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白粉病菌的系统进化、致病机理及防控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基因资源,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科赫法则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周口地区野生红果枸杞白粉病的致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类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大小为(12.5~16)μL×(17.5~21.5)μL。其克隆获得目的序列长度为548 bp(GenBank:KX579506.1),与已报道的穆氏节丝壳属白粉病菌JX546296.1、AF073358.1、AF455748.1和AB022380.1的ITS序列同源率分别为86.39%、87.21%、86.68%和80.19%。初步确定该病原菌属穆氏节丝壳属。  相似文献   
62.
<正>近年来,随着中华倒刺鲃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病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养殖的发展。2009年10月,四川雅安某养殖场的中华倒刺鲃发生持续性的死亡,其发病死亡率在20%~50%,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3.
基于小龙虾田间分布的稻虾共生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稻虾共生机制,运用地笼捕获法研究了小龙虾分别在高频分布采样区(GP)、低频分布采样区(DP)和无虾对照区(CK)的田间分布特征,结合稻田土壤性状、病虫草害调查和稻谷产量性状分析,研究稻虾共作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显示:小龙虾稻田分布数量与田面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97.69x-25.77;小龙虾高频分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显著降低0~10 cm土壤容重6.25%~11.76%,显著增加0~10 cm土层总毛管孔隙度8.08%~10.78%(P<0.05);小龙虾高频分布显著增加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6.24%~10.30%,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P<0.05),并能显著抑制杂草生长;小龙虾不同分布频度对病虫害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但水稻产量随着分布频度的加大具有增加的趋势。因此,生产和科研上可适当区分小龙虾不同分布频度(水深)进行管理和研究,促进稻虾生态种养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
用RAPD方法鉴定杂交辣椒种子纯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方法对辣椒种子的父本、母本及杂种一代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适合辣椒杂种一代种子纯度鉴定的随机引物S5,并对并进了种子纯度的初步鉴定。RAPD结果和田间鉴定的相比,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进一步证明了RAPD方法在蔬菜种子纯度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河南省几种白粉菌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河南省5种植物白粉菌DNA,扩增其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寄生于凤仙、豇豆和菊芋的叉丝单囊壳属白粉菌,其ITS序列聚在一支,遗传距离小,亲缘关系近;寄生在大叶黄杨上的冬青卫矛白粉菌和番茄上的新番茄粉孢菌,其ITS序列聚在另外一支。此分析结果与5种白粉菌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说明ITS序列分析技术可以为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周年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中稻-小麦、中稻-油菜、中稻-冬闲3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中稻-小麦模式周年产量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分别高8.06%和46.71%;3种种植模式水稻季差异不显著,差异主要来自冬季作物,小麦产量是油菜的2倍左右;在经济效益上,中稻-油菜模式收益最高,比中稻-小麦和中稻-空闲分别高1123和2959元/hm2,增幅率为6.63%和19.61%;在积温利用上,中稻-小麦模式积温利用效率最高,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高1.27%和27.16%.[结论]中稻-油菜模式的经济效益高,环境风险比中稻-小麦式较小,冬闲田的资源利用效率浪费严重,应选出适应力强,且环境友好的冬季作物.  相似文献   
67.
李成伟  王均  苏航  耿毅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174-178
为了解黑斑蛙养殖场大规模暴发腐皮病的病原,从患病蛙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编号:QW),对其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和gyrB基因检测、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QW表型特征和理化特性与洛菲不动杆菌相似,16S rRNA和gyrB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洛菲不动杆菌聚集为一族,最终判定该菌为洛菲不动杆菌,是黑斑蛙上的一种新病原;致病性研究表明,该菌能够通过浸泡的方式感染黑斑蛙,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和内脏器官出血,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药敏试验表明,洛菲不动杆菌仅对四环素、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3种抗生素敏感。本研究鉴定出引起黑斑蛙腐皮病的病原为洛菲不动杆菌,并对其致病性进行研究,同时检测了其药物敏感范围,为该病临床防治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鮰爱德华氏菌(E.ictalur)对南方鲇的病理损伤特征及病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E.ictaluri (4× 105 cfu/尾)的方式感染体质量约20 g的南方鲇,并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随机迫杀5尾实验鱼,采集各组织样品进行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学以及病原定位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初期实验鱼主要表现为尾柄及上颌须褪色,感染后期褪色区溃烂,断须、断尾,部分感染鱼呈头朝上尾朝下的“悬挂”姿态.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结果表明,E.ictaluri最早引起肾、肝、脾出现损伤,并且这3个脏器的损伤也最为严重,表现为广泛的变质性炎症,逐渐波及到脑、心脏、鳃及肠道.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细菌最先可在肾组织中检测到,之后出现在脾脏,然后出现在肝脏并进入肝血窦.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在脑和心肌组织中检测到病原,最后出现在肠道等组织器官.以上结果表明南方鲇感染E.ictalud主要病理变化为体表皮肤褪色、溃烂及肝脾肾变质性炎症;细菌可分布在肾、脾、肝、脑、心、肠道.  相似文献   
69.
以河南商丘地区草本药用植物猪殃殃白粉菌为试材,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了其形态学、致病性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白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猪殃殃白粉菌着生于叶的两面及茎上,随着病原菌的发展,蔓延至覆盖整个叶子表面。显微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100~260)μm×(10~12)μm,产生2~3个未成熟的分生孢子。足细胞(28~65)μm×(9~11)μm,紧邻着2~3个短细胞。分生孢子桶-柱形,(22~42)μm×(15~20)μm。对其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632 bp序列,Gen Bank登陆号为KX396590。经MEGA 5.0软件分析,其与奥隆特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 orontii ITS序列AB430813序列聚为一枝,而来自其它属种白粉菌的5条ITS序列亲缘关系较远。河南商丘地区的猪殃殃白粉菌为奥隆特高氏白粉菌G.orontii。  相似文献   
70.
<正>1 电气系统LR100/105系列柴油机的电气系统按照不同的配套用途分为12V系统(主要用于拖拉机)及24V系统(主要用于汽车和工程机械).出厂的柴油机带有交流发电机和起动电动机.根据用户需要还可以配备发电机调节器,预热器及仪表的传感元件等.1.1 交流发电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