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打顶及外源α-萘乙酸(NAA)对烟叶钾素吸收、积累及再分配的影响,为烤烟营养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打顶、留顶和NAA处理,在不同时期探讨其对烟株钾素的吸收和积累、再分配的影响.[结果]打顶加速烟叶、茎秆和根系干物质的积累,提高根系及前期中部叶和茎秆的钾含量,降低上部叶及后期中部叶和茎秆钾含量;利于促进钾素在烟叶、茎秆和根系中的积累;促进钾素向烟叶分配;降低烟株钾素生物利用率,提高烟株钾素经济利用率.打顶期施用外源NAA可明显提高烟株干物质的积累量,提高前期中部叶和后期根系的钾含量,但降低上部叶、茎秆的钾含量;提高烟叶、茎秆和根系中钾的积累量,促进钾素在烟叶中的分配,提高烟株钾素生物利用率和经济利用率.[结论]打顶期施用外源NAA有助于保持烟株内源激素的平衡,增加烟叶钾积累,促进钾素的吸收与再分配,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42.
均匀设计在黔南烟区烤烟栽培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研究烤烟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烟叶平均单叶重、产量、产值、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评吸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黔南烟区无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施氮量8~8.5kg/667m2,密度1000~1100株/667m2(行距为110cm,株距为55~60cm),留叶数20~22片,可获得较理想的烟叶产量、产值、农艺性状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43.
广西河池烤烟陈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河池烤烟陈化特性,为把握该地烟叶陈化特性并为烤烟生产区域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在河池市6个产烟县(市)选取代表性烟样进行12个月陈化处理,考察不同品种和不同小产地烟叶在处理前后的内在质量变化。[结果]经12个月陈化,河池烟叶烟碱和总氯含量普遍升高,糖含量普遍减少,糖碱比值普遍下降;烟叶燃烧性有很大改善,刺激性明显减轻,余味变得更好,香气质有很大提高。同时,河池生产的云烟85烟叶的陈化速度显著快于K326品种;K326品种的陈化速度以东部低海拔区域所产烟叶较快,高海拔区域的较慢。[结论]河池烟叶陈化特性很大程度上受烟草品种特性的影响,但K326品种还受植烟区域海拔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烤烟香气成分与其评吸总分和香味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特色烤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同等级烟叶的香气成分及其评吸总分、香气质、香气量及香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初烤烟香气成分与其评吸品质和香气特征的关系。[结果]从烤烟中共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与评吸总分关系密切的有二氢猕猴桃内酯(显著正相关)、四甲基吡嗪、茄酮、氧化茄酮、香叶基丙酮、2-乙酰吡啶(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香气质关系密切的有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显著正相关)、2-乙酰吡啶和2,3-二甲基吡嗪、2-甲基戊酸和四甲基吡嗪(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香型关系密切的有四甲基吡嗪、茄酮、氧化茄酮、异戊酸(显著正相关)、二氢猕猴桃内酯(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各香气成分与烤烟香气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5.
打叶留茎对烤烟顶叶品质及中部化叶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烤烟上部叶的可用性,研究烟株打叶留茎处理对顶叶的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打顶相比,打叶留茎烤烟顶叶的中部化比例高20.97%,烟碱含量低7.37%;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幅分别为16.16%和14.20%,总氮、蛋白质含量降幅分别为12.25%和7.57%;叶质重、叶厚以及平衡含水率和常规打顶相差不大;评吸质量综合得分比常规打顶高0.19分。打叶留茎可改善顶叶的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中部叶比例增加,上部叶可用性提高。  相似文献   
46.
我国主要烟区烤烟氯含量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3~2004年抽样调查的全国5大烟区共1 279个烤烟样品,对我国主要烟区的烤烟氯含量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烤烟氯含量偏低,各烟区烤烟氯含量均低于国外优质烤烟氯含量,全国达到优质烤烟氯含量要求的样品不到20%。综述了氯的功能及氯与烤烟品质的关系,提出了改变传统观点,重新审视我国烟草氯营养及合理施用氯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7.
三明与遵义烤烟陈化前期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陈化前期三明烟叶与遵义烟叶的化学特性。[方法]取三明和遵义C3F等级烟叶在实验室内陈化,研究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地烟叶的总氮、烟碱和挥发碱含量都在前3个月下降,中间3个月上升,后3个月继续上升或保持稳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与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趋势相反。三明烟叶的总氮、烟碱、总糖、还原糖和挥发碱含量以前3个月的变化幅度最大,且明显大于遵义烟叶同期变化;遵义烟叶的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以中间3个月的变化幅度最大,挥发酸、挥发碱和烟碱含量以最后3个月变化幅度最大。[结论]陈化前期三明烟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早,醇化速度明显快于遵义烟叶。  相似文献   
48.
利用营养液水培技术,以晚花K326和南江3号烟草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施钼和缺钼2个处理条件下水培30 d后,研究其对烤烟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抗氧化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缺钼相比,晚花K326和南江3号品种的施钼烟株农艺性状明显增强,晚花K326和南江3号品种在根长、茎围和鲜重方面增幅分别为4.48%、26.52%、13.06%和7.13%、6.38%、5.52%。两个品种施钼烟叶的最大荧光产量Fm(maximal-fluorescence)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optimal/maximal quanturn yield of PSⅡ)较缺钼都有所增加,晚花K326和南江3号增幅分别为10.33%、13.70%和13.52%、7.01%。晚花K326的过氧化氢酶CAT(Cat from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较缺钼条件下显著增强,增幅为145.83%、90.72%和5.58%;南江3号的SOD活性较缺钼条件下增强,增幅5.76%。施钼烟草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较缺钼烟草有所增加,晚花K326和南江3号增幅分别为107.41%和16.00%,南江3号品种差异显著,晚花K326缺钼与南江3号缺钼差异显著。施钼烟草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活性提高,晚花K326增幅较大;施钼晚花K326与南江3号差异显著,南江3号品种差异显著。施钼烟草亚硝酸盐含量均比缺钼烟草低,晚花K326和南江3号品种均表现为差异显著。综上,施钼不同程度促进了2个品种的生长发育,光合能力、抗氧化性和氮代谢增强,对晚花K326品种幼苗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9.
试验在贵州省开阳龙岗进行。选定贵州4个主栽品种,分部位采取成熟鲜叶提取叶表面物质分析。检测表明,烤烟叶表面提取物主要包括烟碱、新植二烯、腺毛分泌物和烷烃类。不同品种叶表面提取物主要成分含量一定差异。4个品种叶表面提取物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和腺毛分泌物含量的排序为南江3号K326贵烟201云烟85,烷烃物质平均含量排序为南江3号云烟85贵烟201K326。各品种烟叶腺毛分泌物中松香油平均含量与其它萜烯类物质总量相当,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大于西柏三烯一醇含量,α-西柏三烯二醇平均含量是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2倍以上。烷烃物质含量以中部叶含量最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0.
不同生态条件对烟叶腺毛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不同生态条件对烟叶腺毛分布密度的影响,为烤烟的区域化种植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在开阳县、威宁县和天柱县3地进行了换土植烟试验,在烟叶成熟时采用便携式数码显微镜对腺毛分布密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中海拔黄壤植烟烟叶腺毛平均分布密度以威宁试验点最高,天柱试验点次之,开阳试验点最低,其中开阳试验点的3个部位腺毛密度的差异最大,威宁试验点次之,天柱试验点最小;高海拔黄棕壤植烟烟叶腺毛平均分布密度差异不大,开阳试验点略高于威宁试验点;低海拔黄壤植烟烟叶腺毛平均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开阳试验点远大于天柱试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