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分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对采自太白山、火地塘和天台山等地的5个菌样进行鉴别寄主反应型测定及潜育期、产孢量观察,并对诸菌样的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larici-populinaKleb.)在秦岭地区存在着生理小种分化。初步将其分为MLP1、MLP2和MLP33个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32.
33.
绵阳系统小麦品种主要包括绵阳11、绵阳15、绵阳19、绵阳81—5、绵阳87—23等一系列品种,该系统品种是四川省绵阳地区农科所以70—5858CF 为母本,以繁6CF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77年通过审定,1979年开始示范推广。由于该系统品种丰产抗病,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迄今已推广到陕西、甘肃、湖北、河南、贵州、云南、湖南等七个省,栽培面积已超过4000万亩。绵阳系统品种的推广种植对八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汉水流域和西南地区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和危害起了重要作用。绵阳系统小麦品种的种植面  相似文献   
34.
绵阳11号和15号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控制条件下研究了绵阳11号和绵阳15号小麦对条锈病的抗病性.供试品种成株期抗锈性比苗期有所增强,在14~21℃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病斑坏死趋于明显,夏孢子堆长径减小,反应型降低.低温条件下苗期在锈性组份比较表明:绵阳11号产孢期和产孢量显着较高,表现出感病品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35.
 通过温室接种及在栽培草圃和野外进行调查,本研究证实我国小麦条锈菌禾草寄主共有11属62种,其中麦薲草(Elymus tangutorum (Nevski) Hand.-Mazz.)等22种禾草过去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可作为该菌的寄主;另外还有16种禾草为国内首次报道的小麦条锈菌寄主。
分小种接种的结果表明,同一禾草材料的感病性,因小种的不同而异;同一小种的致病性也因禾草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种但不同来源的禾草材料,对小麦条锈菌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36.
四个小麦品种的慢白粉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咸农4号和阿勃为慢白粉病品种,它们的AUDPC、单菌落面积、单菌落日产孢量和最终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对照品种山前;小偃6号属中慢品种,它的最终病情指数和AUDPC与对照间的差异,分别为极显著和显著。用8个白粉菌小种接种表明,这4个抗病品种属非专化抗性。试验和分析表明,只需在倒2叶上测定最终病情指数和菌落大小,即可鉴定小麦品种的慢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37.
供试的小麦条锈菌每一个中国生理小种都可以侵染多个非小麦属植物的种和属,并表现出与在小麦上相类似的寄生专化性。同一生理小种的寄生性,因供试植物的属,种或种内材料的不同而有差异。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在小麦品种水平上的寄生范围,与在非小麦属植物属种水平上的寄生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38.
李振岐 《沙棘》2003,16(4):2-2
今年是《沙棘》杂志创刊 1 5周年纪念。从 1 988年开始 ,《沙棘》杂志伴随我国沙棘开发利用事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发展道路。经过广大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沙棘》杂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刊成长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 ,并多次受到部、省级有关部门、的表彰。现在它已经发行到全国各有关地区、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 ,在国际沙棘科技界也颇负盛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它已成为我国沙棘工作者的挚友和益友。在《沙棘》杂志创刊 1 5周年之际 ,作为一名始终关注我国沙棘开发利用事业的老一代科学工作者 ,谈点…  相似文献   
39.
以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的6个突变菌株测定了我国18个重要抗源品种和31个后备品种的抗锈稳定性。结果表明,5个抗源高感5个突变菌株,3个抗源感染3~4个突变菌株、6个抗源感染1~2个突变菌株,7个抗源抗所有的突变菌株。这7个抗源在目前育种中有应用价值。31个后备品种中有些品种感染1~6个突变菌株,并对这些品种应用和推广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小麦成熟期病株上的闭囊壳都是不成熟的;干燥条件下不产生子囊孢子,淹没在18℃水中亦不产生孢子,但能存活2天。在室内干燥条件下,闭囊壳存活期限,多雨年份(1984)约在8月上旬,干旱年份(1985)约在9月上旬。子囊孢子产生的适温是16.5—18.5℃,但在31.7—36℃和降雨7.6mm 的条件下仍有16.7%的闭囊壳产生孢子。高温和高湿交替作用,易使闭囊壳失去生活力;50℃干热处理10天,25%的闭囊壳诱发出了子囊孢子。用带有闭囊壳的病叶大量接种小麦,只获得了0.05%的病叶率,因此在本地闭囊壳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是不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