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2篇
  27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41.
本研究以引起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皮肤溃疡病”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ML01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膜覆盖技术和柱层析技术,分离、纯化了ML01株的胞外产物及分泌性蛋白.应用毒性试验、质谱分析与分子克隆技术,对纯化的胞外产物和3种主要的分泌性蛋白进行了特性分析与鉴定.结果显示,哈维氏弧菌ML01株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s)具有酯酶、明胶酶、淀粉酶、酪蛋白酶活性,无脲酶活性.ECPs对羊红细胞无溶血性,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9.55μg/g鱼体重.从ML01株中分离到3种主要的分泌蛋白P42、P36、P31,其分子量分别为42、36、31 kDa.经质谱鉴定和分析,这3种蛋白分别为哈维氏弧菌的外膜蛋白OmpU和OmpN,以及一种功能未知的蛋白.利用同源克隆,成功地从ML01株基因组中扩增到了P42、P36、P31的基因.序列测定和比对结果显示,ML01株的这3个基因与哈维氏弧菌ATCC 33843(GenBank CP009467)的相应基因相比,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08%、100%、99.67%,其编码的多肽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71%、100%和99.93%.本研究对进一步分析哈维氏弧菌ML01株的致病机理、研发该菌的亚单位疫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创新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就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进行研究,旨在劳动教育中,将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实际教育,促使学生体会我国茶文化知识,了解茶文化理念,将茶文化中的知识与当前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就业创业理念生成,...  相似文献   
43.
李晨  阚曼溶 《南方农业》2022,(7):206-208,217
环城农业景观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基底.环城农业景观韧性重塑有助于耕地红线保护、公园城市建设、美丽宜居城市高质量建设、城市生态减灾等.阐述了环城农业景观韧性重塑的相关概念、意义、现状、困境与阻碍.针对郑州市农业景观特征及目前城市农业景观发展的相关理念,提出各类用地合理布局、以绿道为连接的整合方式、数...  相似文献   
44.
为建立实现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贝类宿主组织中的精确定位方法,基于原位杂交PCR (ISPCR)技术建立了OsHV-1的间接原位杂交PCR (indirect IS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OsHV-1在魁蚶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先选择适合原位杂交PCR的引物,在载玻片上实现对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然后与使用相同引物制作的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显示样本内OsHV-1的组织分布。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对间接ISPCR的扩增循环数以及组织消化的蛋白酶K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PCR扩增循环数为20,蛋白酶K浓度为20μg/mL。利用经优化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对OsHV-1在魁蚶外套膜、鳃、肝胰腺、斧足和闭壳肌5个样本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和亲嗜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魁蚶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浸润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肝胰腺和鳃浸润的血细胞、斧足和闭壳肌中坏死肌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精确定位的优点,通过组织切片上显示的病毒核酸阳性信号,能判别OsHV-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特点和受感染的细胞类型;适用于OsHV-1感染的确诊、病毒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嗜性、病毒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5.
褐龙斑是雌性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eus)和雄性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产生的子代。作为杂交石斑鱼的新品种,国内外尚没有褐龙斑疾病的报道。2017年7月,某养殖场褐龙斑出现急性死亡,10 d内累积死亡率高达80%。现场调查发现,病鱼外观无明显异常,但反应迟钝,伏底死亡。临床检查和剖检可见脾和肾严重肿大、易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各组织中存在数量不等的嗜碱性、细胞质均一、直径为10~15 µm的肿大细胞。超薄组织切片中发现,肿大细胞胞质内存在大量直径为130~150 nm的虹彩病毒样颗粒。使用特异性的PCR引物,从病鱼脾、头肾等组织中均检测到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bream iridovirus, RSIV)的高强度感染。测定了该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1362 bp的全长编码区,构建了19种(株)虹彩病毒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RSIV类群。本研究首次描述了褐龙斑虹彩病毒病的组织病理特征,揭示了褐龙斑是RSIV新的敏感宿主,为杂交石斑鱼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李晨 《福建茶叶》2016,(4):216-217
我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现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物质载体,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传播开来.“茶名”外宣翻译是帮助我国茶产品顺利走出中国、走入世界的重要途径,对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目前我国“茶名”外宣翻译仍存在的错译、错误关联、一词多译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把握译入语与译出语的文化特征与语言表达差异、立足于译入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组织制定并完善“茶名”翻译规范等建议,为特定茶名统一翻译,同一茶品在国际市场上翻译的一致性,提升我国茶产品在外国消费者心中的可靠性,扩大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做贡献.  相似文献   
47.
一株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晓娟  茅云翔  李杰  李贵阳  李晨  刘莉  莫照兰 《水产学报》2015,39(11):1721-1729
为了明确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对2012年发生在福建省莆田养殖海区坛紫菜叶状体绿斑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利用2216E海水培养基平板,从患病藻体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细菌X5;在实验室条件下将X5进行回接感染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坛紫菜叶状体发生组织病理变化,出现绿斑病症状:感染初期出现黄绿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出现空洞,最后导致紫菜叶片流失;用浓度为104~108 cfu/mL的X5感染坛紫菜时,在7 d内引起紫菜出现10%~100%病斑面积,这些结果表明X5为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利用生理生化和多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X5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0.6 μm×0.4 μm~1.0 μm×0.4 μm,无鞭毛,在温度4~42℃、盐度50~150、pH6~10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6℃,最适生长盐度为50,最适pH为7,对甲硝唑、林可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对25种抗生素敏感,Biolog和API ID-32E细菌鉴定系统的结果显示X5为弧菌属细菌(Vibriosp.);基于多基因序列(16S rRNA,rpoA,recA,pyrH)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5与V.casei、V.litoralis、V.rumoiensis聚为一支,进化距离为0.095~0.108,这些结果说明X5为弧菌属的一个新种或是V.casei、V.litoralis、V.rumoiensis之一的一个新亚种。本研究报道了弧菌X5能够引起坛紫菜绿斑病,为紫菜流行病学及疾病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8.
农产品加工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调结构、转增长、惠民生、促内需,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由整体跟跑向"三跑"并存转变,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3%,为农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49.
[目的]克隆甘蓝型油菜精氨酸脱羧酶(ADC)基因的cDNA片段,为进一步获得ADC基因全长及研究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中双6号的花蕾为材料,设计简并引物,采用同源克隆法扩增ADC基因的cDNA片段.[结果]成功扩增获得8个不同的ADC基因拷贝,按长度将其分为1011、999、981 bp 3类,8个拷贝核苷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81%~99%,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86%~99%.1011 bp片段包含3种不同的序列S1 ~S3,序列间存在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999 bp序列包含S4和S5,具有3个SNP位点,两个区段出现连续碱基缺失.981 bp序列包含S6~S8,发现14个SNP位点,且第67位核苷酸出现无义突变,4个区段发生碱基缺失.序列S4~S8共同缺失第632~634、642~650位的核苷酸小片段.氨基酸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8个不同ADC基因拷贝与芥菜(Brassica juncea L.)、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 L.)等物种的ADC基因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结论]所获得的8个基因拷贝即为来自于甘蓝型油菜ADC基因的片段.  相似文献   
50.
SSR标记在洋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洋葱(Allium cepa L.)是一种开放授粉的重要蔬菜作物,在洋葱品种的纯度鉴定中因其亲本保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所以杂交种的纯度百分率难以确定。为了有效地控制杂交种的纯度质量,本研究从收集于各文献的89对引物中筛选出了12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对39份洋葱种质进行分析,检测到47条多态性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25。可变类平均法(Flexible group linkage)聚类分析表明,SSR标记可将39份洋葱划分为三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洋葱的自然属性是相符合的。同时发现这些标记在常规品种、亲本自交系内,甚至在杂种一代中都显示出很高的遗传异质性。为了促进和提升繁育品种质量鉴定的准确性,本研究所提出的SSR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案,可通过选定的SSR位点纯和的原种田,制出杂交种。该方案能在选育的几个SSR位点检测出准确的杂交率,还可以有效地监测洋葱F1代杂交种的纯度质量,并且这个方案可以用于任何表现出严重的近交衰退的异花授粉作物的SSR标记分子纯度鉴定,为促进和提升繁育品种质量鉴定的准确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