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6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51.
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粘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抗菌物质产生菌F9,利用16SrDNA方法鉴定该菌株为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该菌的抑菌谱,发现该菌发酵液上清液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H2O2)的影响后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等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该菌发酵液抑菌物质进行超滤分析及蛋白酶处理,可推断该抗菌物质为分子量在5~10kDa的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52.
冰藏过程中罗非鱼鱼片肌肉蛋白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冰藏过程中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蛋白质的变化,提取了冰藏罗非鱼鱼片肌肉中的不同溶解性蛋白质与不同结构蛋白质,并分析其在贮藏期间含量的变化,对总可溶性、水溶性、高盐溶性和低盐溶性蛋白质分别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考察蛋白质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冰藏期间高盐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由84.99 mg·g-1下降至49.47 mg·g-1,降低了41.79%;水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由72.27 mg·g-1下降至18.37 mg·g-1,降低了74.58%;低盐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分数由11.15 mg·g-1下降至3.39 mg·g-1,降低了69.60%。3种不同结构蛋白质中,肌原纤维蛋白质量分数下降最为明显(由122.10 mg·g-1下降至48.65 mg·g-1,P0.05),肌浆蛋白质量分数也持续降低(由37.79 mg·g-1下降至26.57 mg·g-1,P0.05),肌基质蛋白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SDS-PAGE图谱显示,肌球蛋白重链、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及其他一些蛋白质条带逐渐减弱,在贮藏末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条带。  相似文献   
53.
鸢乌贼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稳定性与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胴体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进行酶解,比较了酶解液中不同分子量组分的抗氧化特性,探讨了温度、p H和光照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功能特性(包括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吸水性、持水性和吸油性等)。结果表明,鸢乌贼酶解产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在酸性偏中性的环境中能较好地保持其抗氧化活性,日光照射会降低其抗氧化能力。此外,酶解产物还具有较强的乳化性、起泡性、吸水吸油能力等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54.
为建立以生物胺变化预测腌干鱼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和安全食用货架期的回归方程,以多脂的腌干带鱼和低脂的腌干金线鱼为原料,研究其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主要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并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初步建立分析腌干鱼制品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腌干带鱼和金线鱼在贮藏过程中p H、水分含量和Aw不断下降。葡萄球菌及微球菌、乳酸菌、菌落总数在贮藏3周内呈上升趋势,从第4周开始逐渐下降,而假单胞杆菌和肠杆菌在贮藏第4周之后未检出;组胺、尸胺和腐胺为腌干鱼贮藏过程主要胺类物质,呈上升趋势。5种生物胺(组胺、尸胺、腐胺、色胺、酪胺)、总生物胺量、生物胺相关指标、理化指标、假单胞杆菌均与贮藏时间高度相关,微生物中只有假单胞杆菌与生物胺及其相关指标有相关性;生物胺与理化指标也呈高度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腌干鱼制品货架期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池塘底泥中呋喃西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池塘底泥中呋喃西林残留量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以上V(甲醇):V(二氯甲烷)=3:7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效果较好;比较了振荡提取和超声波辅助加热提取法,后者提取能力较强;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色谱条件,在C18反相色谱柱上分离,梯度洗脱比等度洗脱能获得更好峰形,分离效果更好。以V(甲醇):V(二氯甲烷)=3:7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波辅助加热法(35 kHz,强度100%,40 ℃)提取,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检测限达到0.250 μg?kg-1。该方法回收率高、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鱼卵因其特有的营养价值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为更好地促进鱼卵高值化加工利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鱼卵加工类型及鱼籽酱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鱼卵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优化鲍鱼内脏多糖酶解工艺条件,为鲍鱼内脏多糖的提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杂交鲍内脏为原料、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从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提取鲍鱼内脏多糖的适宜酶制剂,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多糖提取率影响较大的蛋白酶作用条件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其最适作用条件.[结果]胰蛋白酶是提取鲍鱼内脏多糖的适宜酶制剂;各因素对鲍鱼内脏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排序为料液比>pH>加酶量,料液比与pH的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而料液比与加酶量、pH与加酶量的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影响不显著(P>0.05).胰蛋白酶提取鲍鱼内脏多糖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9(g/mL)、pH 8.6、加酶量2.1%、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37℃,在此条件下,鲍鱼内脏多糖提取率为6.97%,与预测值(6.99%)接近.[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的胰蛋白酶酶解工艺可有效提取鲍鱼内脏多糖,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  相似文献   
58.
EGCG对尼罗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尼罗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在贮藏过程中降解的抑制作用,实验采用质量分数为0.002 5%、0.01%、0.02%、0.03%的EGCG对罗非鱼肌肉进行处理,考察不同浓度EGCG对贮藏过程中罗非鱼肌肉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结合质谱技术筛选EGCG抑制降解靶向蛋白质。结果显示,实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EGCG对肌原纤维蛋白降解均有抑制作用,质量分数为0.01%的EGCG抑制效果最佳,肌原纤维蛋白质含量由贮藏初期的(82.42±0.65)降至第12天的(51.89±0.68)mg/g(下降率37.0%),而对照组由(80.86±1.18)降至(35.33±1.16)mg/g(下降率56.3%)。研究表明,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及质谱技术鉴定,EGCG对尼罗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靶向蛋白质分别为MHC、MLC与肌动蛋白,本结果对罗非鱼冷藏保鲜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添加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脂肪酶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腌制品质的影响,文章研究了添加酶制剂对腌制罗非鱼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感官分析的影响,并比较新鲜罗非鱼、食盐腌制组、低盐加酶腌制组中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75 mg·g~(–1),比对照组高19.05%,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5.65%、23.78%和40.57%,感官评分为89,比对照组高10.56%;中性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81 mg·g~(–1),比对照组高28.57%,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4.24%、24.82%和40.94%,感官评分为88.5,比对照组高10.63%;脂肪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鱼肉的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67 mg·g~(–1),比对照组高4.69%,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3.97%、22.20%和43.85%,感官评分88.5,比对照组高11.32%。按照3种外源酶最适浓度混合腌制,实验证明能增加风味物质的生成(尤其是醇类、酮类),有效提高腌制效率,改善腌制罗非鱼的风味。  相似文献   
60.
以葡聚糖、褐藻寡糖、葡萄糖、乳糖为糖基供体实现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肌原纤维蛋白糖基化改性,分析了不同糖的种类及改性时间对蛋白溶解性、结构、乳化性、起泡性等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与不同种类的糖质量比1∶1反应12 h后,SDS-PAGE分析显示糖基化产物分子量明显增大,小分子糖与肌原纤维蛋白反应更快;糖基化反应使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性显著提高,表面疏水性降低;此外,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明显改变,β-转角含量显著升高,β-折叠含量降低。糖基化反应未能改善肌原纤维蛋白的热稳定性。反应后的肌原纤维蛋白具有更好的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但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降低。肌原纤维蛋白糖基化后在高离子浓度氯化钠(Na Cl)溶液中比在低离子浓度溶液中具有更高的乳化和起泡能力。同时,经糖基化改性的蛋白在低离子浓度时的溶解性和起泡能力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