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通过RNA-seq技术对Δcat1突变体菌株和Foc4野生型菌株的转录组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探明Cat1基因敲除后对香蕉枯萎病菌转录组的影响。预测到新转录本2 354个,其中能够预测到基因功能的有1 095个。Cat1基因敲除后,敲除突变体的基因表达相较于野生型菌株发生很大变化。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发现,差异基因表达主要体现在蛋白复合物、细胞质组分、细胞蛋白代谢过程、ATP结合和转运活性等相关方面。KEGG分析发现,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核糖体合成、RNA转运,香蕉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抗生素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等通路。Cat1基因敲除后,一些能量转运酶、加氧酶、氨基酸转移酶活动加强,一些激酶、氧化酶、蛋白酶受香蕉诱导活性增加。Cat1的敲除导致多种糖转运蛋白的大幅下调表达,且大大影响锌脂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等表达,从而对菌株生命活动和致病力产生影响。Cat1敲除后,其他过氧化氢酶类的表达量补偿性增加,但催化生成过氧化氢的SOD表达也增加,可能是敲除突变体致病力减弱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赤潮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赤潮的危害及成因,介绍赤潮监测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3.
天气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难控制。天气和气候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光、热、水、气(二氧化碳)等气候资源,又有旱、涝、风、雹、冻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起着利弊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4.
研究热带亚热带双壳贝类凸加夫蛤(Gafrarium tumidum)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滤食能力及其对海水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凸加夫蛤能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叶绿素a,在海水N、P含量分别为0.5 mg/L和0.04 mg/L,初始藻密度为5×106 cell/L的情况下,72 h就能起到显著效果,144 h(6 d)之后对藻类密度的控制达到理想的效果。当贝密度在1~2 kg/m3范围内时效果最佳,且不会引起水体中N、P含量的增加。因此,凸加夫蛤是热带海域控制藻类密度、改善水质和预防赤潮的经济双壳贝类之一。  相似文献   
35.
近50年来河北省降水和温度极端事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利用河北省(含北京和天津)17个站点1957-2006年逐日降水、最高、最低和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分析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50a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57-2006年河北省暴雨日数、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都在减少,而且干燥事件的频率在增加,但其线性增加趋势并不明显;暴雨和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呈明显的东西差异。极端高温事件增加而极端低温事件减少,冬季变暖的趋势比较显著;低温日数有显著减少趋势,但高温日数有一个微弱的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河北省具有干暖化倾向,农业生产应采取相应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36.
选取河北省山前平原区和黑龙港区的10个县1973-2007年气象资料,计算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用气候生产潜力偏离光温生产潜力的差值反映干旱状况。计算出干旱减产率及不同干旱等级在不同区域发生的风险概率,并与冬小麦前、中、后期的自然水分亏缺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两熟产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低、干旱减产率高、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高,且区域之间差异大,年际间波动明显。冬小麦中、后期自然水分亏缺率与干旱减产率的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37.
基于Ts-EVI时间序列谱的冬小麦面积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利用遥感技术准确获取冬小麦分布面积对于从宏观上实现冬小麦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监测预警等田间精细管理以及产量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NASA提供的2005年2~6月MYD09A1和MYD11A2数据产品,结合冬小麦生育期形态变化特征,以Ts和EVI构建的时间序列谱对河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在Ts-EVI特征空间中具有独特的序列谱相特征,返青期后冬小麦的Ts在整体上表现为逐渐升高,EVI在开花期后下降,灌浆后期快速降低;对Ts-EVI空间信息的一维化处理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时间信息降维,以ISODATA非监督分类方法实现冬小麦分离提取结果的样点验证精度为91.20%;Ts-EVI时间序列谱反映的作物生长过程的生理意义明确,采用Ts-EVI时间序列谱的遥感分类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冬小麦的遥感分类提取,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河北省近35年农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计算方法和相关作物系数,利用河北省84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计算了河北省主要作物冬小麦和玉米近35年(1965~1999年)的需水量和缺水量,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北省主要作物冬小麦和玉米的需水量在近35年呈减少趋势,每10年下降量冬小麦全省平均26 mm,其中中南部地区28 mm,东部地区15mm;夏玉米全省平均9.7 mm,其中南部地区9.4 mm,中部地区10.2mm;春玉米全省平均9.9mm,其中东部地区8.8 mm,北部地区10.5 mm.全省和各区域作物需水量变化均通过0.05信度的显著性检验.不同作物缺水量不同,其中冬小麦最多,全省平均345 mm,夏玉米20 mm,春玉米29 mm;虽然不同作物均表现出缺水增加的趋势,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39.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选择在内蒙古通辽市设计低压管灌、膜下滴灌和喷灌这3种节水灌溉方式的试验,并在整个生长期内毛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观测在3种灌溉方式下玉米整个生长期内的土壤水分变化及玉米的植株高度、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株籽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灌溉定额相同时,不同的灌水次数对土壤水分含量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整个生长期内,玉米生物量膜下滴灌高于喷灌,喷灌高于低压管灌,膜下滴灌高于喷灌46.74%,高于低压管灌98.81%,喷灌高于低压管灌35.49%;膜下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2.85%,大于低压管灌7.83%,喷灌大于低压管灌4.84%。总体来说,3种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最好,喷灌次之,低压管灌最差。  相似文献   
40.
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食品添加剂"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及时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3种方法展开实践。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