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7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了5种不同氮、磷浓度(3个氮磷比)对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生长和藻体氮、磷含量的影响;并以这些不同氮、磷含量的小球藻在11、17和23℃3种温度条件下投喂透明溞(Daphnia hyalina),研究温度和不同条件培养的小球藻对透明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氮磷原子比(正常BG-11培养基,N∶P=76.77∶1;氮磷比为正常培养基的1/5和5倍的培养基)中,氮磷比为正常培养基1/5的小球藻生长最好,且其藻体氮磷比明显低于其它组;氮磷比为正常培养基5倍的小球藻生长速度低于正常培养基组,但其藻体的氮磷比略高于正常培养基组。用这些藻类投喂透明溞,结果表明,在各种培养温度下,投喂低N∶P组小球藻的透明溞净生殖率(R0)和平均世代周期(T)总体表现为最高(范围分别为36.14~120.83和24.61~35.56 d),投喂中N∶P组小球藻者次之(范围分别为16.29~59.39和20.52~33.59 d),投喂高N∶P组小球藻者最低(范围分别为13.02~38.99和18.99~33.51 d);然而,透明溞的内禀增长率(rm)则表现为投喂高氮且高N∶P组小球藻者最高(范围为0....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PRL(prolactin)基因多态性与草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关联性,通过测序法从10尾草鱼的PRL基因中筛选到6个突变率高于30%的变异位点,包括5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和1个插入型突变(–/CACTCACTA),分别命名为2551GA、2639GC、3247AG、5197TG、5897GA和3391–+。利用AS-PCR(allele-specific PCR)和基因分型技术对192尾4月龄草鱼的PRL基因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基于一般线性模型对变异位点多态性与草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2639GC、3391–+和5197TG对体长和体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2639GC对肌肉粗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单个位点基因型比较发现,3391–+的突变型(–+和++)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个体(P0.05);2639GC的GC及5197TG的突变型(TG和GG)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分别显著低于2639GC的GG和5197TG的TT野生型(P0.05);2639GC突变型(CC)个体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639GC其他基因型(GG和GC)个体(P0.05)。两位点组合比较发现,含3391–+突变型(–+和++)的组合对应体长和体重普遍高于其他组,含2639GC的CC突变型的组合对应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普遍较高,其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草鱼PRL基因多态性与草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间存在显著关联,推测相关变异位点可作为草鱼生长和肉质改良的候选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43.
缢蛏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有clip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是一类新的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可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丝氨酸蛋白酶同源EST序列,然后通过5’RACE扩增、测序,拼接得到全长为1 228 bp的cDNA序列,包括66 bp的5’非翻译区和160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1 002 bp的开放阅读框。阅读框共编码333个氨基酸,含有1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并含有发卡结构域(clip domain)和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Tryp_SPc domain)。在clip结构域中包含6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3个二硫键,在Tryp_SPc结构域中包含His-Asp-Ser催化三联体(HDS)。该缢蛏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被命名为ScSP。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ScSP在缢蛏的外套膜、水管、鳃、斧足、性腺、肝胰腺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肝胰腺中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其次为性腺组织,而水管,外套膜和鳃中表达量最低。缢蛏经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诱导感染后4 h和8 h,肝胰腺中的ScSP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缢蛏丝氨酸蛋白酶的序列特征与表达分析揭示了ScSP是含有clip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参与了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低湿度表面的海洋附着细菌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低湿度表面形成自然微生物被膜中分离和纯化出9株海洋附着细菌,并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鉴定以确定其菌名;在18℃、黑暗条件下培养48h后形成单一菌株的微生物被膜,研究了细菌不同初始密度条件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终密度变化及其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将获得的序列与有亲缘关系的序列用Mega软件的CLUSTALW程序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海洋附着细菌形成微生物被膜的最终密度随初始密度的增加而增加;9株海洋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其中Bacillus sp.2诱导活性最高,其诱导稚贝的附着率为68%;除Pseudoalteromonas sp.3微生物被膜终密度与稚贝附着无显著相关性外(P0.05),其余8株海洋细菌所形成的微生物被膜终密度与稚贝附着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微生物被膜终密度对稚贝附着的诱导活性与细菌种属无关。研究表明,低湿度表面的海洋附着细菌对厚壳贻贝的附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长江刀鲚性腺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南通如皋江段和安徽安庆江段分两个时期野外采集刀鲚样本,通过对其性腺发育的观察发现:长江刀鲚种群无论是从体长还是体重方面都呈下降趋势,越靠近上游的个体越小。刀鲚性腺成熟程度与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指标没有必然联系,与所处长江江段关系不大,而与洄游时间及水温度密切相关,4月洄游群体性腺发育程度分别为Ⅱ、Ⅲ期,6月上旬洄游群体的性腺发育程度为Ⅳ、Ⅴ期。越晚洄游进入长江的刀鲚,其产卵场可能越处于下游,越接近长江口。  相似文献   
46.
为培育出产金色珍珠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良种,并为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及产珠性能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金色内壳色的三角帆蚌,经繁育共获得41个全同胞家系(F1~F41),分别在浙江武义和上海崇明两地养殖,在5月龄和17月龄时,分别测量两地各家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在5月龄时分别为0.18±0.07、0.19±0.03、0.22±0.09和0.18±0.09,在17月龄时分别为0.26±0.22、0.30±0.16、0.30±0.09和0.23±0.25,两月龄组均属中等遗传力;5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84±0.02)~(0.96±0.07),表型相关范围为(0.56±0.02)~(0.92±0.04),17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52±0.03)~(0.97±0.06),表型相关范围为(0.45±0.02)~(0.91±0.01),表明各生长性状可间接选择;5月龄时两地三角帆蚌各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为(0.53±0.14)~(0.57±0.12),17月龄时相关系数为(0.27±0.08)~(0.31±0.09),表明生长性状在两地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各家系在两地表现不同,其中,F24、F25号家系在两地均表现优良。研究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有较好的选育潜力,在该品系推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47.
太湖日本沼虾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太湖湖区不同水域(无锡、宜兴、苏州及湖州水域)野生日本沼虾群体进行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试验从选用的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17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大小为200bp~2000bp,其中9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四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9.57%、60.68%、53.85%、57.26%,杂合度为0.2077~0.2163,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67-0.3053,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Gst值为0.1644-0.2002。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的遗传变异有16.67%是由群体间遗传变异引起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群体间遗传变异对总遗传变异影响显著。遗传距离显示四个群体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苏州和宜兴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1481),无锡与宜兴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1141)。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无锡与宜兴群体首先聚在一起,湖州与苏州群体随后聚在一起,再与无锡、宜兴群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48.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太湖湖区不同水域(无锡、宜兴、苏州及湖州水域)野生日本沼虾群体进行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试验从选用的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17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大小为200bp~2000bp,其中9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四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9.57%、60.68%、53.85%、57.26%,杂合度为0.2077~0.2163,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67-0.3053,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Gst值为0.1644-0.2002。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的遗传变异有16.67%是由群体间遗传变异引起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群体间遗传变异对总遗传变异影响显著。遗传距离显示四个群体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苏州和宜兴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1481),无锡与宜兴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1141)。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无锡与宜兴群体首先聚在一起,湖州与苏州群体随后聚在一起,再与无锡、宜兴群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49.
紫贻贝和厚壳贻贝杂交及F1代杂交优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2007年对紫贻贝和厚壳贻贝种间进行了杂交生产性试验,通过亲贝强化培育、确认雌雄亲贝、改革育苗水体交换方法、投喂混合单细胞藻类、流水培养附着稚贝等技术,获得F1代。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生长特性,正交F1代﹥紫贻贝﹥厚壳贻贝﹥反交F1代。其中正交F1代获附着稚贝3.77亿粒,平均壳长为1.13 mm、平均壳高为0.78 mm,育苗成活率达35.57%。正交F1除在孵化率上低于紫贻贝、厚壳贻贝外,在壳长、壳高、成活率等方面指标具有一定杂交优势,而反交F1代的杂交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
我国五大淡水湖日本沼虾线粒体COI基因部分片段序列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我国五大淡水湖日本沼虾100个野生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经比对获得578 bp核苷酸片段,发现49个变异位点,得到35个单倍型,包括7个共享单倍型,各群体都具有较好的单倍型多态性和核苷酸多态性,其中鄱阳湖群体遗传多样性相对最高.AMOVA分析表明,五群体间总遗传分化系数Fst=0.3187(P<0.05),群体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MEGA3.1软件计算五群体的Kimura 2-paramter遗传距离,洞庭湖群体和巢湖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0191,巢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051.以同属胖掌沼虾(Macrobrachium inflatum)为外群分别构建了NJ和UPGMA系统树,结果显示洞庭湖和鄱阳湖为一族群,太湖、巢湖和洪泽湖为一族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