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生物质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及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娜  宋洋  贾明云  王芳  卞永荣  蒋新 《土壤学报》2017,54(6):1313-1325
生物质炭是一种利用废弃生物质材料在缺氧或厌氧环境中热化学转换制备的多孔级富碳固体材料。因其吸附能力强,制备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且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探究生物质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和规律,对于评估其环境行为和应用价值至关重要。着重综述了目前研究报道的生物质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包括分配作用、表面吸附作用和孔隙截留等。一般低温生物质炭对非极性有机物的吸附机制以分配作用为主,这种非竞争性吸附机理可以解释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在生物质炭上的吸附过程。表面吸附是一种非线性竞争性吸附作用,是有机污染物在生物质炭表面有效吸附位点上形成静电作用或通过氢键、离子建、π-π相互作用等结合的过程。孔隙截留是另一种生物质炭固定有机污染物的微观机制,有机污染物在孔隙内部的分配和吸附也是生物质炭吸附能力的重要体现。而在实际复杂的污染环境中,各类生物质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需要多种机制共同解释。此外,本文对吸附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生物质炭自身理化特性决定了其应用价值,生物质炭的性质与有机污染物的极性、芳香性和分子大小等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实现吸附固定,不同的吸附环境如吸附介质、p H和共存离子等也会对吸附机制和吸附效果产生影响。最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生物质炭吸附有机污染相关研究未来应着重解决的问题,以及生物质炭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2.
概述世界槟榔种植区域分布、面积和产量,及2015年度国内外在槟榔生理生化、生防菌、栽培管理、加工和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槟榔研究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3.
将云南省罗平县转长河戈维段喀斯特河谷区与相邻的其他3个地区的苔藓区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转长河谷区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石漠化严重,因此其苔藓物种丰富度在4个地区中最低;无论从物种相似度还是区系地理成分对比结果来看,转长河谷均与同为喀斯特河谷环境的马岭河、香纸沟的区系关系更近,而与红水河上游砂页岩河谷地区的区系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调节烟田土壤供肥保肥能力,进而提高烤烟产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云烟97作为供试材料,研究施用不同的肥料增效剂对烤烟土壤理化特性、烟叶钾营养、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施加不同的肥料增效剂,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烟叶钾营养,从而促进烤烟生长发育,同时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论:常规施肥+柠檬酸(54kg/hm2)处理(CA)效果最好,适宜在陕西汉中烟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5.
该文以毛株的树根、树干和树枝次生木质部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解剖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株是散孔材,单管孔和复管孔并存,呈径列星散状分布,射线类型为异型射线;薄壁组织傍管型和离管型均有;树干和树枝导管具梯状穿孔板,管壁有具缘纹孔,多呈纺锤形;树根导管多呈圆柱形或鼓形,单穿孔,部分导管含有侵填体.毛株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46.
新西兰是森林火灾多发的大洋洲主要国家之一,火生态研究历史较长且成果较多。本文从新西兰的火生态以及基于火生态的林火管理出发,总结新西兰火生态研究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新西兰森林火灾季节延长、发生次数增加,但该国基于火生态的长期研究成果,及时调整林火管理政策,采取相应的林火管理措施,提升防火水平,从而降低了森林火灾风险。新西兰的火生态研究进展能为我国区域火生态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也能为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和火灾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索在喀斯特石漠化退化生态系统下苔藓结皮及覆被土壤的养分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新的理论参考。【方法】以我国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的苔藓结皮覆被土壤、移除结皮(一年后)以及裸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石漠化(无、轻、中、重度)生境下有无结皮覆被及不同土层深度(结皮层、0~5 cm、5~10 cm)对土壤酶活性、土壤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1)苔藓结皮层土壤脲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随着石漠化的等级的升高而升高,而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则无显著变化;无石漠化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氮、碳/磷、氮/磷比值显著高于轻、中、重度石漠化区。(2)土壤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酶活性在结皮层与结皮下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结皮层显著高于结皮下0~5 cm和5~10 cm土壤。(3)与苔藓结皮相比,除脲酶活性外,移除结皮一年后的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均有所减少,而与裸土相比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苔藓结皮的存在提高了其覆被土壤的酶活性及碳氮磷含量,突出了苔藓结皮在退化喀斯特石漠化生境...  相似文献   
148.
为探明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西辽河平原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不同灌溉方式下氮素高效利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对比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种采用农华101,密度5 000株/亩,以当地农户生产灌溉定额为设定灌额,测定和分析了玉米氮素积累与转运及籽粒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2年中,浅埋滴灌条件下氮肥偏生产力最高、膜下滴灌条件下最低,二者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各处理间氮素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氮素利用效率以浅埋滴灌最高,大水漫灌次之,膜下滴灌最低,其中2019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20年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膜下滴灌;玉米籽粒产量以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最高,二者与膜下滴灌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综合结果分析可知,浅埋滴灌是西辽河平原玉米生产上较适合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49.
李晓娜 《新农业》2023,(11):4-5
<正>大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卵磷脂和异黄酮等营养元素,不仅可作为粮食和油料,还可制成副食品、饲料、肥料工业原料等。我国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在东北、山东等地种植数量多,但仍不满足国民需求,需大量进口。为满足国民需求实行高效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控技术对增加产量很有必要。1品种选择品种优良是大豆高产的前提,能最大程度保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0.
以火烧1年后滇中云南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分别在未火烧、轻度、中度和重度样地采集表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分层测定土壤pH值和土壤总碳(TC)、有机碳(SOC)、土壤总氮(TN)和水解性氮(AN),并采用LSD检验分析比较各火烧烈度对土壤pH值和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火烧1年后,各火烧烈度均对表层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p>0.05);(2)火烧降低了表层土壤碳含量,轻度、中度和重度火烧均显著降低了两个土层的TC和10—20 cm土层SOC(p<0.05),仅轻度火烧样地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未过火样地无显著差异(p>0.05);(3)火烧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较复杂,与未过火样地相比,0—10cm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在轻度和中度火烧有所增加(p>0.05),10—20 cm土壤水解性氮随火烧烈度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p<0.05),重度火烧显著降低了两个土层土壤水解性氮含量(p<0.05),火烧降低了表层土壤总氮含量,中度和重度火烧样地的总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火烧和轻度火烧样地(p<0.05);(4)随火烧烈度增加,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