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6篇
  19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1.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紫花苜蓿组培苗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龙牧806组培苗为材料,采用园土、草炭土、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按照体积比配成9组混合基质(T1-T9),测定不同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和氮磷钾含量,综合分析不同栽培基质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9组混合基质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电导率和pH方面,T2为最符合理想栽培基质的要求,全氮和全钾含量最高,全磷含量仅略低于最高组T3;不同栽培基质对紫花苜蓿组培苗的存活率、地上和地下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T2的组培苗存活率最高,为71.93%,4种基质中园土、草炭土、蛭石对存活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组培苗地上和地下生长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园土(P<0.01)。【结论】隶属函数法对紫花苜蓿组培苗9项指标的综合评价,T2即V园土∶V草炭土∶V珍珠岩∶V蛭石=1∶2∶2∶2配制最适合紫花苜蓿生长。研究可为紫花苜蓿组培苗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12.
针对目前拖拉机性能和可靠性较差,无法满足市场对于拖拉机日益严格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等问题,基于参数化设计对拖拉机液压马达齿轮进行优化。拖拉机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控制器、发动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和通信系统,而液压马达是液压传动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变速器的传动功率和传动效率,对液压马达的齿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系统传动比进行计算及齿轮参数优化设计。为了验证该拖拉机变速器的性能,对其进行无级调速特性试验和效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变速器具有良好的无级调速特性及较高的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313.
朱琨  方志坚  李帅  王巍  李波 《草地学报》2023,(6):1818-1825
我国东北盐渍区春季常发生冻融现象,为探究冻融和盐碱双重胁迫对苜蓿矿质离子吸收和转运的影响,本研究以‘龙牧807’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为试材,对其进行冻融循环(Freezing-thaw cycle, FT)和冻融循环+盐碱(Freezing-thaw cycle and saline-alkali, FT+SA)胁迫,分析FT和FT+SA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矿质离子吸收及运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幼苗在FT和FT+SA胁迫下,根部Na+含量增加,而茎和叶部Na+含量降低,且根、茎、叶部K+,Ca2+,Mg2+,Fe3+,Mn2+,Zn2+,Cu2+含量和K+/Na+,Ca2+/Na+,Mg2+/Na+比值均降低,在FT+SA胁迫...  相似文献   
314.
选育优秀种牛是提高肉牛群体遗传水平的关键一步,科学开展性能测定就是决定这一步能不能迈得稳的先决条件。世界肉牛业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显示,性能测定在培育优秀种公牛,提升带动肉牛生产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通过阐述国内外肉牛选育过程,说明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是肉牛育种的基础且关键的工作。阐述当前我国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情况,分析进度缓慢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15.
为探究H240R和MGF505-7R基因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复制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PCR扩增ASFV HLJ/18株H240R基因和MGF505-7R基因阅读框前后各1 000 bp的同源臂,分别克隆至p BS-EGFP及p BSMcherry载体中,构建同源臂质粒p BS-GFP-H240R和p BS-Mcherry-MGF505-7R,采用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根据CRISPR/Cas9系统sg RNA设计原则设计分别靶向H240R和MGF505-7R基因的小向导RNA (sgRNA),并克隆至p X330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 X330-sg H240R和p X330-sg MGF505-7R,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线性化的同源臂质粒p BS-GFP-H240R与p X330-sg H240R共转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再以ASFV感染,通过观察荧光并采用噬斑筛选纯化,构建H240R基因缺失病毒ASFV-ΔH240R;采用上述类似的方式构建MGF505-7R基因缺失病毒ASFV-Δ7R;在ASFV-ΔH240R的基础上,将线性化的同源臂质粒p BS-Mcherry-M...  相似文献   
316.
基于三维点云的番茄植株茎叶分割与表型特征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温室番茄表型参数难以自动获取的问题,研究提出通过对三维点云进行配准、骨架提取以及分割从而自动获取苗期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叶倾角和叶面积参数的方法。首先通过机器人搭载机械臂在温室中自动获取多视角番茄点云,并通过配准得到完整植株点云;对番茄点云利用拉普拉斯收缩的骨架提取算法获取植株骨架,对骨架进行修正后分解为茎秆和叶片子骨架,实现茎秆叶柄分割;再通过基于区域生长的MeanShift聚类方法对叶片和叶柄进行分割;最后通过番茄点云获取株高、茎粗参数,通过骨架测量叶倾角,对叶片点云进行曲面拟合提取叶面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茎叶分割与叶片分割的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和平均总体准确率分别为0.84、0.91、0.87、0.92和0.92、091、0.91、0.93。株高、茎粗、叶倾角和叶面积参数的提取值与人工测量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7、0.53、0.90和0.8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0 cm、1.52 mm、5.14°和37.56 cm2。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与人工测量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为温室番茄的高通量自动化表型测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17.
红蜜香是以夕阳红为母本,以蜜汁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优质浓香型鲜食葡萄新品种,四倍体,欧美杂种。平均穗重509.8 g,果穗长14~23 cm,宽13~15 cm,圆锥形,果穗较紧,穗梗平均长4.67 cm。平均单粒重7.8 g,果粒圆形,果皮紫红色,厚度中等,无涩味;果肉质地中等,具有浓郁草莓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18.5%,可滴定酸平均含量0.68%,每果粒含种子1~2粒。红蜜香长势较强,抗旱性中等。对葡萄霜霉病、葡萄炭疽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白粉病等抗性较强。在沈阳地区露地栽培,红蜜香4月25日前后萌芽,9月上旬浆果成熟,从萌芽到浆果成熟需133 d左右。  相似文献   
318.
俞禄珍  宋绍祎  李帅 《草业科学》2023,(11):2832-2837
致死粒线虫(Anguina funesta)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粒线虫,被多国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2021年,上海口岸从来自美国的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子中截获一种粒线虫属线虫,但在该样品中仅分离得到幼虫,无法准确鉴定。本研究运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幼虫进行鉴定。采用28S通用引物扩增该线虫序列,测序获得742 bp的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致死粒线虫相似性达100%;采用ITS通用引物对ITS区扩增并测序,获得778 bp的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致死粒线虫相似性达99.86%~100%。基于28S及ITS区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该线虫与致死粒线虫位于同一进化枝上。综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将该群体鉴定为致死粒线虫。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报道截获该线虫,本研究将为口岸检疫部门鉴定该线虫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19.
可食膜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等组成,不仅具有可食用特性,还具有可降解、无环境污染、无毒、提高食品质量等优点。肉及其制品是极易糜烂变质的食品,可食膜作为活性物质的载体,可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增加肉制品的色香味及其各种功能性。本文综述了可食膜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为食用膜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0.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山西省农作物种植的影响,本文基于1961—2016年气温格点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变异系数和多元回归插值法对山西省≥5℃、≥10℃有效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6年≥5℃和≥10℃有效积温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有效积温升温较快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部和地势较低的谷地、盆地,由东北向西南呈带状分布。(2)≥5℃和≥10℃有效积温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且其在空间分布上受海拔影响较大。≥5℃有效积温在适宜作物生长的积温范围分布面积更大,在大多数地区更适宜喜凉作物的种植。(3)≥5℃和≥10℃有效积温均在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积温界限北界向高纬和高海拔地区移动。(4)≥5℃和≥10℃有效积温初始日期多呈提前趋势,结束日期多为推后趋势;积温持续日期增长,这种趋势在山西省南部及河谷、盆地地区更为明显;有效积温初始日期变异系数均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大,汾河谷地有效积温初始日期变率较大;结束日期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布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