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09篇
  41篇
综合类   324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732.
733.
【目的】探究通过RT-PCR检测草莓轻型黄边病毒最好的叶片保存方法。【方法】经自然风干法、硅胶干燥法以及氧化钙干燥法保存后,采用RNA小量提取试剂盒法提取被病毒侵染草莓叶片总RNA,利用Thermo NanoDrop 2000测定核酸质量浓度和质量并使用RT-PCR方法对SMYEV进行检测。【结果】经氧化钙干燥保存后可提取高质量的RNA,30 d后仍可通过RT-PCR获得扩增产物。【结论】氧化钙干燥保存效果最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大量草莓叶片样本的长距离运输,提高草莓病毒检测效率,为草莓无毒栽培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34.
大豆生物解离技术提取油脂和蛋白后,产生的残渣主要是大豆不溶性纤维素。合理利用该部分纤维素有益于提高生物解离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以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为成膜基材,加入柠檬酸、丙三醇制备可食性膜,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丙三醇添加量及交联时间对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了上述三因素对可食性膜水蒸气透过率影响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三因素对可食性膜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丙三醇添加量、交联时间、柠檬酸添加量。经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添加量20%、丙三醇添加量36%、交联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可食性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1.81 g·m/(h·Pa·m~2);通过可食性膜扫描电镜图得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可食性膜表面较为平整光滑。此外,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可食性膜拉伸强度及水分阻隔性的增加是由于柠檬酸与生物解离纤维素发生了交联酯化反应,丙三醇的添加可能会影响柠檬酸与纤维素的反应。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以作为基料制备出具有较好机械性的可食性膜,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5.
方草捆集捆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方草捆捡拾效率低、费用高,长途运输难等问题,设计了方草捆集捆机。该机由底盘、捡拾器、推草机构、举草机构、压绳器和卸草机构等部件组成,基于EPEC2024搭建了控制系统,只需单人驾驶和操作,通过变量泵、马达和油缸驱动各部件快速实现对方草捆的捡拾、挤压和捆扎。按照作业功能对各结构部件采用分模块设计,通过计算各液压回路的流量保证作业速度和作业效率,匹配硬件电路并使用Codesys编写程序控制作业流程。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辽宁省黑山县对方草捆和秸秆方捆进行了捡拾及捆扎的场地试验,结果表明:整机最大牵引车速达到20.5 km/h,作业时系统最大流量为101.6 L/min,一次能实现12个方草捆的捆扎。方草捆的集捆成捆率达到89.5%,纯工作小时内集捆生产率为12大捆/h,同等条件下与人工捡拾方式相比,捡拾效率提高了34.5%,人工费用降低了62.5%,综合费用降低了18.2%,而且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缩短了长途运输的准备周期,满足实际生产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36.
基于性状度量群落功能多样性需要构建多维空间,品质差的功能空间可能导致其多样性计算偏差。为分析功能空间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度量的准确性、研究物种数对功能空间品质的影响,以新薛河为例,使用均方差方法评估了各维度功能的空间品质,利用河段和河流尺度物种差异以及模拟不同大小物种库的方式,分析了物种数对多维功能空间的影响。结果显示:(1)新薛河底栖动物性状构建了14个维度(D)的功能空间,其中维度5D和6D的功能空间均方差最低(均为0.18%)、品质最优;高于6D的功能空间,物种间的差异多被高估;低于5D的功能空间,物种间的差异多被低估;(2)在河流和河段尺度上,5D功能空间的均方差最低、品质最优;(3)物种库的物种数在20~40时,4D功能空间均方差值最低的频数最多;物种数在50~90时,5D功能空间均方差值最低的频数最多;4D~6D功能空间均方差最低的频数最高,占比70%以上。研究表明,新薛河底栖动物性状的5D和6D功能空间品质最优,河段和河流尺度物种差异以及物种库大小未影响多维功能空间的特征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