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3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3篇
  38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鸡粪与立茬还田配合应用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鸡粪与玉米秸秆立茬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5年的定位试验,测定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pH和玉米产量。研究结果表明:鸡粪与秸秆立茬还田配合应用能够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提高pH值,达到培肥土壤的效果。与对照相比,T4(立茬还田+鸡粪30m3/hm2配合应用)培肥土壤效果最好,增加玉米产量幅度最大,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pH分别增加了0.29,0.08,3.59,3.50g/kg和0.24,平均增产18.5%o  相似文献   
92.
运用交叉定位、逻辑查询、空间分析及空间数据库匹配等3S技术,建立基于3S技术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与评价、森林保护管理、林权管理、林业工程与科研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可为保护区规划与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93.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探讨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于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采用铝盒称重法测定不同年份、季节、土壤剖面及冻融前后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时期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特别是土层40cm以下尤为明显,而且随季节呈波动性变化且受降雨影响较大;季节冻融作用明显降低土壤含水量,但深松较其他处理土壤含水量增幅为0.93%~2.23%;土壤贮水量随季节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变化,且生育前期明显高于生育后期;不同耕作方式对田间耗水量和耗水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深松耕作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并且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0.76**)。综合分析认为,保护性耕作结合深松是有效改善耕层结构,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的有效耕作方法。因此,该研究可为东北雨养农业区留茬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对XJFH-5/35-6310气动绞车的机座进行受力分析。首先利用三维软件UG对底座进行建模,然后将实体模型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划分网格、施加约束和载荷进行数值分析,对数值分析结果和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受力和变形,通过分析结果计算得出气动绞车底座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95.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效应对玉米干物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效应对玉米干物质与产量的影响,设置3个水分水平,按土壤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百分比的上下限不同设低、中、高水:低水 W1(拔节前60%~80%,拔节后55%~80%)、中水W2(拔节前65%~85%,拔节后60%~85%)、高水W3(拔节前75%~95%,拔节后70%~95%).施氮梯度按224,270,330 kg/hm2设低、中、高氮3个施氮水平.寻求适宜于科尔沁左翼中旗的玉米膜下滴灌适宜水氮用量,为玉米膜下滴灌达到高产、高效目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中等施氮水平270 kg/hm2与高灌溉水平组合下可获得较高的全株干物质总量,但收获指数低于中水中氮的组合,中水中氮耦合用量下可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能较好地调节光合产物在籽粒与营养器官间的分配;在当地典型地域及气候条件下,玉米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方式,增加水和氮的投入均能增产,并对产量有报酬递减效应,单因素施用水平的变动引起产量的改变是水分作用大于施氮作用.  相似文献   
96.
夏季持续高温干旱严重影响枣树开花坐果,而且幼果因严重失水而脱落,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通过加强水分、养分的供应,改善树体条件,并通过抗蒸腾剂以及保水缓释肥的使用,保证树体在高温干旱季节的水分供应,使其能够正常开花结果,达到丰收。  相似文献   
97.
山西省直国有林区是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国有森林资源管护的国家队。从3个方面介绍了黑茶山林区坚持国有林区改革,发展民营林业产业,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98.
时刻要警惕猪病毒性腹泻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猪的BVDV(猪病毒性腹泻)感染及其危害 国外专家在1973年从自然感染发病的猪体内分离到BVDV,从而首次在病原学上证实BVDV可自然感染猪。在1992年专家对英国发生的一起临床及病理学诊断为猪瘟的仔猪进行了血清血检查.结果证明发生这起“猪瘟”是由BVDV自然感染猪引起,而不是南猪瘟病毒引起,检查同窝其他仔猪及附近的牛。均为BVDV病毒血症.德国的专家在1994年多次观察到一种母猪不孕,仔猪生长迟缓。类似猪瘟的疾病.利用猪瘟病毒的特异性单抗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不是猪瘟病毒.将分离物人工感染猪可产生较高BVDV中和抗体.进而证实这种疾病由BVDV感染所致。1996年王新平等人通过实验在国内首次证实BVDV可自然感染猪并引起类似猪瘟的症状与病变.  相似文献   
99.
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群体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对大豆群体生理的影响,选择垦丰16为材料,在4个密度(分别为30 × 104、33×104、36 × 104、39×104株·hm-2)栽培条件下,测定了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单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出苗后66 d株高达最高;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鼓粒期各处理光合势均达最高.结果显示:单株籽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群体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36×104株·hm-2下,产量最高(4364 kg·hm-2).  相似文献   
100.
连续小波变换在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MHF(墨西哥帽函数)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杭锦后旗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的多层次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锦后旗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且降水变化较气温更复杂;杭锦后旗夏季平均气温变化以12年周期振动最强,而降水变化则以4年周期振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