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35篇
  5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0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41.
为了防治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了营养条件和保存条件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长发育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及氮源的种类对菌丝生长有影响,最适碳源为多糖,最适氮源为有机态氮。弯孢菌生命力较强,孢子萌发率除与病菌保存时间长短有关外,还与病菌自身状况有关。保存时间长短与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程度无明显关系,也说明不同年度菌株本身的致病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42.
为了快速检测谷子种子携带线虫情况并了解不同地区线虫种群的多态性,利用PCR技术对采集自中国谷子主产区不同区域内的99份谷子种子的带线虫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其不同地区线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贝西滑刃线虫核糖体28S rRNA-D2/D3片段设计的引物对谷子线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扩增出245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对谷子线虫的检测浓度最低为0. 125 ng/μL。在99份谷子种子DNA中,有33份种子检测到特异性扩增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所有扩增条带对应序列与线虫28S rRNA序列的相似性达97%以上,进一步说明33份种子携带线虫。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阳性种子的带线虫频率介于33. 3%~100%,且带线虫的谷子种子主要来自春谷区。分析33份阳性样品的28S rRNA片段序列,存在29个变异位点和22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AB1为优势单倍型,河北张家口市和内蒙古松山区两地线虫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谷子种子带线虫的一步PCR方法;谷子线虫病是夏谷区的主要病害,随着谷子春夏谷区的交流,线虫病成为春谷区病害,种子带病可能是主要初侵染源;不同地理来源的线虫28S rRNA序列存在差异,AB1为优势单倍型。  相似文献   
543.
几种水氮模式处理下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志勇  郭永新  王璞  翟志席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085-10881095
为了给冬小麦水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京冬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种水氮模式处理下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水肥相比,传统灌溉-优化施肥的冬小麦株型较紧凑,植株高度相近,基部节间缩短,上3叶变短、变厚,总面积减少11.6%,叶倾角大,各层透光率高;优化灌溉-传统施肥的冬小麦株型松散,植株高度增加,基部节间差异小,上3叶变长、变薄,总面积增加14.1%,叶倾角小,各层透光率低;优化水肥与秸秆还田优化水肥株型稍松散,高度有所增加,基部节间缩短,上3叶长度有所增加,宽度有所减少,总面积分别减少2.3%和1.7%,叶倾角略减小,各层透光率略下降.与优化水肥相比,秸秆还田优化水肥有利于改善冬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分布,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44.
文章介绍了甬优7850在永嘉县的种植表现及相关高产栽培技术,提出“227”快速浸种催芽、培育壮秧、适龄移栽、合理密植、控氮增钾、精量施肥、超前搁田、科学管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防控,以及喷施“真打粮”叶面肥等技术措施,达到水稻绿色生态高效高产栽培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和科学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推广种植甬优7850。  相似文献   
545.
MAPK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激素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分析谷子SiMPKs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分布、结构、进化及其响应不同胁迫的表达特性,对于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谷子和水稻MAPK蛋白保守结构域及特异TXY基序的氨基酸序列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谷子SiMPKs家族成员,分析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共线性等。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谷子SiMPKs在不同组织部位和谷锈菌、玉米螟病虫害生物胁迫以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共鉴定到15个谷子SiMPK成员,其编码的蛋白质含有220~61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范围25.77~69.63 kD,等电点范围5.46~9.3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SiMPK基因分为4组, A、B、C组包含TEY基序,D组包含TDY基序。SiMPK基因分布在1号、3号、4号、5号、8号和9号染色体上,含有3~11个外显子,所有SiMPK蛋白均含有motif1与motif2。上游2000bp启动子区域预测到多个与胁迫、激素和植物生长发育等相关的...  相似文献   
546.
<正>蜜蜂是重要的社会性昆虫,占授粉昆虫总数的80%,具有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国拥有丰富的蜜蜂遗传资源,然而,在过去十年里全球范围内蜜蜂种群受到巨大威胁,包括来自自然环境、农药、寄生虫等因素[1],蜜蜂珍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超低温冷冻蜜蜂生殖细胞技术不受地域、时间和蜂王寿命的限制,为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47.
薇甘菊主要源于中美洲和南美洲,随着后续的发展和迁移逐步进入东南亚、南太平洋等多个国家,被列入全球有害入侵物种。文章提出防治该入侵物种必须掌握其生长习性和特征,明晰实际防治困境,有的放矢选取合理的策略消灭薇甘菊,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48.
<正>随着夏天的临近,温度越高,部分地区就会出现蜂巢小甲虫。养蜂人需要注意蜂巢小甲虫,特别是这种害虫在当地流行时,其比大蜡螟更为麻烦。通常情况下,在弱小的蜂群中,蜂巢小甲虫会与蜡螟争夺没有保护的巢脾。成年蜂巢小甲虫的颜色是黑色,在蜂巢上部的巢脾上被发现。工蜂会将成年蜂巢小甲虫围堵在蜂巢外,或者将其限制在空巢的蜂箱边缘,除非出现问题,否则要使其远离巢穴。成年甲虫可以被关在其他地方,比如箱底板的拐角处。通常,  相似文献   
549.
人工授精技术在蜜蜂育种和保种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控制父本的来源,促进珍稀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介绍了在野外蜂场人工授精需要的设备与器材、操作间及器械的消毒灭菌、雄蜂的捕捉、雄蜂精液的采集、蜂王的授精、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对基层保种和育种单位野外蜂场的人工授精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人工授精操作步骤和技术要领对于提高蜜蜂保种育种效率和成功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