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45篇
  23篇
综合类   22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近年来,在广西等地的撑绿竹林中爆发了大面积的长足竹大象虫害,其危害之大,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撑绿竹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该竹种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为了有效防治该虫害,文中以近年来广西区爆发的长足竹大象虫害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药剂种类(A)、施药方法(B)、药剂浓度(C)及施药次数(D)等防治手段,用感虫率和感虫指数作为虫害控制效果的考核指标,就不同药剂处理对虫害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该虫害控制效果较好的药剂为A2(赣竹药Ⅰ+粒粒金+锐劲特)和A1(杀虫双+万金丰+氧化苦参碱);最适药剂浓度为C1水平,即600倍;最适用的施药方法为B3(蔸部土壤+喷雾)和B1(竹腔注射+竹基节削青涂抹+蔸部土壤);最佳施药次数为D4,即5次。  相似文献   
62.
土壤入渗参数、田面糙率、坡度等自然要素是畦灌方案设计的基础参数,其变异性是导致灌水质量远低于预期的重要原因。为揭示畦田自然要素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对灌水质量的影响,该研究在11组畦田上开展了4 a畦灌观测试验,通过实测数据全面研究了灌前自然要素的畦内空间变异性、畦间空间变异性和年际时间变异性,并结合WinSRFR地面灌溉模型,模拟分析了自然要素时空变异性对畦灌水流运动过程及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畦灌灌水质量影响最大的3个自然要素依次是入渗系数、入渗指数和糙率,三者空间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1.00%、4.05%和7.94%,时间变异系数平均值是分别为26.87%、7.73%和21.86%。畦田自然要素变差导致灌水质量整体下降,自然要素的时间变异性对灌水质量的影响大于其空间变异性的影响。入渗参数和糙率的变异性对畦田后半段的水流消退过程影响较大,忽视其年际时间变异性会加大畦尾积水风险。该研究结果可为畦灌方案设计提供指导,为精细地面灌溉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降雨能够改变土壤水分状况进而促进林木蒸腾,然而场降雨量及其持续时间对林木树干液流及其环境控制机制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在华北半干旱半湿润区的北京市顺义区共青林场,选取位于河岸生态系统不受土壤水分胁迫的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和2021年生长季,使用TDP热扩散法测量树干液流,同步监测气象及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根据对该区长期(2016—2017年、2019年和2021年)降雨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将2次降雨脉冲间隔超22.5 h的事件划分2场独立的降雨事件。按照降雨事件雨量及历时,将其中位数±1.5倍标准误的事件定义为常见事件,而将累积概率大于90%的事件定义为极端事件。结果表明:(1)太阳辐射是唯一显著控制该杨树人工林生长季树干液流的环境因子(偏相关系数rp=0.539),饱和水汽压差、风速和土壤含水量均与树干液流不相关(p>0.533),降雨事件发生前后这一环境控制特征没有发生变化;(2)雨后树干液流随着场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R2=0.78,p=0.004),但与降雨事件历时无显著相关关系;(3)树干液流在常见降雨事件和极端事件后,在半小时尺度上随时间变化无显著差异(p≥0.264),但4类降雨事件后主导的环境控制因子却不完全相同,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总能显著促进半小时尺度的树干液流(rp≥0.374),而土壤含水量仅在常见和极端的强降雨历时事件后,显著促进雨后半小时尺度液流(rp≥0.215)。风速显著抑制常见场降雨量事件后半小时尺度的树干液流(rp=-0.258),却能显著促进常见和极端场降雨历时事件后半小时尺度的树干液流(rp≥0.183)。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揭示降雨特征对树干液流及其生物物理控制机制的影响,以及改进气候变化下生态水文过程的模拟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李江  邢广霁  李涛 《山东饲料》2013,(18):320+340
采油厂作为我国石油生产的主要业务单元,主要从事石油勘探、开发、运销和井下作业等业务,其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油田开发效益、质量成本控制、安全环保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起一套适合于一般采油厂的有效管理模式,探讨构筑采油厂长治久安的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将50只SPF级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苯甲酸钠低剂量组(0.268g/kg·bw)、中剂量组0.537g/kg·bw)、高剂量组(1.073g/kg·bw)、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50mg/kg·bw)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经口灌胃染毒,1次/d,连续5d。于首次染毒后的第35天颈椎脱臼将小鼠处死,取附睾制片,观察小鼠精子形态,对小鼠精子畸形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苯甲酸钠染毒各组小鼠精子畸形率普遍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精子畸形率也有相应升高,呈现出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6.
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是当前养鸡行业发展的主要重心,这种养殖模式不仅推进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显著增加了养殖效益。但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同时,各类频繁和反复发生的鸡病严重影响鸡群健康发展,因此,做好规模化养鸡场疾病的防控极为关键,本文主要简述规模化鸡场疾病防疫的重点。  相似文献   
67.
研究长期施钾下烤烟/油菜轮作土壤钾素供应能力变化特征及其机制,为农田合理施用钾肥和农业土壤发生发育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烤烟/油菜轮作下选取连续20 a烤烟季施钾量0、187.5和375 kg·hm~(-2)处理,测算其土壤钾素表观平衡(K_(ab))以及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关系曲线(Q/I曲线)的土壤钾素平衡活度比(AR_e)、土壤活性钾(K_L)、非专性活性钾(-ΔK_0)、专性活性钾(K_X)、土壤钾位缓冲容量(PBC)、K~+与Ca~(2+)+Mg~(2+)交换自由能(-ΔG)等参数,以及速效钾(K_(av))、缓效钾(K_(nex))、K~+饱和度(K_S)、黏土矿物组分等土壤性质,分析Q/I曲线参数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20 a定位试验后,AR_e在0.38×10~(-3)~8.91×10~(-3)(mol·L~(-1))~(0.5)之间,-ΔK_0在0.02~0.55 cmol·kg~(-1)之间,K_L在1.61~2.16 cmol·kg~(-1)之间,K_X在1.06~2.14 cmol·kg~(-1)之间,PBC在6.20~7.76 cmol·kg~(-1)(mol·L~(-1))~(0.5)之间,-ΔG在11.70~19.72 kJ·mol~(-1)之间。持续施钾土壤的AR_e、-ΔK_0较不施钾土壤显著增大,K_L、K_X、PBC、-ΔG较不施钾土壤显著减小。AR_e、-ΔK_0与K_(av)、K_(nex)、K_S、K_(ab)呈极显著正相关,K_L、K_X、PBC、-ΔG与K_(av)、K_(nex)、K_S、K_(ab)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钾素Q/I曲线参数彼此之间显著相关。上述指标可被整合成一个主成分指标,不施钾肥土壤的主成分指标值显著大于施钾肥土壤。施钾肥土壤的活性钾主要保持在黏土矿物晶体的契形边缘点位,植物有效性较高,不施钾肥土壤的活性钾主要保持在黏土矿物晶体的层间点位,植物有效性降低。不施钾肥土壤的蛭石含量高于施钾土壤,而伊利石含量小于施钾土壤。综上,土壤钾素Q/I参数AR_e、-ΔK_0、K_L、K_x、PBC和-ΔG可作为土壤供钾能力指标,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驱动了土壤钾素Q/I曲线形状与参数分异、土壤供钾能力分异及土壤黏土矿物变化,施钾肥量越大、土壤钾素盈余越大,土壤供钾能力越强。长期钾素亏缺下,矿物钾转化为专性活性钾的速率大于专性活性钾释放成非专性活性钾的速率。长期钾素亏缺导致伊利石向蛭石转化。  相似文献   
68.
为解决地膜污染问题和地膜覆盖后未揭膜烟株根系早衰问题,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常采用秸秆覆盖方式来代替地膜覆盖。2018年在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置机编草苫覆盖、稻草草段覆盖、常规地膜覆盖、露地裸垄4个处理,探究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对云烟87田间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艺性状上,团棵期烟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最大叶长宽以地膜覆盖处理最优,以裸地处理最差,移栽期至现蕾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现蕾打顶后,机编草苫覆盖处理的农艺性状相对较好。2)在杂草生长方面,试验地杂草种类有禾本科、伞形科、菊科、堇菜科、蓼科等,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各覆盖处理均以禾本科杂草量最大。在不同覆盖物对杂草的抑制效果上看,机编草苫覆盖效果最好。3)在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上,机编草苫覆盖的烤烟的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均价及上等烟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60)Co-γ辐照结合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粉蓝蓝莓为试验材料,对采后蓝莓生理指标、营养指标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0±0.5℃条件下6种处理(1.5 kGy辐照处理记为A、2.5 kGy辐照处理记为B、1.5 kGy辐照+1μL·L-11-MCP处理记为C、2.5 kGy辐照+1μL·L-11-MCP处理记为D、1μL·L-11-MCP处理记为E,不进行任何处理记为F)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F)比较,4种处理(A、C、D、E)均能够抑制果实腐烂率的上升和风味指数的下降,延缓果实的生理代谢,更好地保持果实的营养品质和酶活性,而2.5 k Gy辐照处理(B)降低了果实的硬度、L*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加快了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上升。其中,在贮藏80 d时,A、B、C、D、E、F组蓝莓的腐烂率分别为24.94%、38.36%、13.87%、30.78%、22.96%和48.38%。因此,1.5 k Gy~(60)Co-γ辐照结合1μL·L-11-MCP处理蓝莓对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蓝莓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0.
为实现东北天南星种苗繁育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合理应用,就必须要对植物种植技术进行讨论。为此,本文通过东北天南星种苗繁殖、护养等方面,对植物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探究,以达到明晰技术要点,美化景观园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