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揭示密度对冀西北地区金红苹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规律,以张家口赤城县低山区不同密度金红苹果为对象,对其生长指标及其果实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密度M5(840株·m~(-2))的金红苹果株高和当年生长量最大,M5单果重最大,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与果重随密度变化基本一致;密度M4(1 665株·m~(-2))的金红苹果冠幅和地径最大。2)密度M3(2 220株·m~(-2))的硬度最高,密度M5的硬度最低;密度M1(4 170株·m~(-2))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密度M5的最低;密度M2(3 330株·m~(-2))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密度M4最低;普遍内膛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都外围,而密度M5的可还原性糖最高,密度M1的最低,各密度外围含糖量明显内膛;密度M3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密度M2最低。3)通过对各项品质的相关性得出单果重量和果实纵、横径呈正相关的关系,和可滴定酸、硬度是负相关的关系;可滴定酸与硬度呈正相关;通过对不同密度金红苹果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得出综合品质排名:M5内膛M5外围M4外围M4内膛M2内膛M2外围M3外围M3内膛M1内膛M1外围,从而为确定最佳密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光抑制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中,为了物种的延续,植物在长期的适应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光抑制防御机制。臭柏(Sabina vulgaris Ant.)是毛乌素沙地唯一的天然常绿针叶灌木,在沙漠强光环境下完成更新,其热耗散等光抑制防御机制必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简要综述植物光抑制现象,以及强光下植物主要的光抑制防御机制,对臭柏光抑制防御机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展望。总体而言,有关臭柏光抑制防御机制的研究尚属初步探索阶段,臭柏应对光抑制的生理机理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从分子层面研究毛乌素沙地臭柏抵御光抑制的机制,可揭示臭柏是如何通过光抑制防御机制来适应恶劣的沙漠环境。  相似文献   
83.
侧柏落叶浸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林龄、不同质量浓度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落叶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侧柏落叶浸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质量浓度的有抑制作用,并随质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50年生的侧柏落叶浸提液在质量浓度小于0.01g·mL^-1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弱;当大于0.01g·mL^-1时,才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11年生的侧柏落叶浸提液化感作用较弱,质量浓度大于0.2g·mL^-1时才能明显地抑制自身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而103年生的在质量浓度为0.01g·mL^-1时就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0年生的在质量浓度大于0.05g·mL^-1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0.05g·mL^-1时,不同林龄的侧柏落叶浸提液的抑制作用随着林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4.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下滑之势。该文认为,学科建设作为高等学校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建设,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该文提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以林学强势特色学科为依托,加大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比重,开设特色领域课程,鼓励交叉、新兴学科的发展;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导师队伍的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和老中青教师的集体优势;同时,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研究生科研、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全面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5.
半干旱地区臭柏造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臭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无灌溉条件下,雨季和秋季是臭柏造林的适宜季节;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75.8%和67.8%以上。造林时风沙土0~60cm土层内平均含水率以3.4%~4.1%为宜,否则成活困难。臭柏造林当年生长量不足6.0cm,第三年生长加速,生长量为造林当年的3~4倍,并接近天然臭柏群落的新枝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86.
铁尾矿坝沙棘、桑树人工林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铁尾矿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内各层次、器官生物量以及生长期内沙棘、桑树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草本层,其中地被层凋落物生物量占到整个人工林总生物量的17.15%,尚无灌木层。桑树、沙棘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均为:根>枝>干>叶。桑树单株生物量大于沙棘,但林分内沙棘密度高于桑树,因而单位面积沙棘生物量高于桑树。沙棘根冠比为0.72,桑树的根冠比为0.62。从单株根系生物量看,在0~40 cm土层内桑树大于沙棘;40~80 cm土层内沙棘大于桑树;80~100 cm土层内桑树又高于沙棘。从根系分布密度来看,沙棘<1 mm细根主要分布在根桩附近0~60 cm土层,60 cm以下明显减少;桑树<1 mm细根在0~20 cm土层内分布密度最大,20~80 cm土层内较为均匀,在80 cm以下才开始明显减少。桑树和沙棘存在协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在冀北坝上地区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对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将冀北坝上地区划分为坝西、坝中、坝东3个区域,以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分析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区域以及同一区域不同植被类型间植被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1)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后,坝西植被物种数量明显增加,喜阴植物重要值和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显著增大,Pielou均匀度指数(Jsw)显著减小;坝中植被物种数量几乎不变,喜阴植物重要值增加,Simpson指数(DS)和Shannon-Wiener指数(H′)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均显著减小;坝东植被物种数量明显减少,喜阴植物重要值和几乎不变,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显著。(2)坝西土壤容重显著减小,大团聚体含量和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加;坝东土壤毛管孔隙度均显著减小,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加。(3)坝西和坝中土壤的酸碱性显著减小至中性,坝中土壤全氮含量、坝东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减小。综上所述,在冀北坝上...  相似文献   
88.
以荆条为重点,棕榈藤、沙柳材为比照,结合荆藤柳材的圆形截面设计试样,测定了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顺纹和横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扭曲强度、冲击韧性、抗劈力、握钉力各项力学指标。荆条的各项力学强度指标中,抗弯强度最大,其次是顺纹抗拉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扭曲强度也较强。荆条与藤柳材力学性质的对比表明:荆条各项力学强度指标均高于藤柳材,但荆条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比藤困难,并且荆条韧性优于藤柳、握钉力不如藤。本研究结果为制定"藤及灌木材力学性质测试方法"的国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为荆条加工利用——制作荆编家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9.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海拔样地比较,落叶松林土壤肥力高于油松林;除坡顶样地外,落叶松林同海拔样地内植被生长状况优于油松林;除坡中样地外,油松林同海拔样地内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优于落叶松林;除坡顶样地外,落叶松林综合稳定性评价优于油松林。  相似文献   
90.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