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9篇
  27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奶牛皱胃变位一般多发生于产后,尤其是高产奶牛的发病率较高。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称为左方变位。皱胃顺时针扭转,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上,从而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即为右方变位。变位后皱胃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膨胀、腹痛、碱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综合征。  相似文献   
62.
63.
早春蔬菜阳畦育苗中虽经间苗,但随着菜苗的生长仍显得拥挤,使菜苗徒长。为此在1965年进行了分苗假植试验。试验证明;菜苗经过分苗假植可控制徒长,促进根群的发育,使菜苗生长健壮。如把分苗假植后的菜苗在露地断霜时栽植,栽后缓苗快,生长迅速,抗低温能力强,从而有利于开花结果,产果率高。如同是1月5日播种的甜椒,分苗假植的比不分苗假植的增产19.9%,早期产量高62.8%(表1)。6月12日开始采收。  相似文献   
64.
以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的科属、保护级别(I级、II级)、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自然条件下繁殖属性(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以及种子传播方式(脊椎动物传播、蚂蚁传播、鸟类传播、风传播)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隶属于22科27属,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29种,乔木为28种,占80%,灌木与草本较少;自然条件下,35种保护野生植物均为有性繁殖,其中金毛狗为有性孢子繁殖,其余为种子繁殖;种子(孢子)传播方式中脊椎动物传播为18种,鸟类传播为14种,风传播为3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目的 51.43%、40.00%和8.57%。可见,八大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和鸟类的减少导致植物繁殖扩散困难可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进一步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5.
洞庭湖区莲藕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引发了关于湿地产品中重金属可能超标的广泛担忧。本研究以洞庭湖区的湿地产品——莲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种植区域莲藕中重金属含量的野外调查,结合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阐明莲藕中重金属镉(Cd)、铅(Pb)、铜(Cu)、锌(Zn)、锰(Mn)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的莲藕重金属污染严重,以Cd、Pb超标明显,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5.70和8.35。根据莲藕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高低,产于岳阳楼区和沅江市的莲藕属于中度污染,而产于君山区、华容县、南县、大通湖区的莲藕属于重度污染。对莲藕重金属含量和各种植区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洞庭湖莲藕中度和重度污染区域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分布。莲藕种植区域的水土重金属污染和藕池破碎化是导致莲藕中重金属超标的两个主要原因,建议地方政府开展莲藕种植区域生境恢复,降低水土重金属污染,促进莲藕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6.
湖南牡丹栽培历史和本土牡丹园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牡丹药用有2 000多年历史,观赏栽培有1 0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形成湘西北以观赏牡丹为主和湘西南以药用牡丹为主的两个栽培中心。永顺县保存下来一批十分珍贵的古牡丹。2007年长沙王陵公园建立了湖南首个本土牡丹园,收集品种20多个,为湖南牡丹种质资源的科学保护及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7.
冰雪致湖南森林毁损原因、损失评估及重建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3月,采取现场观测、查阅林班档案、标准地调查、影像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1月冰灾后湖南主要受害地区森林进行较全面的综合调查.结果如下:桉树、湿地松、楠竹等大面积人工林毁损;部分地区马尾松、杉木、阔叶树天然次生林机械折损量大;多种绿化大苗、柑桔等经济林树种商品价值丧失殆尽;多数树种因树冠冰晶负荷过重导致机械损伤,桉树、柑桔等少数树种既具机械损伤,又兼有明显的生理损害.冰灾的基本原因是拉尼娜现象而致的气候异常,直接原因是有利于冰晶形成的气象因子组合.过量汽车尾气、工厂烟尘、烹饪等产生的烟气等污染物形成的纳米级微颗粒(1~10 nm)悬浮质,促进了雾和霾的形成.适度低温与饱和湿度的配合及长时间稳定维持,造成了树枝等支撵物上冰晶过度发育.提出灾后重建、减灾补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8.
基于对山东省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兽用抗菌药使用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山东省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控策略。需深化绿色生态产品新制剂的研究;加强高效、低毒新型抗菌药研制,优化畜禽养殖环境生态系统控制;加快完善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构建,严格落实兽用抗菌药分类和科学精准使用药物;推进兽用抗菌药减量化示范行动等综合措施,从根本上遏制兽用抗菌药滥用,以期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9.
长沙地区甘薯天蛾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明长沙地区甘薯天蛾的发生规律,于1999至2002年对其进行了室内饲养和室外调查.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第一代卵始见期的物候学特征为牵牛花藤70~100cm长,第一代幼虫寄主集中为牵牛花,第2~4代幼虫寄主则包括牵牛花、甘薯和蕹菜等,越冬代虫源主要来自牵牛花.甘薯天蛾产卵选择性明显,喜在向阳、通风、寄主长势好的田块产卵,田间卵量逐代增加.寄生蜂对田间甘薯天蛾幼虫的自然寄生率高达79.2%~93.4%,天敌控制作用明显,现阶段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难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70.
以微软公司的数据处理软件M icrosoft Exce l 2003为平台,利用其VBA语言,编写了能够从大量的基因及其注释结果中自动大规模地提取并处理关键信息项的宏程序系统——基因序列及其功能注释数据管理系统M DSA(m anagem en t system for database of sequences and functiona l annotation of genes)。由于具有多种文件输出格式,M DSA可与许多数据处理的操作系统兼容,如M icroG ridTA S(B ioR obotics L td,UK)微阵列制作仪中的基因信息上传软件系统。该管理系统是M icrosoft Exce l软件在专业数据库管理中二次开发的成功尝试,在前期的玉米EST和cDNA数据库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