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3篇
  8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年生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以揭示杜仲重要性状的遗传参数。【方法】以10个杜仲优良品种(或无性系)为亲本,按照析因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根据2年生杜仲杂种苗的苗期表型性状测定结果,估算苗高、地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脉数目和叶柄长度的遗传参数。【结果】杜仲杂交子代苗高、地径、叶面积、叶长等性状在各家系间和家系内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及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母本“小叶”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较大;不同家系各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显著,21号家系(“华仲2号×秦仲1号”)苗高和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1号家系(“小叶×秦仲1号”)叶面积和叶长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都较高,均在50%以上。【结论】杜仲杂交子代的苗期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以进行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初步选择,1号、2号、9号、21号和25号家系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相对较高,可用于进一步杂交选育杜仲良种。  相似文献   
92.
施用猪粪条件下重金属对土壤氮素净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耕作黑土为研究对象,在25℃和70%WHC水分条件下进行为期35天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条件下重金属Cu、Cd对土壤氮素净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单一重金属显著抑制了土壤的硝化作用和矿化作用。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重金属Cu、Cd处理培养结束后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5.83和5.39倍,硝态氮含量分别下降了84.3%和79.5%,且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添加重金属的同时施用猪粪加剧了重金属对硝化作用和矿化作用的抑制,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均显著低于单一重金属处理。添加重金属抑制了土壤反硝化作用,但同时添加猪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金属离子的活性和毒性,进而减轻重金属离子对反硝化作用的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93.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城市绿地中可供避灾绿地应用的食用植物种类、食用部位及应用现状,进行种类选择研究与探讨,为城市避灾绿地植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取现状调查法获取云南省28个城市的绿地植物名录,通过文献检索、访谈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云南省城市避灾绿地植物可食用性筛选.[结果]云南省城市避灾绿地可应用的可食用园林植物共121种,包括78种食果类、15种食花类、12种食叶类、10种食根和茎类、8种食种子类、4种食竹笋类及4种食髓心类,其中8种植物有2个以上部位可食用.[建议]在云南省城市绿地植物应用现状基础上,应重视避灾绿地可食用园林植物资源的挖掘和推广,注重避灾绿地植物应用的平灾结合,实现避灾绿地植物综合功能与景观性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4.
为了研究如何提高黄淮海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近二十年的关于秸秆处理的方法与综合利用的途径,发现作物秸秆具有阶段性过剩和存在空间不均衡的特点,而对作物秸秆运输和储藏成本较高,秸秆的分级、分类和转化技术的相对落后,限制了黄淮海地区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造成了秸秆废弃物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鉴于此,进行了黄淮海地区秸秆的中转途径的探讨,即建立“农田—中转站—工厂/农户”的中转站模式,连接秸秆从农田到工厂或农户的过程,在中转站中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和粗加工,既可以减少秸秆的焚烧,促进秸秆的适量还田,使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程度提高,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秸秆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但对于中转模式和国家匹配政策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优化中转模式与当前的农业生产形势和经营方式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
不同核移植方法对牛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牛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比较了电融合法和细胞质内注射法2种核移植方法对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电融合法构建重组胚的效率显著低于细胞质内注射法(47.1%比89.0%,P<0.01);重组胚培养36 h后的裂卵率和培养8 d时囊胚发育率无明显差异(76.4%比73.2%,11.2%比12.3%;P>0.05),但相对于操作的卵母细胞总数而言,电融合法得到的总囊胚发育率显著低于细胞质内注射法(5.6%比10.9%,P<0.01).结果表明,用细胞质内注射法进行体细胞核移植效率更高.将发育到桑椹胚和囊胚期的95枚核移植胚胎移植到33头受体牛,其中31头受体牛在移植后第2个情期前返情;1头受体牛在移植后75 d返情,但未进行直肠检查,无法确定妊娠情况;1头受体牛在移植后60 d未见返情,直肠检查确证妊娠,93 d受体牛流产.胚胎移植结果表明,用细胞质内注射法构建的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至少可以维持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96.
杜仲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优化适合杜仲的AFLP技术体系,为进一步构建其遗传图谱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杜仲基因组DNA提取方法、酶切与连接体系、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程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适合杜仲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进行筛选。【结果】模板DNA的提取采用改进的CTAB法,酶切模板DNA用量500 ng,酶切时间6 h,连接反应时间6 h,预扩增产物最适稀释倍数30倍。同时筛选出E-AAG+M-CAA,E-AAG+M-CAT,E-AAG+M-CTA,E-AAG+M-CTG,E-ACA+M-CAA,E-ACA+M-CTA,E-ACC+M-CTG共7对适合杜仲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结论】经重复验证,建立的AFLP反应体系适用于杜仲的AFLP分析。  相似文献   
97.
以普通油茶闽43为材料,研究温度、GA浓度和时间等单因素对油茶果实采后处理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响应面分析法对油茶果实采后处理过程中种仁含油率提升的条件进行优化,采用Design-Expert 8.0软件获得最优采后处理组合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采后处理组合为温度25.10℃,GA浓度403.64 mg·L~(-1),时间6.81 d,油茶种仁含油率最大预测值为48.26%,比对照提升了5.69%;在此处理条件下,种仁含油率的验证试验实测值为48.66%,与最大预测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98.
以6个杜仲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性状、1 a生苗生长性状及药用有效成分性状的遗传变异状况,并进行了家系及家系内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变异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达到49.70%和68.53%。各性状在家系间变异均较大,平均变异系数为10.96%,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17.45%(D),最小的为5.48%(WL/LL);除地径和叶长宽比性状外,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内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在5.88%~30.0%之间,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30.0%(家系B),变异系数最小的为5.88%(家系E)。选出优良家系2个和优良单株6株,在苗高和地径上分别平均提高17.65%、10.56%(家系选择)及53.67%、45.41%(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99.
茶渣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春、秋两季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铁观音等7个茶树品种茶渣蛋白质和水解氨基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间和季节间蛋白质含量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春梢蛋白质含量27.53%~31.70%,秋梢蛋白质含量1 6.90%~24.20%。春梢水解氨基酸总量31.38%~36.46%,秋梢水解氨基酸总量21.42%~27.59%,茶树品种间水解氨基酸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季节间春梢水解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秋梢。在检出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亮氨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81%~41.47%。氨基酸比值系数评价结果显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SRC为57.51~68.01。  相似文献   
100.
以15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为材料,通过3 a的调查,研究了生长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农家品种间性状变异丰富,平均变异系数为23.84%;梢长和单株产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6.57%、35.65%;不同农家品种间地径存在显著差异( P≤0.05),树高、梢长、单株结苞数、总苞重、坚果单粒重、出籽率以及单株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单株产量与单株结苞数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55,单株产量与树高、冠幅、坚果单粒重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458、0493、0.401;各性状值标准化后排名靠前的3个农家品种为处暑红、乌榛、红仔榛,可为锥栗杂交育种和遗传作图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