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量的长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林的适应性管理对固碳潜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应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FORECAST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型,通过外业调查、查找相关文献资源等方式收集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林分的生物量积累、林分密度、光响应曲线及土壤养分方面的数据。模型经过校准和检验后,模拟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处理(采伐茎干,采伐剩余物留在林地)对杉木林长期固碳效果最好;FR处理其次(采伐茎干,清除地上部分采伐剩余物),而WH(全树采伐,清除所有采伐剩余物)和SB(采伐后,火烧采伐剩余物)固碳效果最差。该研究可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反枝苋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反枝苋是世界性分布的一种恶性杂草.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将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本文从反枝苋的分布与危害、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几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反枝苋的的生物学特性和防除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并对综合治理反枝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3.
新污染物是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威胁之一,对其如何治理也是近一段时期内社会和科技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治理新污染物的背景出发,结合农业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趋势,从开展农田新污染物的检测-监测工作、健全农田新污染物的基准-标准体系、加强农田新污染物的致污-治污研究等全方面提出治理措施,以期构建中国特色的农田新污染物治理范式,为国家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强力支撑,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土”力量。  相似文献   
24.
天津市木本蔬菜资源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分析了木本蔬菜在食用营养、药用保健、经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价值。通过野外调查、走访、市场调研以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初步探明天津市有木本蔬菜23科35属41种,并分析了木本蔬菜在天津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5.
卫星遥感照片在林业方面主要用于森林资源调查、植被分类、土地利用调查、森林火灾、病虫害和森林动态监测。遥感图像主要采用中分辩率多谱段卫星遥感数据。遥感数据的获取应选择在植被生长季节,一般云量小于5%。在遥感图像成图时,一般要叠加10×15的经纬网;1km×1km网以及区划界线;并对以判读为主体的森林植被图像进行增强处理。 卫星遥感照片具有摄影范围大,迅速反映动态变化、资料收集方便、影像信息多和成图迅速、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森林调查工作中。 1 利用卫星遥感照片,目视编制土地利用图 利用最新的卫片和相关资…  相似文献   
26.
反技苋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枝苋是世界性分布的一种恶性杂草,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将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本文从反枝苋的分布与危害、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几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反枝苋的的生物学特性和防除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并对综合治理反枝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7.
香椿设施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椿(Toona sinensis)是一种高效益、多功能的新兴农业资源,不仅是上等家具的材源,而且是营养丰富的美食,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植物,有很高的材用、食用、药用价值,以"中国桃花心木"、"天然绿色蔬菜"、"绿色保健菜"著称[1].香椿在我国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据记载已有2 000多年,但是技术含量不高[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效益多功能的香椿被证明是一种发展潜力可观的资源,现阶段很多研究者对香椿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香椿的设施化栽培就是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碳氮特征,测定了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群落土壤0~10、10~20和2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颗粒组成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中沙粒、极细沙和黏粉粒质量分数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固沙植被的建植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而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差异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0~10 cm),深层差异不显著。而同一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垂直方向的变异。其中樟子松样地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含量影响最大,具有明显表聚性,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含量下降最为显著,而沙柳+油蒿+杨柴样地和沙地柏+油蒿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无显著变化。固沙植被的建植显著提高土壤黏粉粒(0.05 mm)和极细沙(0.05~0.10 mm)质量分数,而显著降低了沙粒质量分数(0.1~1.0 mm),不同植被类型样地各层土壤极细沙和黏粉粒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樟子松样地、沙地柏油蒿样地、沙柳油蒿杨柴样地,而沙粒质量分数与之相反。同一植被类型样地,随土层加深沙粒平均质量分数均呈增加趋势,极细沙和黏粉粒质量分数则呈降低趋势。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间相关性表明,土壤中黏粉粒和极细沙粒质量分数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而沙粒质量分数却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9.
小麦在铜、镉胁迫下体内含巯基物质对解毒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小麦幼苗分别放在含有100μmol/L Cu2 的培养液和100μmol/L Cd2 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其体内重金属含量、丙二醛(MDA)、植物螯合肽(PC)和谷胱甘肽(GSH)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铜、镉胁迫下,小麦体内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加,尤以根中增加明显,约75倍,而叶中增加较少,为2~5倍;无论是在根中还是在叶中,镉的含量都高于铜的含量;铜、镉胁迫下小麦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都高于根部无论是铜胁迫还是镉胁迫下,小麦体内叶片的GSH含量均高于根部,而PC含量均低于根部。  相似文献   
30.
以‘保罗塔’番茄为试材,在开花前7 d和开花后10 d分别对花蕾和果实表面喷施浓度为600和800 mg · L-1的细胞分裂素(CTK),分析CTK对番茄子房和果实生长以及二者表面的光吸收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TK处理后能明显促进番茄子房和果实膨大。其中,600 mg · L-1 CTK对子房纵径增长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800 mg · L-1 CTK;而800 mg · L-1 CTK对果实纵径增长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600 mg · L-1 CTK。600和800 mg · L-1 CTK分别使子房表面和果实表面的吸光系数Abs维持在较高水平。番茄子房表面和果实表面的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原初量子效率Q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均随着时间进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qN则呈逐渐升高趋势。600和800 mg · L-1的CTK分别使子房和果实表面叶绿素a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电子传递能力(Q和ETRmax)维持在较高水平。由此说明番茄喷施CTK后,提高了子房和果实光能的吸收与利用的能力,从而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