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系统的能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系统的生态经济性能,实验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定量分析该系统的能流和物流特点,通过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估该系统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性。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养殖系统投入的资源分为可更新资源(太阳能、风能、雨水能、地球循环能和河水能)和购买的外部资源(设施、苗种、电能、饵料、药品、劳动力、租金、维护费)两部分。养殖系统投入的总能值为4.51×10~(17)sej/(hm~2·a),其中可更新资源能值总和为1.24×10~(16)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2.75%。河水能在可更新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为9.77×10~(15)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2.17%。购买的外部资源能值总和为4.38×10~(17)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97.25%。饵料投入在购买的外部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其能值为3.49×10~(17)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77.33%,其次是劳动力,能值为2.29×10~(16) sej/(hm~2·a),占总投入能值的5.08%。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系统太阳能值转换率TR为2.18×106 sej/J,产出能值交换率EERY为2.028,能值产出率EYR为1.028,环境负载率ELR为35.39,能值持续性指数ESI为0.029,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值指数EISD为0.059。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系统经济效益较高,但过多依赖购买的外部资源,对环境压力较大,可持续性较差。减少饵料投喂量、提高饵料利用率(如选择优质配合饲料及添加剂、改进投喂策略等)以及开展综合养殖是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口黑鲈养殖系统持续性、减小环境负载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2.
固相反硝化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硝酸盐氮(NO3-N)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和进水硝酸盐浓度(influent nitrate concentration,INC)是影响反硝化系统反硝化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对HRT进行优化,掌握其最大NO3-N处理能力。本研究首次以香蕉杆为反硝化反应器的外加碳源,在流场环境下,测定不同HRT和INC下反硝化系统对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并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反硝化系统运行初期及末期的细菌群落进行16S rDNA V3和V4区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香蕉杆反应器的最佳HRT为20 h,对应NO3–...  相似文献   
63.
在草型湖泊中,水生高等植物受到湖体内高营养刺激而大量生长。虽然植物的大量生长在短时间内降低了湖体营养盐,提高了透明度,但当水生植物进入衰亡期,其残体在水力和生物的作用下腐解,释放大量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加剧湖水中的富营养化状态。腐解后的植物残体会变成泥炭沉积于湖底,易使湖底升高,水位降低,加速湖泊的沼泽化进程。过多的水生植物残体极容易对水生态的平衡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详细介绍了水生植物残体在湖泊中的分解机制与影响,探究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在植物残体降解中的应用,并提出建议与展望,为植物残体降解修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在不同沉水植被盖度下夏秋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于2018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鲥鯸淀选取了4个盖度水平区域,分别为25%、50%、75%和90%(C-25、C-50、C-75、C-90),以及一个无沉水植物的对照组区域(C-0),分别测定分析各区域的水体理化参数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可有效降低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共采集底栖动物19种,隶属于3门4纲19属,其中,水生昆虫、腹足类、寡毛类和瓣鳃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68.42%、15.79%、10.52%和5.26%,C-90、C-75、C-50、C-25和C-0组底栖动物种类数分别为10、8、11、9和3种。底栖动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沉水植被盖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50组底栖动物的两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盖度、季节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夏季C-50组腹足类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透明度、总溶解性固体颗粒(TDS)和电导率(SPC)是影响夏秋季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盖度为50%左右时,TDS、SPC、TN和TP浓度最低,底栖动物种类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65.
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物及根际泌氧显著提高其对养殖尾水处理的性能。而不同植物种类和环境会影响根系分泌物释放情况,本实验通过搭建三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尾水,分别为无植物(NP)、风车草组(FCC)、鸢尾组(YW)。检测其根系分泌情况并分析其与污染物去除率间的相关性。样品中检测到并且具有CAS号(CAS Registry Number)的化合物共有84种,其中鸢尾有82种,风车草有24种。鸢尾组检测出的柠檬酸的相对浓度为(62.3±9.65)μg/mL,为检测出的相对浓度最高的根系分泌物,且其与NO-3-N和TN的去除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种植植物组对NO-2-N的去除效果更稳定且显著高于NP组;种植植物组对NO-3-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NP组,YW组显著高于FCC组,其中L-苯丙氨酸、柠檬酸等根系分泌物与NO-3-N的去除率呈正相关;对NH+4-N和TN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66.
稻鱼共生(Rice-fish co-culture)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业遗产系统”,已成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模式。为研究稻田环境条件下,鲤血清生化特性、肠道显微结构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物种丰度的影响。于2019年6月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分别选取稻田和池塘,放养规格大小一致的鲤幼鱼进行3个月的不投喂养殖。试验结束后统一进行采样与检测。结果表明:稻田环境显著提高了鲤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降低了鲤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肠道微绒毛高度(P<0.05),血清补体C3和C4的含量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肠道微生物方面,稻田环境显著提高了鲤肠道内菌群多样性,并在门水平显著提高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的丰度(P<0.05);在纲水平,显著提高了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的丰度;在属水平,显著降低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以及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丰度(P<0.05)。实验结果证实,稻田环境改变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与代谢能力有关的功能基因丰度,降低了部分条件致病菌的丰度,减少了疾病爆发的几率,同时有利于维持肝功能稳定。对于保持养殖鱼类健康生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