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67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生产、能源消耗、氮肥施用以及农机作业等过程均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高密市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粮食种植过程的原材料投入和农业管理措施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方法学核算当地小麦和玉米生产过程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CFP)。结果表明,高密市小麦、玉米生产和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单位面积的碳足迹分别为5 183.33、3 778.09 kg CO2-eq·hm-2和8 961.42 kg CO2-eq·hm-2,单位产量的碳足迹分别为0.69、0.40 kg CO2-eq·kg-1和0.53 kg CO2-eq·kg-1,单位净现值的碳足迹分别为1.82、0.40 kg CO2-eq·元-1和0.44 kg CO2-eq·元-1。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粮食生产的碳足迹主要来自氮肥的生产(48.30%)和氮肥施用(12.04%)、灌溉耗电(12.94%)和农业机械耗油(11.20%)等方面。综上可知,优化肥料施用、减少氮肥用量和节水灌溉等措施是实现当地粮食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比较喷雾和灌根施药方式下吡虫啉在烟草植株的吸收传导分布规律.[方法]进行温室盆栽试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施药不同时间烟草根、茎、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中吡虫啉含量.[结果]灌根施药方式下吡虫啉能被烟草根部吸收并转运至植株各个部位,而喷雾施药在烟草叶片上原始沉积量较大,通过内吸作用传导至烟草其他部位的含量较低.[结论]灌根施药在烟草植株内输导分布更加均匀,持效期更好,喷雾施药能较好的作用于叶片部位,速效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3.
华北春玉米田施用纳米增效氮肥的增产减排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箱自动采样监测系统,对生长季内华北平原春玉米田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尿素U、纳米增效碳铵NA、纳米增效尿素NU和不施肥CK)土壤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以寻求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既增产又能减少N2O排放的施肥措施.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N2O排放通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全生育期U、NU、NA和CK处理区的N2O排放总量依次为1.17、0.78、0.70、0.18kgN·hm-2,NA和NU分别比U减少了40%和33%的N2O排放;而玉米产量依次为NU> NA>U>CK,与U相比,NU和NA分别显著高出11%和9%的玉米产量(P<0.05).可见,与施用尿素相比,在玉米产量显著增加的前提下,纳米增效氮肥具有明显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14.
氮素是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重要营养素,盐胁迫是广泛存在的非生物环境胁迫因子,探究氮素添加对盐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基于水培方法,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氮(氨氮、硝氮、有机氮和混合氮)和盐胁迫水平,拟探究两者复合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类型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影响与氮素类型和盐胁迫水平有关,与低盐相比,氨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小麦幼苗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硝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小麦幼苗的株高;与高盐相比,氨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小麦幼苗的叶宽、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硝氮添加均显著降低了小麦幼苗的叶宽;所有混合氮素添加均没有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明显。由此表明,硝氮与低盐复合对小麦幼苗生长产生了拮抗效应,硝氮和氨氮与高盐复合对小麦幼苗生长产生了协同效应,而有机氮和混合氮与盐胁迫符合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没有影响。因此,在低度盐碱地水平下施用一定水平的硝氮育苗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5.
<正>1栽植方式栽植方式和密度是关系到管理模式、管理办法和效益如何的重要问题,枣树的栽植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稀植密植均可以达到发展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6.
早稻秸秆原位焚烧对红壤晚稻田CH4和N2O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湖南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在常规施肥(NPK)、常规施肥+秸秆原位焚烧(NPK+SB)处理下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同时根据设定参数对秸秆焚烧排放的CH4和N2O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晚稻生长期间NPK和NPK+SB 处理的CH4排放量差异很小,秸秆焚烧会增加N2O排放22.8%,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施肥方式下N2O排放峰值都出现在追肥后的土壤水分饱和时期而晒田期排放很少。据估算秸秆焚烧排放的CH4和N2O分别占NPK+SB处理总排放的4.27% 和17.31%。NPK+SB处理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比NPK处理高22%。综合考虑生产效应和环境效应,水稻秸秆焚烧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7.
晚稻期间秸秆还田对早稻田CH_4和N_2O排放以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湖南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期间秸秆还田配施减量化肥(DNPK+RS)和施化肥(NPK)处理下后季早稻田(2009年)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早稻田等量化肥条件下,DNPK+RS比NPK增加早稻田CH4排放的81%,减少N2O排放的53%。早稻产量表明,DNPK+RS显著低于NPK(P<0.05)。晚稻期间以秸秆还田来代替部分化肥,会降低次年早稻的有效穗数和肥料增产效应。DNPK+RS处理的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为NPK的2倍。秸秆还田应该重视与化肥的搭配比例,否则会降低水稻产量,同时增加下季早稻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18.
线椒采用宽膜平植,中间宽行套种一行小茴香栽培模式,线椒667米^2产510千克,667米。效益2040元,小茴香667米。产35千克,667米。效益350元,除去成本1200元,两茬作物667米。纯效益1190元。  相似文献   
119.
以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燕麦粉、麦芽糖醇制作无糖发酵功能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无糖发酵功能饼干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其最佳配方为:燕麦15%,大豆油脂9%,食盐1.2%,猪板油5%。  相似文献   
120.
该研究针对气候变化模拟中自由大气CO2浓度增加和红外增温技术投入及运行成本高、波动大,而全封闭的环境模拟室对作物生长环境改变大的不利因素,对传统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系统加以改进,采用将OTC外部空气抽入内部交换过程中自动控制增补CO2浓度及加热增温的方式来模拟未来大气中CO2浓度及气温升高的情况,在早稻生育期内对其温度、C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可控温及CO2的OTC内部的日平均温度控制偏差能达到±0.2℃以内,最大偏差为-0.58℃;对CO2浓度的控制偏差范围在-39.4~4.8μL/L,达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完全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中模拟大气CO2浓度及温度升高的情景。同时,该研究还对OTC内部的空气湿度进行了监测,其结果显示在不增温的情况下对空气相对湿度无影响,若增温,则OTC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会增加2%左右。总体来说,可控温及CO2的OTC技术可以用于稻田气候变化模拟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