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96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79篇
  82篇
综合类   559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50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周冰彬  陈晓阳  李慧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4):348-350,354
黧蒴栲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现象十分严重。不同培养条件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WPM为黧蒴栲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抗坏血酸(Vc)、活性炭(AC)、聚乙烯吡哆烷酮(PVP)对抑制外植体褐变均有作用,其中,PVP效果最佳,最适浓度为3 g/L。光照条件和温度对黧蒴栲褐变的影响都很大,初期暗培养和降低温度到19℃,能显著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52.
以微波处理为辅助手段,应用水浴法提取菊花中水溶性成分。对利用微波技术提取菊花水溶性成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影响提取得率的因素,得出微波辅助法提取菊花水溶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g∶30ml,在微波功率为175W条件下处理时间10min,再在70℃水浴锅中浸提30min,得到总水溶性成分提取得率在43.1%。  相似文献   
53.
以鲜质量比7∶3的绿狐尾藻和麦麸为原料混合青贮,分别添加0%、2%、4%、6%的葡萄糖,固定添加植物乳杆菌,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能显著(P<0.05)降低混合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与总氮质量分数之比,显著(P<0.05)提高乳酸质量分数,降低丁酸质量分数,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显著(P<0.05)降低粗蛋白和粗纤维质量分数,且显著(P<0.05)提高相对饲用价值;当葡萄糖添加量为4%时显著(P<0.05)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添加0%、2%、4%、6%葡萄糖处理的有氧稳定性分别为>360、226、>360、62 h。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鲜质量比7∶3的绿狐尾藻和麦麸混合青贮中添加2%葡萄糖,混合青贮有更好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指出了《体育旅游概论》课程对体育旅游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教学平台将讲授、内化、讨论的环节融合到传统课堂,并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对分易”微信平台实现对《体育旅游概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从而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研究了在传统体育旅游课堂中引入“对分易”网络教学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针对体育生群体的特殊性,探究了“对分易”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创新,并分析了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此研究旨在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网络平台的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55.
为了减小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数值模拟的误差,结合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进行玉米秸秆离散元参数的标定。基于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 接触模型建立了玉米秸秆离散元模型,以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中临界载荷的相对误差为试验指标进行仿真单轴压缩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试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玉米秸秆离散元模型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接触半径和单位面积切向刚度对试验指标影响极显著(P<0.01),单位面积法向刚度对试验指标影响显著(0.01<P<0.05);玉米秸秆的最优离散元参数为,接触半径1.2 mm、单位面积法向刚度9.361×107 N/m3、单位面积切向刚度9.845×107 N/m3,在此条件下,仿真压缩试验的临界载荷为950.2 N,与物理试验值935.4 N的相对误差为1.58%,验证了参数的可靠性。标定的玉米秸秆离散元模型可用于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的数值模拟,为防堵装置结构优化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6.
纳雍县位于贵州西北部,地处东经104°55′40″~105°38′04″,北纬26°30′16″~27°05′54,海拔1050~2476m,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3.6℃,年日照时间1180h,年均降雨量1240mm,年均无霜期268d,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畜禽繁衍与牧草生长。全县国土面积2448km2,其中耕地3.48万hm2,地占92%,适宜种植玉米、水稻、洋芋、烤烟、柑橘等农作物。2006年末总人口81.82万人,全县大牲畜存栏22.23万头(匹),牧地面积约5.3万hm2,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具有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  适宜的水氮管理是提高关中平原夏玉米产量的关键。研究水、氮减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夏玉米养分积累和转运以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关中平原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8—2019年,在陕西杨凌设置水、氮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3个灌溉处理为传统灌水量800 m3/hm2 (W2)、减量50%灌水 (400 m3/hm2,W1)和无灌溉(W0)。每个灌溉量下设传统施氮量的100% (300 kg/hm2, N300)、–25% (225 kg/hm2, N225)、–50% (150 kg/hm2, N150)、–75% (75 kg/hm2, N75)和不施氮(N0) 5个水平,W2N300为传统水氮管理模式对照。分析夏玉米籽粒产量、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计算氮肥利用效率。  【结果】  与W2N300相比,W2N225、W1N225、W1N150处理的夏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差异。W1N225显著提高了玉米抽雄后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了玉米抽雄后氮、磷、钾养分积累和所占比例,W2N225、W1N300则与W2N300无显著差异。与W2N300相比,W1N225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转运量,分别比W2N300处理的干物质和氮磷钾转运量提高了11.67%、16.28%、19.80%、18.9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抽雄前后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抽雄后的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高于抽雄前。  【结论】  在传统灌水量和施氮量基础上,减少50% 的灌水量,减少25%的氮素投入量可显著提高玉米抽雄后养分积累,促进养分转运量和抽雄后转运养分对籽粒贡献率的协同提高,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考虑夏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其转运特征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在关中平原灌溉区,以灌水减量50% (即400 m3/hm2)、施氮减少25% (即 225 kg/hm2)的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逐渐落实,我国对于山地苹果树腐烂病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山地苹果树腐烂病的恢复与研究。腐烂病对山地苹果树的正常生长进行了影响,导致我国的山地苹果树的成长急剧缩减,影响了我国整体林木业的发展。而随着人民思想的不断解放,国家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认识到了山地苹果树腐烂病研究与治理的重要性,想要进行全面的保护与恢复山地苹果树腐烂病,提高我国苹果树腐烂病研究与治理工作的能力与质量,因此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政策。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山地苹果树腐烂病研究与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探究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为核心的吕梁春大豆标准化裁培模式,为丘陵半干旱地区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拔节期不同测墒补灌量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构成因子、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和施氮量3×3完全均衡方案和裂区设计,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拔节期60%(W1)、70%(W2)和80%(W3),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施纯氮0 kg/hm2(N0)、195 kg/hm2(N195)和255 kg/hm2(N255),以周麦18为供试材料。[结果]拔节期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植株氮素积累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补灌量和施氮量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植株氮积累量的交互效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氮处理组合中,以W2N195产量最高,而以W1N255产量最低。[结论]随着补灌量的增加,相应地降低氮肥用量有利于增加穗数、穗粒数、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降低施氮对千粒重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