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目的]评价低温对冷敏感香蕉品种Williams(Musa acuminata AAA cv.Williams)和耐冷香蕉品种野生二倍体(Musa acuminata,AA group)的影响,探讨香蕉耐冷机制,为香蕉抗冷性改良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及香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经10、5和2℃低温胁迫处理24 h后,收集两个香蕉品种的叶片,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调查叶片脂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MDA)、脯氨酸和不同色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的两个香蕉品种植株设为对照.[结果]经不同低温处理后,野生二倍体香蕉叶片中脯氨酸和不同色素含量均明显增加,而MDA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冷敏感香蕉品种Williams的脯氨酸和MDA含量相对较高,而不同色素含量无明显差异.低温条件下,两个不同香蕉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表现有所不同.与对照相比,不同低温处理的野生香蕉种质叶片SOD活性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CAT和P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但低温处理的Williams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野生二倍体香蕉的较高耐冷性可能与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有关;野生二倍体香蕉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可作为筛选香蕉抗寒种质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72.
[目的]揭示香蕉(桂蕉6号)花柱脱落机制,为采用诱导因子调控香蕉花柱脱落酶系统活性及基因表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蕉品种牛角蕉和香蕉品种桂蕉6号为研究对象,根据果指上花柱的枯萎程度分5个阶段(Stage 1~Stage 5)进行取样,探讨分析蕉类花柱近端、离区及远端的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萘乙酸(NAA)和细胞分裂素(KT)]及脱落相关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乳糖醛酸酶)的变化趋势.[结果]在花柱脱落的过程中,牛角蕉花柱不同部位的IAA和NAA含量变化明显,花柱近端IAA含量随花柱脱落整体上呈逐渐增加趋势,至花柱完全脱落时(Stage 5)其含量达24.69μg/gFW;离区IAA含量在脱落过程中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至Stage 5其含量最低(4.73μg/gFW).桂蕉6号花柱离区IAA含量整体上随花柱的枯萎不断升高;NAA和ABA的含量变化趋势则呈M形,在Stage 2和Stage 4均有一个增长高峰;KT在不同部位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从近端IAA/远端IAA的比值分析来看,牛角蕉近端IAA/远端IAA比值均大于1.00,当花柱枯萎进入Stage 3后,其比值急剧上升,在Stage 4即70%花瓣脱落时达2.84,至Stage 5达6.34;而在桂蕉6号花柱枯萎脱落过程中,近端IAA/远端IAA的比值均小于0.70.此外,在花柱脱落过程中,牛角蕉花柱离区的平均总蛋白含量(66.08 mg/gFW)明显高于桂蕉6号(40.95 mg/gFW);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牛角蕉和桂蕉6号的花柱脱落与总蛋白含量、果胶酶活性、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均呈正相关.[结论]蕉类花柱离区IAA含量对花柱脱落具有重要影响,离区IAA含量降低,可加速花柱脱落,反之则抑制其脱落;蕉类离区近端IAA/离区远端IAA比值变化符合植物器官脱落的生长素梯度理论.此外,花柱总蛋白含量、果胶酶活性、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蕉类对花柱脱落可能呈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3.
沙漠-河岸过渡带不同天然植被群落类型防风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不同天然植被群落类型的防风效应,我们在库布齐沙漠与黄河河岸之间的生态过渡带选取了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 igejos)、赖草(Leymus secalinus)和芨芨草(Achnatherum sp lendens)等5种常见的天然灌草植被群落以及裸露沙地,并对其防风效应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这几种不同天然植被群落类型的在近地面(10 cm)防风效应从大到小的次序是:赖草群落>芨芨草群落>拂子茅群落>裸露沙地>白刺群落>柠条群落;同一天然植被群落类型不同高度的防风效应也有较大差异;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变化,不同植被群落风速降低率亦有变化。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群落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内蒙古乌拉盖地区景观破碎化与土地利用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利用RS,地面调查和GIS相结合的手段,对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的乌拉盖草甸草原区景观破碎度分3个时期(1988-1992,1993-1995,1996-1997年)进行动态研究,并选用3种不同的指标:斑块密度指数、廊道密度指数、景观班块破碎化指数,对该区的景观破碎度进行了测算分析,进而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结果表明:1.总体班块密度指数在三个时期分别为0.0125个.km-2、0.0582个.km-2、0.112.km-2;2.廊道密度指数在三个时期都约为0.0538km.km-2;3.整体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在三个时期分别为0.0025、0.0116、0.0223。说明,随着人类干扰的增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大,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有关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5.
从根系分泌物角度阐释不同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的抗(耐)性机理,通过离位溶液培养法收集对香蕉枯萎病抗(耐)性不同的3个香蕉品种‘GCTCV-119’、‘桂蕉9号’和‘桂蕉1号’的根系分泌物,测定其根系分泌物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其根系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则促进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有机酸含量则比感病品种高。3个香蕉品种中,共检测到13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谷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仅在感病品种‘桂蕉1号’中检测到;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只在抗(耐)病品种‘GCTCV-119’和‘桂蕉9号’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76.
毛葡萄霜霉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农业措施、药剂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结果表明,清园、地膜覆盖可减轻毛葡萄霜霉病为害;1:0.7:200的波尔多液可预防病害的发生;使用宝大森1000倍、霜疫克800倍、绿奇霜康500倍、乙磷铝锰锌800倍液对治疗叶片和花穗的霜霉病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棘孢木霉菌株PZ6对香蕉植株促生效应、抗氧化酶活性及枯萎病菌室内防效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及PZ6菌株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设PZ6孢子液与枯萎病菌菌液(FOC4)5个不同组合处理:(1)PZ6;(2)PZ6+FOC4;(3)PZ6(3 d)+FOC4;(4)FOC4(3 d)+PZ6;(5)FOC4,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于6~7叶期对香蕉苗根际进行接种处理;不同时期调查不同处理香蕉苗植株性状,测定香蕉苗根系活力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通过解剖球茎考察病情指数,评价PZ6对枯萎病的室内防效.[结果]与其他处理相比,单施PZ6菌液处理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新增株高和根系活力(P<0.01,下同),两者分别为6.33 cm和487.43μgTTF/g·h;与FOC4处理相比,配施PZ6菌液的FOC4菌液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根系活力.接种FOC4菌液50 d后,不同处理香蕉苗球茎枯萎病发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以PZ6(3 d)+FOC4处理表现最佳,其病情指数为37.50,防治效果为48.28%,其次为PZ6+FOC4处理,而FOC4(3 d)+PZ6处理表现较差.处理45 d后,除PZ6处理与CK间的叶片P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外,不同处理的香蕉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与CK间呈极显著差异;除CK外,不同处理间不同酶活性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叶片SOD活性与根系活力表现相似,均以PZ6处理最高(423.71 U/gFW·h),其次为PZ6(3 d)+FOC4、PZ6+FOC4、FOC4(3 d)+PZ6和FOC4处理;叶片POD活性表现相反,以FOC4处理最高(355.07 U/g·min),比对照极显著增加82.33 U/g·min,以处理PZ6最低(273.84 U/g·min).[结论]棘孢木霉PZ6菌株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香蕉苗对枯萎病菌的防御能力,提前施用PZ6菌株可有效阻止病原菌FOC4侵入香蕉苗,延缓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78.
龙眼叶枯病菌疏毛拟盘多毛孢生长温度10~30℃,最适生长温度20~25℃;在14~26℃下培养时,RH100%和 pH 6.3~7.2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率则以在25℃和RH+水滴及在24~26℃和pH 6~7时较高。黑暗处理促进菌丝生长,日光灯照射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7℃10min。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双糖和醇类作碳源,葡萄糖和蔗糖增进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能很好利用供试氮源L-白氨酸、L-胱氨酸和L-天冬氨酸等。L-组氨酸作为氮源时病菌产孢量最大,而氯化氨作为氮源时病菌不产孢。  相似文献   
79.
从发病蕉园发病植株周围健康香蕉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GKT08,通过形态特征、基本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比较,初步认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株能够明显抑制FOC4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67.1%,盆栽试验表明,接种香蕉枯萎病致病菌44天后,病情指数降低了15.54%。同时该菌株能够明显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经菌株GKT08处理60d后,香蕉幼苗植株高度、假茎围和完全展开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80%、23.36%和19.79%。  相似文献   
80.
针对广西玉林地区特色经济作物粉蕉、果蔗存在的严重连作障碍问题,探索水田合理轮作模式。采用3年2造粉蕉+2年2造果蔗或2年2造果蔗+3年2造粉蕉轮作模式,可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果蔗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的危害。轮作区粉蕉枯萎病发病率仅为0.33%,而连作区枯萎病发病率高达48.67%;果蔗轮作区宿根矮化病和花叶病均无发病,连作区宿根矮化病发病率为27.34%,花叶病发病率为27.33%,轮作区商品蔗的产量是连作区商品蔗产量的1.94倍。在发展特色区域经济作物时,采用3年2造粉蕉+2年2造果蔗模式或2年2造果+3年2造粉蕉轮作模式值得借鉴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