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81.
施硅对川西蒙山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素是一种可以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有益元素。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硅肥的两种施用方法(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及其不同施用量对川西蒙山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茶叶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土壤施硅可使茶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8.66%和16.98%,而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降低15.28%和20.24%;叶面施硅则可使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3.47%和28.96%,而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分别降低12.39%和13.29%。  相似文献   
182.
土壤作为氟的环境化学体系枢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壤中的氟污染不仅会对人类造成直接的危害,还会因水源、动植物的富集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氟污染是目前环境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是高氟地区分布广泛的国家,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表明饮用水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氟中毒的发病率与饮用水含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已有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现有的土壤氟污染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化学淋洗修复技术等。目前土壤氟的研究还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氟污染的来源、土壤微生物与土壤中氟化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对土壤氟污染与修复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论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有关氟污染的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土壤氟污染的现状、土壤氟污染修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比较了各种土壤氟污染修复方法的优势和缺陷,并探究在实际修复应用中的可行性,指出了今后土壤氟污染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3.
简要地说明生物质气化原理。由于生物质气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针对生物质原料对气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为:气体热值随含水量的增加单调下降且变化显著;在气化过程中,物料的粒度与总反应面的大小有很重要意义,原料最大与最小粒度比一般不超过8。  相似文献   
184.
简述了一种结合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温室环境信息采集与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系统控制终端基于ARM9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设计,用于温室环境数据的接收、实时显示和存储,通过GPRS方式实现与远程管理中心的通信。温室环境数据的采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完成,可采集温室温度、湿度、CO2含量、光照强度,基质温度和湿度等6通道参数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成功应用解决了传统温室使用有线方式布线繁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5.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一种结合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温室环境信息采集与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系统控制终端基于ARM9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设计,用于温室环境数据的接收、实时显示和存储,通过GPRS方式实现与远程管理中心的通信.温室环境数据的采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完成,可采集温室温度、湿度、CO2含量、光照强度,基质温度和湿度等6通道参数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成功应用解决了传统温室使用有线方式布线繁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6.
豫农803是以高产、稳产、广适的周麦18为母本,以抗逆性强的新旱1号为父本,采用水旱一体、“两减一辅”育种方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805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3.65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310 kg?hm-2,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5.3 %。品质测试结果表明,蛋白质(干基)含量12.5 %、16.0 %,湿面筋含量26.8 %、32.4 %,稳定时间1.6 min、2.9 min。该品种抗倒伏性强,抗旱抗寒性好,籽粒饱满度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宜在河南省丘陵或早中茬无灌溉条件及年降水量在500-650 mm的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7.
以2年生拧筋槭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生长素NAA、IBA,浓度0、500、1 000、1 500 mg/L和速蘸时间0、5、10、15 min,研究拧筋槭嫩枝扦插技术,探讨生长素种类、浓度和时间对拧筋槭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中发现不同浓度IBA、不同速蘸时间对拧筋槭根数和根径影响显著,对根长影响不显著;在相同NAA与速蘸时间处理下(NAA1 000 mg/L、速蘸时间10 min),IBA为1 500 mg/L浓度下根数最多,最大值50.67条,比在500 mg/L根数值33.33条大52%,在0 mg/L下根径值最大0.89 mm,比500 mg/L下根径值0.56 mm大58.9%,比在1 500 mg/L下根径值0.67 mm大32.8%;不同浓度NAA对拧筋槭根数、根长、根茎的粗度影响均不显著;在相同的IBA与NAA浓度处理下(IBA1 000 mg/L、NAA1 000 mg/L),不同速蘸时间对拧筋槭在根数上影响显著,对根长、根茎的粗度影响不显著,速蘸5 min下根数最大值97.2条,比0 min下根数值28.4条大242.3%;速蘸10 min下根茎的粗度最大值0.71m...  相似文献   
188.
在北京地区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草坪上,针对两个褐斑病预测模型-S94和F96预测模型,进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褐斑病的发生预测检验。通过收集2005、2006年7、8月的相关气象数据,利用两个预测模型进行褐斑病的发生预测。将S94和F96模型的褐斑病预测发生期与实际观测的褐斑病发生期进行比对,结果显示:S94预测模型在试验期间对褐斑病的错误预测率FAR为0.05,预测可能发生值POD为0.83,预测成功指数CSI为0.80,预测病害持续期准确率为91%;F96预测模型在试验期间对褐斑病的错误预测率FAR为0.05,预测可能发生值POD为0.83,预测成功指数CSI为0.80,预测病害持续期准确率为64%。两个预测模型均表现出了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可以在北京地区匍匐翦股颖草坪上进行褐斑病的发生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