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的设计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抛植苗原育秧法(营养土法)带有明显的北方寒带旱地技术特点,操作繁琐,技术性强,用工投资较多,在我国中部及其南方广大地区应用存在诸多技术缺陷和问题。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新育秧法(简称泥质法)以传统合式育秧为技术平台,强调选择原育秧田作苗床,改营养土为泥浆作育苗基质,变旱育为水旱兼管,改薄膜覆盖为露天育苗:按本田生产计算,泥质法育秧每667秆秧床只需0.95个工,首次投资27.70元,比营养土法育秧省工65.5%,首次投资节约56.53%,并且秧苗素质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2.
18优75在信阳种植表现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结合信阳的气候生态特点,提出了该组合在河南省信阳市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3.
以5个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设4月25日(Ⅰ)、5月10日(Ⅱ)、5月25日(Ⅲ)、6月9日(Ⅳ)、6月24日(Ⅴ)5个播期,探讨了豫南地区粳稻适宜播种期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供试5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垩白度、垩白粒率以及垩白大小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粒长和长宽比在不同播种期下的变异较小;各品种的胶稠度在不同播种期下基本上是以第Ⅱ期或第Ⅲ期的最大;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在不同播种期下虽然差异较大,但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模糊概率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稻米品质的综合表现均是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表现出提升的趋势,均是以第Ⅳ期或第Ⅴ期的模糊概率最高,说明在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54.
植物氨基酸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必不可少袁 氨基酸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各种氨基酸的转运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遥 目前已经鉴定了多种氨基酸转运蛋白袁 并且许多重要的植物基因组序列已经完成了拼接和组装工作, 但人们对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功能与调节还知之甚少遥 本文综述了植物氨基酸转运蛋白的进化尧 表达尧 功能 及调控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借鉴与参考遥  相似文献   
55.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56.
播期及灌浆期温度对豫南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粳稻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对不同播期的稻米品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齐穗后的温度也不同,稻米品质性状随之发生变化,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垩白度>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碱消值>糙米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着播期推迟而提高,6月9日播种的处理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减小,相比4月25日播种的处理,5月10日播种的处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大,胶稠度随着播期推迟而变短。齐穗后10 d日均气温对碾米品质影响较大,高温不利于碾米品质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受齐穗后20 d日平均气温影响明显。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齐穗后10 d和20 d日平均温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度、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结合近35年气候条件和本研究结果,将豫南粳稻齐穗期安排8月20日—30日,有利于提高豫南粳稻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不同种叶蝉的寄主选择习性及种类分布,通过室内解剖鉴定和COI与Cytb基因遗传距离分析,明确信阳地区4种寄主植物上的叶蝉种类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茶园的叶蝉主要为小贯小绿叶蝉;花生和麻田的优势种群为板井小绿叶蝉,其中麻田还有棉叶蝉分布;桃树上的叶蝉分别为凯小绿叶蝉和桃新叶蝉。3种小绿叶蝉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桃新叶蝉与其他4种叶蝉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笔者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叶蝉的亲缘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叶蝉的寄主转移及种群分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86优8号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提出了该品种在豫南稻区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9.
60.
D优3138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2014年选育成功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籼稻组合,为充分发挥其高产、优质特性,促进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实现杂交水稻生产上的新老品种更替。研究不同施氮量(120kg/hm~2、180kg/hm~2和240kg/hm~2)对D优3138干物质的积累、运转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施氮量180~240kg/hm~2时,稻米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较高。兼顾水稻高产及品质优良的特点,豫南稻区种植D优3138适宜的施氮量为180~24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