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土壤含水量对条墩桑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条墩桑是条叶兼用的一种优良灌木桑,可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沙治理。以2年生条墩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条墩桑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条墩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基本呈"双峰"型:正常水分和轻度干旱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在上午11:0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55和15.20μmol/(m2·s);中度干旱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在上午10:00前后就达到峰值,为9.60μmol/(m2·s),光合午休相对提前了1h且时间延长,其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下降平行进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时分,且上午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其日平均值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幅度。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既有气孔限制,又有非气孔限制因素,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非气孔限制因素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102.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103.
光抑制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中,为了物种的延续,植物在长期的适应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光抑制防御机制。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是毛乌素沙地唯一的天然常绿针叶灌木,在沙漠强光环境下完成更新,其热耗散等光抑制防御机制必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简要综述植物光抑制现象,以及强光下植物主要的光抑制防御机制,对臭柏光抑制防御机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展望。总体而言,有关臭柏光抑制防御机制的研究尚属初步探索阶段,臭柏应对光抑制的生理机理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从分子层面研究毛乌素沙地臭柏抵御光抑制的机制,可揭示臭柏是如何通过光抑制防御机制来适应恶劣的沙漠环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冀北沙漠化土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实验证据。【方法】以冀北承德地区植被退化的沙漠化土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沙荒坡地不同坡位带状黄柳生物沙障内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坡位黄柳沙障对物种结构及多样性影响。【结论】不同坡位建立黄柳生物沙障,植被恢复效果明显,从坡顶到坡底,群落物种数量逐渐增加,群落优势物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逐渐从一年生草本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变为多年生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L.))、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结果】不同坡位的群落内共出现植物物种7科11属17种,其中坡顶出现4科6属8种植物,坡中出现植物共4科8属8种,坡底出现植物共7科10属15种。坡顶、坡中、坡底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伴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坡底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坡顶和坡中。  相似文献   
105.
研究揭示冀东滨海盐碱地造林密度对白榆生长和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确定盐碱地上适宜的造林密度,进一步构建盐碱地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在河北省盐山县进行高密型(1m×4m)、中密型(2m×4m)、稀疏型(3m×4m)3个密度的植苗造林试验,以盐碱荒地作为对照(CK)。测定植物胸径、生物量等生长相关的指标和土壤容重、持水量、孔隙度以及有机质、N、P、K含量等理化性质指标,并进行不同密度造林土壤肥力改良效果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白榆胸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均在中密型密度下达到最大。2)各造林密度土壤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管持水量较CK均有提高,且随造林密度增大逐渐增大,高密型和中密型改善效果最好,2种持水量平均值均显著CK(P0.05)。3)中密型密度的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平均值均最大,且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CK(P0.05)。4)中密型密度对土壤pH和全盐含量改善效果最好,平均值均显著CK(P0.05)。5)各造林密度下土壤全K、速效K、碱解N、全P含量均CK,其中中密型密度下以上4种养分含量平均值均显著CK(P0.05),分别为13.74、781.97、23.03mg·kg~(-1)和0.70g·kg~(-1)。6)3种造林密度的盐碱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均CK,中密型密度最大0.560,稀疏型密度次之。研究结果表明,中密型造林密度最适宜白榆作为冀东滨海盐碱地改良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06.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热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樟子松林地的气温、湿度、风速、地温等气象因子的测定,采用微气象法求得樟子松林地热收支日变化进程及热量平衡方程。结果表明:净辐射日总量为139.57W/m2,主要用于蒸散耗热,即潜热输送(87.87W/m2)远大于感热输送(36.16W/m2)和土壤热输送(11.54W/m2),潜热通量与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规律明显,感热通量日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7.
对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分布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共记录到乔木树种1种,灌木树种6种,草本植物种30种;②灌木层和草本层的α多样性指数在一定海拔梯度下所呈现的趋势大致相同,均为比较典型的双峰曲线;③随着海拔差增大,群落间β多样性指数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8.
以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北华1号”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土壤水分、施氮量、施磷量)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通过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了水肥耦合对蓝靛果忍冬幼苗细根生长和根系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施氮量、施磷量与蓝靛果忍冬幼苗细根的根长和比根长呈正相关,施氮量和施磷量耦合效应对根长影响最显著,土壤水分和施氮量耦合效应对比根长影响最显著;土壤水分、施磷量与蓝靛果忍冬幼苗根系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均呈负相关,施氮量和施磷量耦合效应最显著,适水适氮适磷组合处理最有利于细根生长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稳定。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施氮量为3.8 g·株-1、施磷量为1.9 g·株-1的处理细根根长和比根长均最优,1~3级根根长分别为338.69、159.65、86.21 cm;比根长分别为225.26、53.22、216.24 m·g-1。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施氮量为2.4 g·株-1、施磷量为1.2 g·株-1的处理抗氧化酶活性最低,SOD、POD、APX、GSH-Px的活性分别为7.62、10.44、44.00、1.43 U·g-1·min-1。研究结果发现,水分和施氮量分别为蓝靛果忍冬细根生长和根抗氧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蓝靛果忍冬苗期立地筛选、水肥配施等栽培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为明确不同苗龄臭柏异形叶(鳞叶和刺叶)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通过田间盆栽试验,研究100%和10%光照环境下1年生和3年生臭柏异形叶空间分异特征和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苗龄、透光率、叶片位置对臭柏鳞刺比有显著影响和交互效应,光照环境是影响1年生臭柏鳞刺比的主要因素,叶片位置是影响3年生臭柏鳞刺比的主要因素。(2)遮光处理是影响1年生臭柏叶片光合生理的主要因素,叶形是影响3年生臭柏叶片光合生理的主要因素。(3)遮光处理是影响1年生和3年生臭柏异形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主要因素。因此,1年生臭柏是异形叶分异的关键时期。3年生臭柏异形叶已完成分异,其鳞叶为优势叶片,刺叶具有耐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