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3种杀菌剂对厚皮甜瓜玉金香采后腐烂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抑菌圈法评价多菌灵,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不同浓度(400、600、800、1000倍液)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以采用后发病的玉金香厚甜瓜的腐烂病病原菌镰刀菌(Fusarium spp.)粉红单端孢(Cephalothecium rose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um sp.)作为供试菌,结果表明,多菌灵对4种供试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400倍液处理后的抑制效果与其他3种浓度处理后的抑制效果在α=0.05水平上对镰刀菌,粉红单端孢和黑曲霉存在显著性差异。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2.
葡萄拟尾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 15~35℃ ,最适25℃。分生孢子和菌丝高温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min和54℃ 10min。分生孢子对 pH适应范围较广 ,萌发适宜pH为5~9,在 pH 7时最佳。不同光照条件下 ,散射光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荧光利于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萌发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较高 ,RH低于93%不能萌发。在不同营养液里分生孢子均能萌发 ,其中葡萄叶汁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以 1%葡萄叶汁的刺激作用最强 ,孢子萌发率最高 ,萌发速度也最快 ,6h后萌发率即达82.00%。  相似文献   
103.
危害白兰瓜果腐病的镰刀菌经鉴定为砖红镰孢(Fusarium lateritium Nees)。碳、氮源对产孢量的影响较大,以乳糖、氯化铵产孢最好,棉子糖、甘氨酸不利于产孢。F.lateritium在pH4.98-9.18均能产孢,但以pH6.24产孢最多。在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种类的组合试验中,F.lateritium产生孢子的最佳条件为:植物组织(配方2:muskmclon seed 50g,agar 20g,distil water 1000mL)培养基,紫外光处理2h后于20-25℃暗培养。  相似文献   
104.
在陇东旱塬区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玉米田杂草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田杂草发生期(4月上中旬)较露地约提前1个月。全膜双垄沟播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其密度分别呈"N"字形和"∧"形,均与露地相似,但其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露地,高峰期均明显早于露地。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种植模式下,阔叶杂草物种丰富度和密度的波动幅度均远大于禾本科杂草。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阔叶杂草群落鲜质量及其单株鲜质量均呈"∧"形,而露地呈持续递增形,高峰期均明显早于露地,峰值均明显小于露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禾本科杂草群落鲜质量及其单株鲜质量波动幅度均远大于阔叶杂草,均与露地情形相反。杂草发生对全膜双垄沟播田集水、保墒及玉米生长发育均造成持续性危害,以玉米播后出苗期和玉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危害最重,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105.
对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种类、优势种、主要群落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种类有96种,隶属34科,以一年生杂草为主,占66.67%,多年生杂草种类较少,占33.33%;草本杂草种类繁多,占93.75%,木本杂草稀少,占6.25%。全市优势杂草有藜、狗尾草、反枝苋、马唐、刺儿菜、苣荬菜和冰草7种,杂草优势种在县城间存在明显差异。全市杂草群落主要存在6种类型,各群落类型出现频率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06.
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对不同类型盐离子的趋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类型盐离子的趋化性,在琼脂糖平板培养基上测试了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对37种无机盐和11种有机盐的趋化反应。结果表明,Cl-和SCN-盐对南方根结线虫均有排斥作用;对南方根结线虫有排斥作用的NO-3盐为Ba(NO3)2、NH4NO3、Mn(NO3)2;H2PO-4或HPO2-4盐为KH2PO4、K2HPO4;CO2-3或HCO-3盐为 Na2CO3、K2CO3、(NH4)2CO3 和KHCO3;OH-盐为KOH和 NaOH;有机酸为C2H4O2、C3H6O3和C4H6O6。含有相同阳离子的不同盐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不受影响。阴离子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排斥作用大小为SCN->NO-3>Cl->OH->CO2-3> H2PO-4>有机酸>SO2-4。只有KCl、Ba(NO3)2、NH4NO3、Mn(NO3)2、(NH4)2CO3、C2H4O2和 C4H6O6对线虫的趋化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被测试的41种盐浓度对线虫的趋化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马铃薯连作田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物长期连作后出现土壤肥力不平衡,病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断累积,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微生物作为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病原菌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研究土传病原真菌与马铃薯连作的关系,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残渣分离法研究了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病原真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马铃薯的主要土传病原真菌为镰孢菌、轮枝菌和立枯丝核菌;3种病菌主要分布于0~10 cm土壤层,10~20和20~30 cm土壤层则较少,其中0~10 cm土壤层中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镰孢菌(Fusarium spp.)为3 900,900,2 100和5 900个/g土,轮枝菌(Verticillium spp.)为200,400,600和1 600个/g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7.80,9.58,20.60和22.40个/10 g土;建议通过翻耕或药剂处理重点防治表层土传病菌。  相似文献   
108.
杀线植物指具有毒杀线虫的植物化合物。本研究综述了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资源种类,包括大多数菊目和豆目植物,及从不同类群的植物和同种植物不同部位中分离到具有杀线虫的活性物质及活性代谢物。阐述了杀线植物及活性物质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分析了影响植物杀线活性的因子,采用体内和体外2种测定方法测试提取物的活性,讨论了利用杀线植物资源防治植物寄生线虫存在的问题。为了寻找新一代杀线植物和活性物质,今后需要继续扩大对杀线植物资源种类调查和挖掘,明确杀线植物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作用机理,加强对植物杀线虫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从分子水平上加强对植物抗线虫品种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9.
叶德友  漆永红  李敏权 《草业学报》2016,25(10):191-201
植物寄生线虫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对全球作物产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植物对线虫的抗病和感病性作为作物生产中的关键性影响因子,一直是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探明植物对线虫抗病和感病性的内在机理对于指导作物抗线虫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综述了影响植物对线虫抗病和感病性的内在因素,包括植物抗性基因或蛋白、激素合成与信号传导以及线虫胁迫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等信号传导。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植物对线虫的抗病或感病性取决于多种信号通路间的协调互作,各种与线虫抗性相关的信号通路间的交互对话构成了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多种转录因子与小RNAs通过转录、转录后以及翻译参与了信号传导网络的精细调控,这一高效控制的信号传导网络决定了寄主植物对线虫的抗病或感病性。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深入阐明植物与线虫互作的信号传导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从而为植物线虫防控新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了改良旌肥和常规施肥两种方式对洋葱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抗病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法相比,改良施肥方法有利于改善洋葱的农艺性状,提高洋葱的抗病能力,增加洋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平均产量增加583.8kg/667m^2,增收912.32元/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