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通过大量的实验工作,较为全面地探讨了黄河表层沉积物对重金属Hg2+的吸附、解吸特性,提出了黄河表层沉积物对Hg2+的吸附等温线。另外,还探讨了pH、泥沙浓度、温度、矿化度对Hg2+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沉积物对Cd^2 的吸附及吸附作用对Cd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d^2 的吸附等温线属于Langmuir型,Cd^2 的吸附强烈地依赖于pH值,离子强度的升高、泥沙浓度的增加以及温度的降低均不利于Cd^2 吸附;Cd^2 被黄河沉积物吸附后主要转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决定了由Cd造成的污染不易消除。  相似文献   
53.
野生毛葡萄两性花优良株系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两性花野生毛葡萄特异新种质种苗繁育研究表明,生产上采用硬枝扦插方法进行种苗扩繁成活率极低.在组培培养基上添加0.01~0.1 mg/L的活性炭,明显降低生根苗的玻璃化和愈伤组织发生率,提高出苗率.研究创新的毛葡萄"三步假植育苗法",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速度快和扩繁系数大等优点,使种苗数量扩繁到组培苗的10倍以上,加快了育苗进程.  相似文献   
54.
野生毛葡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野生毛葡萄为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被茸毛,花期4-6月,果期6-10月,果实不宜生食,但为酿造葡萄酒的优质原料,野生毛葡萄耐旱,耐瘠,耐湿热高温,生长快,抗病性强,是适合南方丘陵山地、石山地区等较恶劣立地条件栽培的经济果树,近几年人工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为了提高野生毛葡萄种植效益,加速其推广种植,我们进行了毛葡萄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一套稳定可靠且更符合自然条件下发病的香蕉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为香蕉枯萎病抗性种质的筛选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4,Foc4)为供试病原菌,分别采用伤根淋菌接种法、浸根接种法及菌土接种法接种感病香蕉品种巴西蕉,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种植基质中病原菌孢子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植株发病情况,优选最佳的接种方法。采用Foc4不同孢子浓度菌土接种抗、感种质材料,统计发病情况,比较抗性评价效果;应用菌土接种法对31份香蕉种质进行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考察其评价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接种方法,巴西蕉杯苗种植基质中Foc4孢子浓度变化、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采用菌土接种法,种植基质中Foc4孢子浓度稳定保持在原始接种浓度1.0×106~1.1×106个/g土;采用浸根接种法,种植基质中Foc4孢子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于21 d达最大值(1.0×106个/g土),28 d降至0.5×106个/...  相似文献   
56.
PZ6 菌株是一株分离于香蕉根际土壤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通过rDNA-ITS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采用室内菌丝生长、产孢测定方法研究了PZ6 菌株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田间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PZ6 菌株在PDA、PSA、OMA和Czapek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和OM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培养3 d菌落直径均达到76.67 mm,产孢量对数值达到7.63。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在15~37 ℃之间均能生长,在25~30 ℃之间菌丝生长较好,以30 ℃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3 d 后菌落直径达到89.00 mm,并且产孢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持续光照可显著促进产孢。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都能够较好促进菌丝生长,葡萄糖和果糖是PZ6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硫酸盐与硝酸盐是PZ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菌株在pH值2~12的范围均可以生长产孢,但最适宜的生长产孢条件为pH 值5~9。  相似文献   
57.
马来西亚优良香蕉品种"Berangan"的组培快繁试验结果表明,可采用MS+BA3.0 mg/L进行启动培养,在MS+BA 3.0 mg/L+NAA0.05 mg/L上继代培养多次后,宜用MS+BA 3.0 mg/L+椰乳50 mL/L继代培养一次,宜采用1/2MS+ NAA 0.5 mg/L进行生根培养;大田种植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其生长性状、经济性状差于广西当前主栽品种威廉斯B6,但也具有耐运输、货架期长等优点,作为种质材料有待进一步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58.
[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3份广西收集引进和选育的香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广西香蕉品种改良及枯萎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PoPgen 1.32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DICE法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利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8条扩增产物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利用其从13份香蕉种质材料中扩增出234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29.2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9条,多态性比率97.86%,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1.9786、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023、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0.260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4135.13份香蕉种质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90,其中,巴贝多与GK1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50,抗枯1号与抗枯5号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90.在遗传相似系数0.59处可将13份香蕉种质资源聚成四大组,其中第Ⅱ组在相似系数0.74处被分为a和b亚组.在遗传相似系数0.90处可将13份香蕉种质材料完全区分开.[结论]广西香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利用ISSR分子标记可将遗传背景及形态特征不同的香蕉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分类,可用于香蕉种质资源分类、亲缘关系鉴定及辅助育种等研究.  相似文献   
59.
香蕉产业是脱贫地区农民巩固脱贫成果和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但香蕉枯萎病严重阻碍广西香蕉产业发展。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可降低蕉园枯萎病的发生率,有效抑制病区的扩散,提升蕉园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探索,摸索出一套适合不同作物与香蕉轮作的栽培技术要点,文章以甘蔗、马铃薯、大豆三种作物品种与香蕉轮作为例,主要从蕉园轮作作物选择、整地、轮作年限、田间管理、收获的程序及其操作要求等方面提出规范和说明,以期为广西香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明确桂鸡蕉1号采后黄熟期果肉挥发性物质成分特点,为系统研究其果品风味物质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鸡蕉1号为试验材料,在果实收获后第6d(果实完熟阶段),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果肉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其主要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从桂鸡蕉1号果肉中共鉴定出74种挥发性物质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325%;酯类是果肉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包含38种成分,总含量为55.705%;其次为羰基类、烯类、醛类、烷类、醇类和酚类,分别包含7、7、5、9、6和2种成分,总含量分别为25.410%、8.255%、5.265%、2.690%、1.080%和0.920%.在挥发性酯类成分中,以丁酸酯类为主(18种),而乙酸酯类极少(仅2种);相对含量超过1.000%以上的挥发性酯类有己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Z)-己酸-4-己烯酯、丁酸-4-己烯酯、异戊酸异戊酯、异丁酸异丁酯、n-戊酸顺-3-己烯酯、己酸异丁酯、丁酸异丁酯和异戊酸顺-3-己烯酯等10种,总含量为48.470%.非酯类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4-庚酮、己醛、苯甲醛、月桂醛、榄香素、二异戊醚、乙烯基环己烷、右旋柠檬烯、E-1-甲氧基-4-己烯和1,3-环辛二烯占其挥发性物质种类总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5.330%、74.089%、12.063%、9.233%、2.139%、16.912%、21.745%、61.587%、0.174%、93.191%和4.366%.[结论]桂鸡蕉1号果肉的候选特征性挥发性物质成分主要有乙酸异丁酯、异丁酸异丁酯、丁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丁酸丁酯、己酸异戊酯、异戊酸异戊酯、2-甲基丁酸顺-3-己烯酯、异戊酸顺-3-己烯酯、(E)-2-己烯醛、4-庚酮、己醛、苯甲醛、月桂醛、榄香素和右旋柠檬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