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7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草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摘要: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也是我国很有特色的养殖对象,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草鱼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但先后被引进到93个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本文简要总结草鱼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草鱼不同种群在形态、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并从草鱼种质资源研究以及草鱼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草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2.
在室内水族箱养殖条件下,研究了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维生素C(Vc)对三角帆蚌血淋巴中3种主要抗氧化酶活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Vc对三角帆蚌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3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当Vc注射剂量分别为15 μg/g、30μg/g和45μg/g时,在注射后的12 h、 24 h和48 h时间点, SOD酶的活性先升后降, GSH-PX酶的活性随Vc注射剂量的加大而降低,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AT酶的活性随Vc注射剂量的加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pH值和摄食后不同时间条件下西施舌胃蛋白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pH为3.0时,西施舌胃蛋白酶最适温度为50℃,明显高于生理温度,酶活力达到最大(290.18±20.11)U;在温度为50℃下,最适pH值为2.6,酶活力达到最高,为(426.59±30.80)U,远低于生理pH;西施舌在摄食后,胃蛋白酶的活力有明显的提高,摄食后0.5 h西施舌胃蛋白酶的活力达到最大值(96.04±30.02)U,其后活力降低,但在摄食后4 h时,活力又有回升,之后又趋于最低值(43.06±6.69)U。  相似文献   
94.
为获取缢蛏ScHsc7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耐高温性状的相关性,通过直接测序方法克隆了ScHsc70基因全长序列,长度为4 048 bp,包括6个内含子和7个外显子,编码区1 950 bp,从其外显子区域筛查到6个潜在的SNPs,分别命名为Rs1(g. 588 CT)、Rs2(g. 840 CT)、Rs3(g. 885 TA)、Rs4(g. 1233 AG)、Rs5(g. 1467 TG)、Rs6(g. 1482TC)。利用Sanger测序方法,对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耐高温群体和对照组群体潜在SNPs进行基因分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在0.111 2~0.371 8之间,对照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67 0)高于耐高温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36 5)。ScHSc70基因SNPs与耐热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s1、Rs3和Rs4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耐高温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单倍型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ScHsc70基因SNPs可形成2个单倍体块,7种单倍型,其中CCT单倍型与耐高温性状显著相关;本实验发现,Rs2和Rs3处于连锁状态(r~2=0.86,LOD=25.56,Dx=1.0),可以作为缢蛏与耐高温遗传育种的SNP标签。综上所述,Rs1、Rs3、Rs4和单倍型CCT均可作为缢蛏耐高温遗传育种的候选辅助分子标记,为后续的抗逆性相关SNPs筛选与功能验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
本实验室根据前期研究发现,HcTyp-1基因可能参与了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颜色的形成。本实验根据HcTyp-1基因cDNA设计引物,比较筛选获得了8个SNP位点并分析了这些位点与内壳色的相关性,然后对HcTyp-1基因进行了图谱定位。通过研究这些多态性位点与贝壳珍珠层颜色性状相关性发现,C+3057T位点基因型仅在a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G+2985T和T+3006C 2个位点基因型分别在L、b及a、dE上存在显著差异,A+2834C、C+2919T和G+2986T这3个SNPs位点基因型在L、a及dE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连锁不平衡结果显示,HcTyp-1基因上除C+2912T、C+2983A这2个位点,其他6个位点具有显著差异,位点之间都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T2和T4在白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T6和T8两种单倍型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白色群体。因此HcTyp-1基因的部分SNPs可作为三角帆蚌不同内壳色贝壳辅助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位点。另外,本研究还将HcTyp-1基因定位在三角帆蚌LG16连锁群上,这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调控珍珠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缢蛏EGFR基因内含子1内SNP位点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缢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的相关性。本实验利用直接测序法从缢蛏EGFR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序列中共筛选到17个SNP位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17个位点中,有13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位点多态性检测显示17个位点中有10个位点表现为中等多态性(0.25PIC0.5)。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及多重比较对缢蛏EGFR基因中17个SNPs的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SNP位点均与缢蛏的壳长、壳宽、壳高及体质量呈显著性相关。由此可见,EGFR基因可作为缢蛏生长性状改良的候选辅助分子标记,并且为进一步研究其生长相关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
尼奥鱼_尼罗罗非鱼_奥利亚罗非鱼_同其亲本的形态和判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家乐 《水产学报》1999,23(3):261-265
本文报道尼奥鱼同其亲本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形态上的异同点和判别方法。用卡方法对8 个可数形态参数,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8 个可量性状和24个框架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从体色上看,尼奥鱼偏于父本奥利亚罗非鱼,而三种多元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尼奥鱼的体型偏于母本尼罗罗非鱼, 因此认为控制体色和体型遗传的是不同的基因组合。建立了区分尼罗、奥利亚和尼奥鱼的简单判别公式。  相似文献   
98.
尼奥鱼制种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养殖对象主要是尼罗罗非鱼和尼奥鱼。尼奥鱼具有雄性率高、生长快、成鱼规格一致等优点,所以越来越受养殖生产者的喜爱,推广效果很好。尼奥鱼是尼罗罗非鱼(9,oreochromisniloticus)x奥利亚罗非鱼(a,0.an-reus)的杂交种,又称“奥尼鱼”、“奥条鱼”、“全雄罗非鱼”、“雄性化罗非鱼”等。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制种单位生产的尼奥鱼雄性率、出苗率不高,如何提高它的雄性率和出苗率已成为养殖尼奥鱼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根据几年来生产实践中的摸索总结,现将尼奥鱼制种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  相似文献   
99.
四种微藻对缢蛏稚贝暂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 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79±0.05)>绿色巴夫藻(0.76±0.09),方差分析表明终末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稚贝的仞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终壳长差异显著(P<0.05),就日生长率而言,绿色巴夫藻明显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P<0.05).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问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绿色巴夫藻和牟氏角毛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相似文献   
100.
温度骤升和窒息条件对青蛤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骤然升高后,青蛤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ACP)的比活力先升后降,3 h达到最大值(522.28±20.46)U/g,15 h后ACP的比活力基本恢复.达到对照组水平;温度骤然升高后,青蛤肝胰腺中溶菌酶(LSZ)的比活力先降后升,9 h达到最低值(1038.42±168.37)U/mg,窒息条件下,ACP的比活力出现2个峰值,其中最大值出现在15 h,达到(225.50±5.92)U/g·0~3 h LSZ的比活力显著下降,3~5 h LSZ的比活力显著升高,之后酶的比活力缓慢下降,11 h达到最低值(2725.6324±247.3382)U/mg,之后LSZ的活力又上升,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