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9篇
  27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9种湘西植物甲醇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植物病原真菌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和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为供试菌,对采自湖南湘西地区的9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0.01 g/mL的条件下,荔枝草(Salvia pleseian)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4.16%,对稻瘟菌和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也分别达到74.86%和64.84%;对稻瘟菌抑制率较高的植物分别是豆薯子(Pachyrhizus erosus)(90.41%)、荔枝草(74.86%)和泽漆草(Euphorsia helioscopia)(66.32%).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2种萌发温度、9种介质pH以及3种储藏温度、4种储藏时间对小叶章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介质pH时,20和25℃处理的种子萌芽率差异不显著。pH值在3~11范围内,小叶章种子都能萌发,但适宜萌发的pH值为7~10,最适为10,最大萌芽率为28%。-22℃储藏10、30和90 d的种子萌芽率较2和20℃下储藏相同天数的种子萌芽率高,在-22或20℃下储藏210 d的种子,其萌发率均较低。-22℃储藏90 d的种子萌芽率最高,为71%。可见,适当的储藏低温和一定的储藏时间能极大地促进小叶章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3.
污泥蓼茎中抑制甘薯天蛾幼虫生长发育的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污泥蓼(Poloygonum limicola)对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活性及其有效成分,通过叶碟法测定了该植物提取物对甘薯天蛾3龄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活性,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制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500 mg/L污泥蓼茎甲醇提取物处理甘薯天蛾3龄幼虫48 h的生长发育抑制率为57.3%.从污泥蓼茎中分离得到karptioctoxicoral,medicarpin和5-甲氧基黄烷酮(5-methoxyflavone).当甘薯天蛾幼虫每头口服剂量为50,400 μg时,karptioctoxicoral对该虫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17.3%和81.6%;medicarpin和5-methoxyflavone没有表现出生物活性.Karptioctoxicoral为活性成分,其作用方式为胃毒作用.  相似文献   
74.
湘西黑藤的杀虫活性及其杀虫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湘西黑藤的杀虫活性及其有效成分。【方法】通过叶片浸渍法和叶碟法测定了该植物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和拒食活性,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制备、重结晶、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该植物仅根有杀虫活性,根甲醇提取物对桃蚜无翅蚜成虫、3龄菜青虫、白纹伊蚊4龄幼虫、玉米螟3龄幼虫、黄曲条跳甲成虫、棉蚜无翅蚜成虫和甘薯天蛾3龄幼虫都有毒杀效果,其24 h的LC50值分别是30.9 mg•L-1、38.4 mg•L-1、135.4 mg•L-1、161.7 mg•L-1、180.3 mg•L-1、212.9 mg•L-1和244.5 mg•L-1。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和鉴定了5个活性化合物,即鱼藤酮、6a,12a-脱氢鱼藤素、Tephrosin、Isolonchcarpin和Pongaflavone。鱼藤酮、6a,12a-脱氢鱼藤素和Tephrosin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3龄菜青虫、黄曲条跳甲成虫和棉蚜都表现出毒杀活性,在浓度为100 mg•L-1时,死亡率为62.3%~100%;Isolonchcarpin和Pongaflavone对甘薯天蛾3龄幼虫有拒食活性,48 h的AFC50值分别是195.5 mg•L-1和106.6 mg•L-1。【结论】湘西黑藤各部位中仅根为活性部位。该植物根的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等多种害虫有较高的活性。首次从该植物的根中分离5个活性成分,即鱼藤酮、6a,12a-脱氢鱼藤素、Tephrosin、Isolonchcarpin和Pongaflavone。前3个成分对多种害虫有较高的毒杀活性,后2个成分对甘薯天蛾幼虫有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NCBI数据库中的4种单子叶植物(玉米,高粱,水稻和二穗短柄草)和5种双子叶植物(筷子芥,大豆,蒺藜苜蓿,毛果杨和蓖麻)的气孔蛋白同源物,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在基因结构、碱基组成、氨基酸理化性质、信号肽结构、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上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单、双子叶植物中的气孔蛋白同源物在基因结构上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编码的蛋白均属于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且存在信号肽结构和C端保守的6个半胱氨酸残基;在保守的成熟肽区段含有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T),不含α-螺旋结构,但三维结构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下:单子叶植物气孔蛋白同源物在基因结构上存在一致的上游同框终止密码子,且G-C含量高于双子叶植物,而AT含量低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中气孔蛋白同源物的氨基酸残基数目较庞大(除大豆外),在前肽和信号肽区域分别含有相对保守的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S)和N端豆蔻酰化位点;二级结构中的延伸折叠结构和任意卷曲结构分别多于和少于双子叶植物。系统进化树表明,气孔蛋白在单子叶作物和双子叶植物之间产生了进化上的差异。气孔蛋白同源物在单、双子叶植物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蛋白功能的活化机制有关。但是否与单、双子叶植物表皮细胞气孔的形态差异有关仍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以魔芋生粉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从魔芋废渣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可以降解魔芋生粉的细菌菌株,编号为LS-6。根据16S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胞内外葡甘露聚糖酶酶活分析结果表明,LS-6产生的葡甘聚糖酶为胞外酶。LS-6产生葡甘聚糖酶的最佳培养基组分和条件是:1%魔芋生粉,0.5%酵母粉,0.5%NaCl,培养基初始pH为6.0,最佳发酵条件是25℃,摇床转速200r/min,培养48h。酶解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LS-6粗酶液的酶解产物主要为葡萄糖和甘露糖。LS-6的分离为进一步克隆常温葡甘聚糖酶基因和产酶工程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建立一种HPLC法同时测定麻杏石甘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及苦杏仁苷含量。使用Water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样品前处理使用初始流动相稀释,乙腈∶磷酸盐缓冲液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波长采集范围为200~400 nm,记录色谱图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 m 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表明,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在0.5~200μg (r2=0.9993,R2=0.9997)、苦杏仁苷在5~20 0μg (r2=0.999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16%,92.03%,90.24%(n=6),RSD分别为0.53%,1.08%、3.20%。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8.
双组份调控系统(TCS系统)具有信号传递和基因调节两个基本功能。它是细菌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综述了在TCS研究方面已有的共识和一些研究进展:TCS系统的组成,信号传递过程,调节蛋白的作用,交叉调控等等。  相似文献   
79.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法(UPLC-PDA)测定头孢噻呋晶体注射液中主成分头孢噻呋的含量。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头孢噻呋进行色谱分离和快速定量测定。以ACQUITY UPLC~(TM)C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为分离柱,柱温:35℃;以乙腈-水(0.1%甲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为292 nm。通过光谱图、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参数对头孢噻呋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头孢噻呋在4~20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方法检测限为2μg/mL、定量限为4μg/mL,完全满足检测需求。该方法色谱分离较好,分析速度较快,前处理简单,适用于头孢噻呋晶体注射液中主成分头孢噻呋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80.
检测了矿物油中保存了14~45年的131株真菌,存活率为44.6%.这些存活菌株分属于真菌4个亚门中的19个属。有一种半知菌系存活达45年。不同保存期限的菌株存活率不同,保存14~16年的存活率为94.1%,26~28年的为100%,30~39年的为24.3%,40~45年的为43.3%.群体存活率与保存期限并无一致性,主要取决于群体的构成;矿物油中保存的真菌存活年限目前尚无法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