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网室内意蜂授粉三系杂交棉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亲本种植、蜂群选择与管理、授粉训练、授粉期间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及授粉后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网室内利用意蜂授粉的三系杂交棉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2.
对23个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inn.)品种(系)的17个农艺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病情指数、黄萎病病情指数差异较大,其次是产量性状差异明显。"1106"、"1110"、"1112"在子棉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方面表现较好。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大小顺序为子棉产量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子指衣指株高第一果枝节位衣分生育期;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均较小,大小顺序为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纤维上半部分平均长度伸长率整齐度指数。23个陆地棉品种(系)聚为A、B两个类群,A为产量中等偏下、抗病性较差、品质中等偏上的代表群;B为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差的代表群。  相似文献   
33.
转G10aroA棉花株系的获得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培育具有抗草甘膦除草剂的棉花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棉花中转入编码EPSPS酶的抗草甘膦除草剂基因G10aroA,通过体细胞愈伤诱导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棉花株系材料。【方法】首先,利用不同草甘膦抗性筛选条件比较分析不同棉花受体材料的愈伤诱导效率;其次,以R15材料作为受体,利用含有G10aroA的农杆菌侵染下胚轴切段,在进行体细胞愈伤诱导的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草甘膦抗性筛选获得棉花再生植株,对获得的棉花再生植株进行纯合繁育。在此基础上,利用PCR扩增检测证实外源G10aroA在转基因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利用RT-PCR分析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Western-blot对转基因植株中外源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在优化的草甘膦筛选条件下,以草甘膦浓度为2.5 mmol•L-1的抗性条件进行棉花愈伤诱导筛选并获得棉花再生植株;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的全部再生植株中,扩增得到1.8 kb预期大小目标条带的阳性株系32株,其中,收获的27个株系的外源目标基因能够在T0、T1转基因植株中稳定遗传;对G10aroA在转基因株系L12、L14的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进行定量RT-PCR分析表明,外源G10aroA在转基因棉花植株的不同组织中表达具有差异,相对表达量高低依次为茎、苞叶、叶和花;另外,蛋白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该外源基因能够在转基因株系L7、L12和L14中植株中正常表达为预期46 kD的EPSPS蛋白。【结论】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外源抗草甘膦基因G10aroA,在草甘膦抗性条件下进行棉花体细胞诱导的组织培养,成功获得转外源G10aroA的棉花再生株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证实外源G10aroA能够在T0、T1转基因株系中稳定遗传、转录以及表达。  相似文献   
34.
为了获得结缕草的转基因再生植株,从而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结缕草,建立草坪草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激素浓度及光照条件对结缕草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结缕草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不同培养基(MS培养基和NB培养基)在同一激素质量浓度下,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别不大;而同一培养基不同激素浓度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一定差别,以添加2 mg/L的2,4-D处理诱导率较高;光培养和暗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别不大。在愈伤组织的分化阶段,MS培养基远远优于NB培养基,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有60%~70%能产生胚性愈伤并得到再生植株,而NB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全部变成绿色的硬块状,并伴随许多毛状根生成,最终不能得到再生植株;暗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的分化率(55%)和植株再生率(47%)大大高于光培养(10%,7%)。  相似文献   
35.
试验用熊蜂对9个棉花胞质不育系材料进行授粉,以蜜蜂和壁蜂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蜜蜂和壁蜂授粉在单株结铃数和果枝数方面较熊蜂授粉高,空果枝数三者相差不大;熊蜂授粉在单铃籽粒数、铃质量和籽指方面优于蜜蜂授粉和壁蜂授粉;熊蜂授粉的制种产量高于蜜蜂授粉和壁蜂授粉;熊蜂授粉的成本低于蜜蜂授粉,高于壁蜂授粉。因此,利用熊蜂进行棉花不育系制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通过比较不同产量水平189份棉花种质资源产量因子变异系数、频次分布和性状间差值,研究棉花品种在产量改良过程中各性状的变化趋势,挖掘产量增加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品种产量增加的过程中,铃数、单株秸秆质量呈增加趋势,衣分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铃质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产量的提高更多得益于铃数的增加,高产育种可通过对铃数和生物学产量的选择,以获得更高产量水平的品种。  相似文献   
37.
运城市伴随着全国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潮流,发展建设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包括国家、省、市立项建设的园区、企业投资建设以及一些小型教育观光等类型的园区数十个。这些园区在解决农村就业、农业增收、新技术示范、乡村旅游、农业知识教育实践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运城市农业园区存在规模较小、新技术发展滞后的问题,部分园区存在经营困难的问题,小型园区建设具有一定盲目性,没有合理规划,设施较落后。提出发展对策: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支持;应增强园区创新能力,扩大推广示范和辐射带动;加强交流合作和宣传。  相似文献   
38.
嫁接对棉花抗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类型对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影响,研究棉花黄萎病发病机理和抗病机制,为深入分析棉花抗病机理、培育抗黄萎病棉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每个品种均设自身嫁接和相互嫁接2种嫁接方式和不嫁接的直播对照;田间试验鉴定比较直播材料与自身嫁接材料、相互嫁接材料的发病程度。【结果】自身嫁接材料与直播材料发病情况相同;以海岛棉抗病品种做接穗的嫁接组合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陆地棉抗病品种为接穗的嫁接组合;以陆地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海岛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组合。【结论】嫁接操作本身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影响。海岛棉和陆地棉的抗黄萎病机制不同,海岛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茎部;而陆地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根部。  相似文献   
39.
转Bt基因棉抗卡那霉素与抗虫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棉和转基因抗虫棉及其杂交、回交后代为材料,对卡那霉素抗性与测虫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鉴定结果一致性达96%以上,卡那霉素可以用于转基因抗虫棉鉴定,但抗虫材料的最终鉴定仍需用测虫结果来表示抗虫性。  相似文献   
40.
棉花主栽品种群不同年份稳定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0个陆地棉花品种2009,2010,2011年的产量性状、病害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皮棉产量3 a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3 a间或2 a间差异均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0.66%,基本上可以代表所有性状的变异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