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和Ca、Mg、K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于盛花后25、35、45、55d对‘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果袋为内层红色袋、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结果表明,早期套袋有提高果实单果重的趋势,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硬度和可滴定酸影响不大。果实成熟时,不同时期套袋对果肉Ca、K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早期套袋增加果肉Mg含量,降低Ca/Mg比值。同时,在盛花后35d进行3种果袋(内层白、外层外灰内灰双层纸袋;内层黑、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内层红、外袋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使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Ca含量、Ca/K影响不显著;而内袋红、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内袋黑、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的果实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且上述两种果袋处理的果实Ca/M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其余果袋对品质和Ca,Mg,K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美洲星是安徽省农科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并进口原料KOM,根据中国生产实际研制生产的高科技产品。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测试,美洲星含有可供作物吸收的40多种营养元素和17种氨基酸及黄腐酸钠等。2007年获得安徽省消费者放心产品称号。在玉米上使用具有平衡养分,促进生长,出苗快,苗全、苗匀、苗壮,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显著提高玉米抗旱、抗涝、抗倒伏及抗病虫能力,不秃尖。增产可达20%~40%,籽粒饱满、光亮,品质提高。使用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4.
<正> 宿县地区地下害虫常年发生面积600~70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通过1975~1981年全区普查,在1,811块田(4,673.5平方米) 中挖出害虫57,501头,平均每平方米为12.3头,主要种类为蛴螬,占历年调查地下害虫总数的89.13~95.12%,平均为92.88%. 为此,自1980年以来,对我区蛴螬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和防治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2~1993年淮北棉区棉铃虫发生防治报告李明媛(安徽宿县地区植保站,234000)宿县地区常年种植棉花100~135万亩,约占农业总收入的30%。1992~1993年棉铃虫发生严重,现将发生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生概况1992~1993年淮北...  相似文献   
16.
吲哚丁酸(IBA)对除虫菊分株繁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吲哚丁酸(IBA)处理除虫菊分蘖苗后,对其后期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除3125 mg/L浓度以外,用吲哚丁酸处理除虫菊后,其成活率、根冠比、须根数、分蘖数、干重、鲜重、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以625 mg/L处理效果最好,其叶片厚度、成活率根冠比、须根数、分蘖数、干重、鲜重、叶片厚度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也达到了显著水平。并根据各处理指标的分析结果,拟合回归方程,预测理论最佳处理浓度,为吲哚丁酸(IBA)对除虫菊分株繁殖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遮荫对唐菖蒲光合特性及切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试验对唐菖蒲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利用ECA-PB0402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遮荫处理的唐菖蒲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存在明显差异,Ck、20%、30%遮荫处理的唐菖蒲光合日变化Pn曲线为双峰型,60%遮荫处理唐菖蒲光合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遮荫程度高的处理使唐菖蒲克服了"午休"现象;不同遮荫处理的唐菖蒲净光合速率(Pn)季节性变化曲线也不相同,Ck遮荫处理的唐菖蒲光合季变化的Pn曲线为"双峰型",出现了明显的光抑制,而60%遮荫处理有效的缓解了光抑制现象。另外,遮荫后的唐菖蒲株高有所增高,但切花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分别于盛花后25、35、45、55d对‘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果袋为内层红色袋、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结果表明,早期套袋有提高果实单果重的趋势,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硬度和可滴定酸影响不大。果实成熟时,不同时期套袋对果肉Ca、K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早期套袋增加果肉Mg含量,降低Ca/Mg比值。同时,在盛花后35d进行3种果袋(内层白、外层外灰内灰双层纸袋;内层黑、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内层红、外袋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使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Ca含量、Ca/K影响不显著;而内袋红、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内袋黑、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的果实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且上述两种果袋处理的果实Ca/M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其余果袋对品质和Ca,Mg,K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关于小麦吸浆虫危害损失估计方法,最早在1952年全国小麦吸浆虫座谈会上提出,同年黄山等曾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先查出受害率,再计算损失率。1955年小麦吸浆虫座谈会,经过讨论,认为检查受害率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掌握,很难区分被害麦粒,常与不孕籽粒及灌浆不饱满或其他病虫危害而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