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以1973年MSS、1990年TM、2010年ETM+影像和统计资料为基本数据源,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类型、程度、面积与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盐渍化动态度模型对近40a研究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73年土壤盐渍化面积为1293.14km2,2010年为659.68km2,减少633.46km2;其中重度盐渍化面积减少150.69km2,中度盐渍化面积减少370.56km2,轻度盐渍化面积减少112.21km2,均呈现下降趋势。2)1973~2010年,重度、中度、轻度土壤盐渍化向绿洲边缘移动;重度、中度、轻度盐渍化地之间相互转化,荒地是三类盐渍化地转入面积的主要部分。3)大陆荒漠性气候、成土母质富含硫酸盐和氯化物、低洼的地形、地下水位浅等自然因素是该区域土壤盐渍化发生演变的内因;大规模的绿洲土地开发利用和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模式等人类经济活动是其发生演变的外因。  相似文献   
82.
竹资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竹子因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而且用途广泛,而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资源。本文分析了竹资源在固碳、替代高能耗材料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优势,指出竹资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大叶南五味子多糖纯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化大叶南五味子干燥果实粗多糖(KPS)的纯化工艺。用三氯醋酸(TCA)法、Sevage法脱蛋白,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活性炭脱色工艺参数,比色法测定蛋白含量和脱色率。TCA法脱蛋白率达到72.6%,极显著高于Sevage法(P<0.01);TCA法多糖损失率显著低于Sevage法(P<0.05);活性炭脱色的最佳工艺参数: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80 min,溶液pH 1,活性炭用量1.5%,脱色率达到86.83%±3.93%(n=6),多糖含量达到19.39%±7.21% (n=6)。纯化KPS粗品最优工艺是用TCA法除蛋白质,1.5%的活性炭脱色。  相似文献   
84.
单粒精播对花生根系生长、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烨  郭峰  李宝龙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作物学报》2013,39(12):2228-2237
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19.5万穴(S1)和22.5万穴(S2) 2个单粒播处理,双粒穴播每公顷15万穴处理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对比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对花生耕层根系生长动态、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与对照相比,单粒精播S1处理在开花后50~70 d的根系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明显改善,耕层根系长度、体积和吸收面积在0.05水平上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积累量(DMA)和积累速率(DMAR)也明显提高;S1和S2处理开花后40~70 d根冠比明显提高,并保证冠层和荚果较高的DMA和DMAR,通过提高单株生产力,实现群体增产,其中S1处理为佳,可在节种35%的前提下,增产7.98%~8.38%,增产效果显著。本研究说明单粒精播可保证花生根系相对较强的生长优势,协调根冠比,壮个体,强群体,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实现花生高产。  相似文献   
85.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芦苇地为研究区,分析不同长势芦苇地土壤特征,建立土壤主要特征因子与芦苇长势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芦苇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与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土壤氧化还原电位(ORP)与pH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土壤盐分质量分数和电导率具有明显表聚现象,在0~10cm土层中,盐分质量分数占0~50cm土壤盐分总量的58.08%,电导率占0~50cm总电导率的45.21%;土壤盐分质量分数和pH是影响芦苇长势的主要特征因子,芦苇株高和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H=0.01S3-0.27S2+1.15S-1.19,R2=0.88,芦苇生长最适盐分质量分数在3.80~4.40g/kg;芦苇数量与土壤pH间的回归方程为M=-196.71pH+1 741.80,R2=0.92,芦苇生长最适pH为7.80(F95%)。  相似文献   
86.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收、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及其高产的养分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和S2均不同程度提高花生单株及群体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但S1的单株提高幅度小于S2,且在饱果期单株吸收能力迅速下降,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与CK相比无显著变化;S2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具有较高的单株及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生育后期效果尤为显著;S3虽然具有较高的单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但群体累积吸收量较低。从养分分配特性看,S2和S3的荚果氮、磷、钾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CK,S1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从荚果产量看,S2产量最高,增产8.1%,其次为S1,增产2.5%,S3产量略有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S2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是合理的种植方式及密度改善了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及经济系数。S1由于群体密度较大,单株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经济系数较低,所以产量无显著提高。S3虽然单株生产力较高,但群体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增产效果。高产田条件下,大粒花生单粒精播密度为22.5万穴·hm~(-2)较为适宜,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花生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荚果的分配转移,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87.
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为研究区,采集三个时期不同土壤剖面样品,结合样品实验分析,探究土壤盐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0~10 cm土层中平均盐分含量为3.919 g·kg-1,土壤盐分表聚现象强烈; (2) 垂直方向上盐分离子中Mg2+变异系数为1.034,变化程度较大,HCO3-变异系数为0.080,变化程度较小; (3) 通过相关分析,硫酸盐与氯化物在表土中积聚强烈,其中SO42-与Na++K+之间相关系数为0.96,Cl-与Mg2+相关系数为0.79;Cl-和Na++K+相关系数为0.72; (4) 通过对比柽柳剖面下土壤盐分含量,夏秋两个季节土壤剖面土壤盐分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0~10 cm土层中盐分含量占总体的27.37%和21.88%,春季盐分在剖面上呈现强烈的底聚现象,90~100 cm土层盐分含量占总体的21.53%; (5) 对比不同植被下土壤盐分特征,裸地、草地、林地、耕地四种地表类型土壤中(Na++K+)∶Mg2+∶Ca2+含量之比依次为85∶2.5∶1,16∶2.5∶1,9∶0.9∶1,10∶1.3∶1,裸地中Ca2+含量为0.104 g·kg-1,明显高于其它植被类型中Ca2+含量;Na++K+含量差异不大,平均含量为1.181 g·kg-1;草地中Mg2+平均含量为0.081 g·kg-1,是裸地中Mg2+含量的4.4倍。  相似文献   
88.
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实验分析,采用数值统计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壤盐分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0~1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为0.7348 g·kg-1,10~30 cm土层为0.2070 g·kg-1,30~50 cm土层为0.1852 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盐分含盐量减少,土壤盐分含盐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9%、211%和193%,呈现强变异性。(2) 0~10 cm、 10~30 cm和30~5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Cl-、SO42-、Mg2+ 和K++Na+离子的均值逐渐减少,总体上盐分分布具有较强的表聚性。(3)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是Cl-与SO42-。(4)未利用地土壤总盐分均值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次之,林地的最小,分别为0.4420 g·kg-1、0.0755 g·kg-1和0.0414 g·kg-1。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2018年山东省花生主产区土壤及收获后花生荚果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在烟台、青岛、临沂、泰安、枣庄及菏泽等花生主要产区进行土壤、花生荚果的采样,对土壤、荚果果壳、花生籽仁的黄曲霉菌检出率进行统计并对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3.33%~33.33%;花生果壳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10.89%~27.78%;花生籽仁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3.11%~11.56%;花生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浓度为5.01~26.80 μg/kg。数据分析得出:花生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与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呈极强的相关性;与花生果壳和籽仁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呈中等程度相关。本研究对解析花生种植区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发生原因,精准预警与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食用油供给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花生产量对于推动我国花生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花生主推品种以直立型为主,该株型结果集中,可以密植,能够满足当时小农经济手工劳作的需求。但是相比于蔓生型和半蔓生型花生来说,直立型花生用种量大、投入高、产量偏低,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美国花生品种以蔓生型为主,花生单产高于我国,但是在我国发展蔓生型花生不切合我国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因此培育半蔓生型高产花生新品种是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直立型花生对产量的限制性,论证了半蔓生型高产花生的优势,以期为我国花生高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