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8篇
综合类   3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点的合理有效布局对土地利用的作用日益凸显。湖北省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尽合理,还有很大的开发整理空间,本文采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对湖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进行测算、探讨和研究。根据计算结果归纳各地(市、州)的整理潜力,进行比较,划分为4个潜力区,以便于从宏观和空间上对其分析,为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2.
广西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洪兵  李江风  吴姗姗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85-12687,12766
土地综合承载力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根据土地综合承栽力内涵,选取水土、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广西各地市土地综合承栽力评价值,并根据此评价值将广西划分为5种类型区,即高承载区、较高承载区、中等承载区、较低承栽区、低承栽区.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性建议,为广西国土规划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研究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县级尺度下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特征,为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的总体特征为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2)在1990—2000年、2000—2010年、2010—2015年3个研究期中,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强度从大到小依次是1990—2000年、2010—2015年、2000—2010年。(3)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小幅下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以长江为分界线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4)1990—2015年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贡献率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林地、草地和耕地,而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较小。(5)1990—2015年,导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耕地和林地转型为建设用地、林地转型为耕地以及林地的内部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