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要发挥研究生主体地位、调动学习内生动力,持续深化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对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讲课有八个不满意,提出在课前引导师生主动参与案例调研与采编,课中鼓励师生互动参与案例学习与分析,课后强化师生反馈参与案例改进与延伸的"BIA浸入式"案例教学创新模式,全程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提升研究生学习力,最终激发研究生创造力。探讨公共管理研究生"BIA浸入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基本特征,分析了其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82.
小波分析在木材解剖特征图象消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邹常丰  强添刚  唐琳 《森林工程》2001,17(3):36-36,40
本文介绍了小波变换原理,讨论了小波理论在木材解剖特征图象剔除噪声污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原理进行图象滤波是十分有效的,对提高木材解剖图象特征提取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3.
西藏农业发展存在的局限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最大的支柱产业,而作为农业的分支种植业在我国大农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尤其重要,它不仅解决了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也为医药卫生业、轻工业、重工业、军事等多行业提供部分必需的原料,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逐渐微观化,生产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样化,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断增强,这些都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及各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干涉仪测向体制的原理,给出了依据测向误差和测向模糊数量来计算干涉仪测向基线的设计方法,并讨论了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可通过增加长基线的长度来提高测向精度;在允许小概率测向模糊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短基线数量,以便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85.
杨凌大棚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杨凌地区大棚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规律,以当地0~11年的大棚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对大棚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棚土壤细菌、真菌数量随棚龄的延长而明显增加,而大棚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变化规律并不明显;与大田土壤相比,大棚栽培的条件大幅提高了细菌数量,小幅度增加了真菌数量,却大幅降低了放线菌的数量,因此,大棚土壤微生物的总量和种类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细菌数量的增长上。 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做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对土壤培肥、作物栽培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土壤微生物主要聚集在表层土壤中,以微生物菌落的形式分布于土壤颗粒和有机质表层及植物根系,作物的根系所处的环境和其微生物的区系特点不仅为微生物提供稳定的土壤生态系,提供植物生存的营养元素,同时局部土壤环境的维持和污染的净化均可以看成是微生物生态的协调结果。大棚土壤由于复种指数高,肥水管理频繁,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经常受到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湿度、土壤pH值、土壤肥力水平等各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均会受到大棚耕作栽培措施的影响,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进而影响土传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土壤肥力状况及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因此本文对杨凌大棚土壤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旨在分析大棚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6.
核磁共振法测麻疯树种子油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蕾  梁慧  彭彤  刘娟  刘欣  唐琳 《种子》2009,28(5)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麻疯籽含油量,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麻疯籽含油量的快速测定。种子含水量对核磁共振扫描仪测定种子油含量和种子生活力都有影响。建议选种过程中以种子含水量为8%左右时的含油量为宜,避免烘干种子,否则将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  相似文献   
87.
以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叶及其对应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对其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不同的外植体对卡那霉素的敏感度不同,根的敏感度高于茎,茎的敏感度高于叶片。方差分析和总体观察的结果表明,在川芎的遗传转化中,卡那霉素的最佳抗性筛选浓度范围为20~40 mg/L。  相似文献   
88.
用不同溶剂提取麻疯树根、茎、叶及种子的蛋白质,结果表明总蛋白以种子中含量最高,而营养器官中蛋白质主要集中在叶。萌发种子中蛋白质组分变化显著,而贮藏种子中蛋白质组分无太大变化。当年生种子、贮藏种子、茎和叶中所含蛋白质,以碱提组分含量最高;萌动种子和根中的蛋白质以水提组分含量最高。种子中抗癌蛋白质(28KD)、抗真菌蛋白质(22KD、21KD和20KD三亚基组成64KD)在碱提组分中含量最高。用30%PEG-6000处理麻疯树苗,发现在叶中诱导产生55KD、46KD、36KD、30KD、19KD、16KD和13KD多肽,在茎中产生33KD、30KD和23KD多肽,同时42KD和17KD多肽的含量减少。用4℃和51℃处理麻疯树苗,发现叶中54KD和24KD多肽在4℃和51℃均被诱导增加,44KD和36KD多肽在4℃和51℃均减少;茎中4℃和51℃诱导产生52KD、44KD和14KD多肽,诱导32KD、30KD和14KD多肽的增加。水分胁迫和温度胁迫在麻疯树根中未引起蛋白质组成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9.
【目的】为系统评价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的表型性状变异。【方法】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3个麻疯树组群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揭示不同种源麻疯树表型性状的变异。【结果】①二级分支数、每株果簇数、地径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依次为0.310、0.215和0.200,二级分支数在组群间差异显著;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的为种形(种长为0.034,种宽为0.025),其次为出仁率(0.058),显示种实性状在遗传进化中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稳定性;②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组群的表型性状变异差异明显,变异范围0.067~0.263,暗示麻疯树组群在分布上呈现较明显的地理隔离;③主成分分析表明,百粒重、种宽、一级分支数和二级分支数是决定表型变异的主要代表性状;④聚类分析将23个麻疯树组群划分为5大类,聚类显示组群划分与种源地理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组群间表型变异明显,金沙江干热河谷分布的麻疯树组群呈现相对较高的变异。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