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0篇
  10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协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在实验室内模拟土壤复杂盐碱逆境条件,将2种中性盐NaCl, Na2SO4与2种碱性盐NaHCO3, Na2CO3以不同的摩尔比例混合,按碱性盐比例递增的顺序共设置A~F组,同时每个组又设置6种盐浓度(24~168 mM),涵盖Na+浓度为32~192 mM,pH为7.03~10.68范围的盐碱生境,试验共模拟出36种盐度和碱度(pH值)各不相同的盐碱条件,并对胁迫下苜蓿种子发芽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各胁迫处理组下苜蓿种子的发芽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且碱性盐比例越大下降越明显,而平均发芽天数逐渐增加。胚根与胚芽生长表现出与发芽相似的变化规律,并且胚根适应盐碱能力更强。因此,复合盐碱胁迫不同于单独的盐或碱胁迫,一旦浓度较高时,盐和碱的交互作用更明显,二者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加剧了对植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2.
从山东省临沂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gz-8,发现其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皿内抑菌活性达72.5%。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badius。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gz-8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抗菌谱较广。进一步对菌株gz-8的粗提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价,发现其发酵液粗提物可以明显抑制胶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EC50=3.18 μg/mL)和分生孢子萌发(IC50=1.92 μg/mL),且活性明显高于菌体粗提物;同时发酵液粗提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1 000 mg/L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感染胶孢炭疽病芒果果实的防效达到35.94%,与同浓度下百菌清的防效(34.11%)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3.
聊棉19号于201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122 d,单株结铃20.8个,铃重6.0 g,霜前衣分41.7%;结铃吐絮集中,早熟性好,一次收花率超过90%。2016―2017年山东省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聊棉19号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9.1%、10.7%;2018年生产试验中,聊棉19号666.7 m2籽棉、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2.1%、15.3%。聊棉19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2 mm,断裂比强度30.1 c N·tex-1,马克隆值5.4;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主要介绍了聊棉19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轻简化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山东省的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4.
为探明豆科牧草裂荚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每天的裂荚时间,以广布野豌豆为对象分别进行了晴天和阴天裂荚影响因素与裂荚日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时,相对裂荚率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荚皮温度和荚皮含水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阴天时,除裂荚率与荚皮含水量相关关系未达到显著外,其余也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水平(P<0.01或P<0.05),相对裂荚率与风速无关(P>0.05);晴天的裂荚率明显大于阴天,每天裂荚高峰期发生在12:00-14:00,而8:00前和18:00后不裂荚。上述结果得出,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与裂荚率密切相关,选择8:00前的清晨和18:00后的傍晚,是避免种子损失,收获种子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分析镉胁迫下中辽1号杨的转录水平,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挖掘与镉胁迫相关的功能基因,为深入探索中辽1号杨对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辽1号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将其扦插于土壤Cd含量为20 mg/kg(M20)的花盆中,以不加Cd为对照(CK),80 d后采集不同处理中辽1号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DESeq2软件筛选CK与M20处理中辽1号杨的差异表达基因,将得到的差异基因在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蛋白相邻类聚簇数据库(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中进行注释,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数据库中的注释信息。随机挑选6个差异表达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脱落酸(ABA)、T复合蛋白1(TCP1)、MYB基因(MYB)、丝裂原活蛋白激酶12(MAPK12)),利用Primer 5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试验,检测这6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验证转录组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CK和M20处理的中辽1号杨中,共发现3 812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有2 209 个,下调表达的有1 603 个。GO 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3大类49个功能组中,其中与代谢过程有关基因最多。转录组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信号转导途径、代谢途径和生物合成途径富集。COG分析发现,1 455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22种分类中,其中一般功能预测基因注释最多,其次是信号转导机制基因。结合各数据库分析结果发现,Cd胁迫下中辽1号杨转录组的注释结果中代谢过程和信号转导过程相关基因较多。镉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最多的家族是ABC、MYB、WRKY、bHLH和NAC基因家族,挖掘出与镉胁迫相关基因WRKY家族基因47(WRKY47)、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ABC家族转运蛋白基因2(ABC2)、苹果酸脱氢酶(MDH)、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s)、NAC家族基因2(NAC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MYB家族基因44(MYB44)、重金属相关异戊二烯化植物蛋白基因39(HIPP39)的表达量显著下调。RT-qPCR结果显示,随机挑选6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镉胁迫后中辽1号杨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和信号转导过程,挖掘出与镉胁迫相关基因,分别是WRKY47、NRT、ABC2、MDH、GSTs、NAC2、MYB44、HIPP39,为深入探索杨树对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研究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阿特拉津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以阿特拉津为研究对象,构建室内一维土柱试验模拟阿特拉津在连续注入和清水淋洗条件下,在饱和壤质砂土中的迁移过程;基于单点非平衡吸附模型和吸附-解吸模型,采用HYDRUS-1D软件模拟了阿特拉津在土柱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整体调参拟合下,单点非平衡吸附模型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饱和壤质砂土的Nash-Suttcliffes模拟效果系数(NSCs)为0.909~0.922,均方根误差(RMSEs)为2.752~3.167,而淋洗条件下的NSCs为负值,RMSEs为8.703~12.424;吸附-解吸模型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淋洗过程中,在饱和壤质砂土的NSCs为0.901~0.954,RMSEs为2.037~3.289。分段调参拟合后,单点非平衡吸附模型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饱和壤质砂土的NSCs提高到0.919~0.941,RMSEs减小到2.405~2.986,淋洗条件下的NSCs提高到0.927~0.940,RMSEs减小到2.036~2.309;吸附-解吸模型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淋洗过程中,在饱和壤质砂土中的NSCs提高到0.904~0.956,RMSEs减小到2.037~3.247。研究表明:整体调参下,采用单点非平衡吸附模型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饱和壤质砂土时拟合度高,而淋洗条件下拟合度低;吸附-解吸模型在模拟阿特拉津连续注入、淋洗过程时拟合度均较高;分段调参可提高单点非平衡吸附模型模拟阿特拉津在淋洗阶段迁移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17.
沸石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沸石的基本结构和特性,以及沸石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粒度及用量, 探讨了沸石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8.
为了阐明杨树越冬伤害发生原因,解决杨树越冬伤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问题,以凌海市速生杨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监测的方法开展了速生杨树越冬伤害阈值和发生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负积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与杨树树干破腹率及越冬死亡率无相关关系。大幅度日较差与速生杨树越冬死亡有关,但不是所有的大幅度日较差都会造成速生杨树越冬死亡,越冬死亡与大幅度日较差出现的时间有关。有效冻融型越冬伤害一般发生在抗寒锻炼期和脱锻炼期,深度休眠期的温度变化对杨树越冬影响相对较小。速生杨树在野外发生极端低温型越冬伤害的气温阈值小于-29.2℃,发生有效冻融型越冬伤害的气温日较差阈值≥15.5℃。该研究为速生杨树越冬伤害模型构建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9.
正2012年,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养殖和捕捞)的比例,由2000年的25.7%升至42.2%,水产养殖业完全可以与捕捞业相媲美[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举世瞩目,是世界唯一渔业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2012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4%[3],是食物供给  相似文献   
120.
细菌性角斑病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采用浑浊度法对2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抑菌活性初筛,对抑菌活性较好的药剂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抑菌活性表明,四霉素、辛菌胺醋酸盐、溴菌腈、乙蒜素和噻霉酮抑菌作用最强,2 mg/L处理浓度下抑菌率均达90%以上,其次为丙硫唑和中生菌素,10 mg/L处理下抑菌率在75%以上;溴菌腈、噻霉酮、丙硫唑、春雷霉素和噻森铜的EC50值分别为0.048、0.103、0.900、21.970、189.347 mg/L。田间试验显示,施药后30 d,20%噻唑锌SC750倍防效最高,可达75%以上;其次为3%噻霉酮ME1000倍、20%丙硫唑SC1000倍和25%溴菌腈EC1000倍,防效均在70%以上;46%氢氧化铜WG保护作用最高,防治后病叶率最低。据此,氢氧化铜、噻唑锌、噻霉酮、丙硫唑和溴菌腈可作为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供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