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2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  以珍珠岩为基质骨料,保水剂(A)、生物表面活性剂(B)和缓释肥为添加剂,结合植物生长指标,筛选最优屋顶绿化专用基质。  方法  在施加30 g·kg?1缓释肥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分数(0、0.5、1.0 g·kg?1)保水剂(处理号分别为A0、A0.5、A1.0)]和不同施用水平(0、100、200 mL·kg?1)质量分数为2%生物表面活性剂(处理号分别为B0、B100、B200)对珍珠岩理化性质改良效果。通过矩阵法选择2组高评分基质开展栽培试验,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栽培植物金叶莸Caryopteris clandonensis ‘Worcester Gold’和马蔺Iris lactea的生长指标,筛选最优配比基质。  结果  保水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基质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指标影响显著(P<0.05)。与对照(A0B0)相比,A1.0B200的容重显著降低17.11%,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提高10.82%和55.55%,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显著提高14.78%、44.36%和25.28%;A1.0B200栽培的金叶莸和马蔺的株高、根长以及地上部和根部鲜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系数最高。  结论  保水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珍珠岩基质的水气比,提高基质的供肥和保肥能力;与A1.0B100相比,A1.0B200基质更优。图2表5参39  相似文献   
62.
为壮大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从政府、企业、社会3个层面,提出充分发挥政府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推动和扶持作用、增强企业之间的协作及完善社会化服务等加快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3.
为减少泥炭的开采和提高绿化废弃物的再利用率,探讨绿化废弃物好氧堆肥和蚯蚓堆肥替代泥炭作为蔬菜育苗基质的可行性,将好氧堆肥、蚯蚓堆肥、泥炭按不同体积混配制成6种基质:对照(泥炭),T1(好氧堆肥),T2(蚯蚓堆肥),T3[V(好氧堆肥)∶V(泥炭)=1∶1],T4[V(蚯蚓堆肥)∶V(泥炭)=1∶1],T5[V(好氧堆肥)∶V(蚯蚓堆肥)∶V(泥炭)=1∶1∶1],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3种不同耐盐性蔬菜甘蓝Brassica oleracea(高耐盐性)、莴苣Lactuca sativa(中耐盐性)、西葫芦Cucurbita pepo var. ovifera(低耐盐性)进行育苗试验,重复10次处理-1,研究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蔬菜幼苗生长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评价各基质配方的优劣。结果表明:T4处理基质的理化性质的各项指标均在无土栽培基质的理想范围,甘蓝、莴苣和西葫芦幼苗在其中的生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52, 0.52, 0.54高于对照0.33,0.49,0.49, 成本较对照降低了41.56%,可用作甘蓝、莴苣和西葫芦育苗代用基质。表7参23  相似文献   
64.
不同配比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混合蚯蚓堆肥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混合堆肥最佳配比,采用‘大平2号’蚯蚓Eisenia fetida‘Daping 2’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进行混合堆肥处理,以期为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共设5个处理[园林废弃物+蘑菇渣(干质量比)]:A1(100%+0%),A2(75%+25%),A3(50%+50%),A4(25%+75%)和A5(0%+100%),进行11周堆肥。对堆肥过程不同处理中,成熟蚯蚓数量、成熟蚯蚓质量、蚯蚓幼苗数量以及蚯蚓卵数量和堆肥前后材料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利用种子发芽实验研究堆肥效果。结果表明:A2和A3处理的蚯蚓生长和繁殖优于其他处理;A3和A4处理的堆肥养分(钾、铜和锌)增加率显著高于(P < 0.05)其他处理,A3和A4钾质量分数为(28.05 ±6.13)和(28.32 ±5.66)g·kg-1,A3和A4铜质量分数为(21.91 ±2.78)和(34.08 ±3.34)mg·kg-1,锌质量分数为(27.22 ±1.51)和(32.76 ±2.97)mg·kg-1并且堆肥达到腐熟。蘑菇渣添加比例大于50%会导致电导率值偏高,大于75%会限制蚯蚓卵的成长。综合各项指标表明:A3堆肥品质优于其他处理。同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将A3堆肥用于低灵敏度植物的栽培基质或结合淋洗措施降低A3堆肥产品的电导率值后使用。  相似文献   
65.
阐述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思路,详细介绍辽宁省优质大米、水果、食用菌、淡水养殖、畜牧五大优势产业的整体生产布局,为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6.
辽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在综合运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对辽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层剖析,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辽宁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全省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7.
园林废弃物生态覆盖垫的制备及其水分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以园林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态覆盖垫,用于覆盖城市绿地裸露土壤,从而提高园林绿化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水土流失,探索出园林废弃物替代木材原料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方法以两种粒径(小粒径0~1 cm和大粒径1~3 cm)的园林废弃物为原料,使用环保型水性聚氨酯作为胶黏剂,选择5个施胶量(分别占园林废弃物质量的20%、25%、30%、35%和40%),通过模具压制的方法制备覆盖城市裸露土壤用的生态覆盖垫,并研究其基本性质、保水效果、透水能力和持水能力,选取最佳施胶量。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施胶量的增加,生态覆盖垫的密度偏差和吸水厚度膨胀率逐渐增大,但当施胶量达到40%时,吸水厚度膨胀率减小。随着施胶量的增加,生态覆盖垫的保水效果均逐渐增强,小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保水效果整体好于大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而在透水能力方面,小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施胶量不高于30%时,透水能力较好;大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透水能力则不受施胶量影响。生态覆盖垫的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小粒径和大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的持水能力分别在施胶量达30%和35%时达到最强。结论综合分析,小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施胶量30%较为合适,对于大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则优选35%的施胶量,小粒径和大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分别更适用于覆盖干旱地区的裸露土壤和降雨较多地区的裸露土壤。   相似文献   
68.
磷石膏、红糖等对蚯蚓改良滨海盐土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期研究表明,施入园林废弃物作为饵料并投放蚯蚓能够降低滨海盐土盐分。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同时添加磷石膏和红糖对蚯蚓改良滨海盐土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在每平方米施入6.5 kg园林废弃物及50条蚯蚓(平均质量0.334 g)的基础上,添加磷石膏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以及水溶性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的含量,但同时会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钙离子(Ca~(2+))及硫酸根离子(SO_4~(2-))含量;随着磷石膏施入量的提高,土壤全盐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添加红糖能够间接降低盐碱土壤水溶性Na~+和Cl~-的含量以及全盐量,但不同红糖施入量的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根据试验结果,推荐在施入园林废弃物作为饵料并投放蚯蚓的基础上,同时添加1 kg m~(-2)的磷石膏及0.4 kg m~(-2)的红糖,以取得最佳的降盐效果。  相似文献   
69.
辽宁仙人洞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仙人洞自然保护区内阔叶混交林、红松林、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赤松林以及栎类林6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有机碳储量、全氮含量、碳氮比(C/N)及有机碳含量与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不同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逐渐降低,且不同土壤层次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5.11~47.07 g/kg;不同林分土壤全氮含量为2.83~11.17 g/kg;不同林分的C/N为9.27~28.23,平均值大小为栎类林红松林赤松林日本落叶松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不同林分0~5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大小为针阔混交林(230.64 t/hm~2)日本落叶松(210.46 t/hm~2)阔叶混交林(136.26 t/hm~2)赤松林(122.84 t/hm~2)红松林(97.84 t/hm~2)栎类林(68.55 t/hm~2);在0~10 cm土层,各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10~20 cm土层,各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与速效钾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和分析北京市朝阳区(五环内)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居住绿地、公园绿地、街旁绿地以及附属绿地(包括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4种土壤利用类型分别进行了土壤重金属铜(Cu)、锌(Zn)、镉(Cd)、铅(Pb)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的测定。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平均含量,除Pb外,均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尤其是重金属Cd,已达到0.26 mg/kg,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1级标准;从土壤利用类型上来看,Cu在附属绿地土壤含量最高,达到33.576 mg/kg,Zn在居住绿地土壤含量最高,达到80.636 mg/kg,Cd在街旁绿地土壤含量最高,达到0.296 mg/kg,Pb在公园绿地土壤含量最高,达到24.706 mg/kg;在空间分布上,重金属Cu和Zn空间分布格局相类似,整体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而Cd高值区在中部,整体北部高于南部,重金属Pb整体上呈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pH值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土壤有机质与重金属Zn,Cd和Pb的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4种重金属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