrga1的另一个等位突变体。相关研究结果加深了对OsRGA1基因功能的认识,为探究乙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及耐逆性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不同陈化条件下烤烟中还原糖含量和褐变度,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湿度等陈化条件下还原糖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相应条件下褐变度。[结果]烤烟云烟85和翠碧在有氧陈化条件下温度越高、湿度越大,还原糖含量越低,褐变度越大。[结论]烤烟在陈化过程保持低温和低湿可减少烟叶褐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楮头红皂苷的总还原力、对超氧阴离子(O_2~(-·))的清除率以及对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率来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楮头红皂苷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显著降低O_2~(-·)自由基的活性和抑制脂质体过氧化,其抗氧化活性与浓度之间均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产高时空分辨率卫星影像的作物种植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向对象技术支持下,首先利用高空间分辨率ZY-3遥感影像提取农田地块专题信息;然后在地块边界控制下以地块对象为单元融入HJ-1及GF-1中分传感器的多时相光谱信息,获取作物生长关键期内的时间序列光谱特征;最后,结合不同作物的物候差异性规律构建作物种植信息提取模型,对甘蔗和水稻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所有地类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6.80%,Kappa系数为0.84,总体分类效果良好。甘蔗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达到92.11%和90.91%,水稻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达到88.89%和90.91%。说明协同利用国产卫星的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影像数据提取作物种植信息确实可行,可作为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的精细化、快速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对1985—2020年发表的以绿肥为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绿肥研究者跟踪研究前沿、把握研究方向提供理论参考。运用文献计量法,结合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技术,绘制了绿肥研究学科知识图谱。结果表明,以绿肥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刊载绿肥研究论文最多的国际期刊是《Agronomy journal》,其次是《Plant and soil》《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学科共现特征图谱表明,农学学科发文频次最高,影响力最强,而环境科学的交叉最广泛。在研究国家方面,美国、印度、巴西、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在研究机构方面,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发文量最多,其次是加拿大农业与食品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在研究作者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曹卫东研究员是发表绿肥领域论文最多的学者,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绿肥研究团队,其次为菲律宾的Ladha团队、巴西的Neto团队。在研究热点方面,绿肥研究集中在绿肥耕作管理、培肥土壤、氮素利用、固碳减排等领域,尤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曹卫东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