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4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2篇
  32篇
综合类   377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探讨我国近海蛸亚科(Octopodinae)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得到了东海区蛸亚科2属12种蛸类的线粒体COⅡ基因部分序列。纯化后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并结合GenBank上相关头足类同源序列构建NJ、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蛸类COⅡ基因符合一般线粒体基因A+T含量较高的特点,有较为明显的反G偏倚。其变异位点较多的集中在第三位,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较少。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所得物种的遗传距离介于0.000与0.232 3之间,且大多位于0.140 0~0.200 0之间。聚类分析表明,所研究蛸类被明显地聚为两大类,即以真蛸为代表的长腕类和以砂蛸为代表的短腕类,证明了蛸属的非单系性。探讨了部分蛸类的分类地位,并就COⅡ基因在头足类系统进化研究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2.
在高原地区退耕还草示范种植中,利用牧区广泛种植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燕麦Avena sativa与进口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细茎冰草Efymus trachycaulum混播。结果表明:燕麦和细茎冰草混播既能克服单一种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时的杂草危害问题,也能使退耕当年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种植当年的收成问题,使项目建设的效益及早得到体现。第1年燕麦开花期鲜草产量为2.49 kg/m2, 细茎冰草第2年能够良好生长,第2年细茎冰草开花期鲜草产量为1.48 kg/m2,生长后期鲜草产量为1.76 kg/m2。  相似文献   
93.
褪黑素在园艺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褪黑素在植物中具有调控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和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随着褪黑素在植物领域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人们对褪黑素在蔬菜、水果和切花等鲜活园艺产品保鲜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也陆续有文献报道.简要述评了褪黑素在园艺产品保鲜中清除细胞内自由基、保持细胞膜完整、调控果实成熟、延缓叶片衰老以及提高抗逆性等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农作物产量有所提高,而且起到了保护环境的效果,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时期,植物保护理念被落实在可持续发展中,对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进行解析,只有协调好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体温在常年发生区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5—2016年采用直接抓取和网捕方法在天津市北大港蝗区捕捉东亚飞蝗的秋蝗和夏蝗,测量其瞬时体温以及周围4类8个环境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东亚飞蝗体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飞蝗白天体温比夜间高,平均体温高于26.5℃;且体温在白天出现2次高峰,分别是上午11点左右的49.0℃和下午14点左右的47.2℃。无论是夏蝗还是秋蝗,其体温均随着龄期增加呈现上升趋势,2~5龄蝗蝻、成虫的平均体温依次为36.9、37.0、37.6、37.2、38.0℃。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冠层温度是影响飞蝗体温的关键因子,飞蝗所处地面温度对其体温影响最大;风速和植株高度是影响飞蝗体温的重要分因子;植株高度与体温成负相关。表明植被冠层温度与东亚飞蝗的体温变化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6.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效果显著,其在草原田间的存活能力影响其持续控害效果。除了侵染昆虫,绿僵菌还具有在植物根际宿存和根内生的生活方式,但相关宿存规律和内生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研究了绿僵菌在内蒙古草原两种优势种植物羊草和克氏针茅根际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对其在这两种草的根内宿存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干旱的内蒙古草原,绿僵菌施用后种群数量在30 d内快速下降,但能够以低密度在羊草、克氏针茅根际土壤中至少延续宿存75 d,羊草根际环境比较利于绿僵菌生存。对菌株egfp基因标记的特异PCR检测证明了绿僵菌在羊草和克氏针茅根内宿存。试验数据为指导植保生物防治中充分利用绿僵菌的昆虫病原性和植物内生特性提供理论基础,也将成为绿僵菌物种生活方式多样性、与植物互作及共进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7.
笔者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ESE-Quant tube scanner设备的新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IHHNV检测方法,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反应速度和实际检测结果。结果表明,IHHNV实时LAMP检测方法在63℃条件下,30 min内检测到106稀释的基因组DNA,可检测到24个质粒拷贝;与27种包括多种水生动物以及对虾常见病原DNA均无交叉反应。通过对152份实际样品的检测,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为59.87%,与real-time PCR方法相当,高于其他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IHHNV实时LAMP检测方法对现场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8.
CI指数的改进及其在陕西省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陕西4个站点2002—2012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和气象干旱指数,结合测墒站建站至2012年墒情数据,通过增加变量和调整权重系数对CI进行改进,统计分析改进前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陕西干旱过程描述、频率及强度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改进效果,并比较了与同期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监测的干旱日数较CI偏少,春夏季尤为明显。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CInew较CI偏低0.1%~8%,年干旱强度较CI平均偏低64.2,但改进前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年干旱日数、频率、强度的总体变化特征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均能反映出陕西干旱频率及强度的变化特征。CInew在具体干旱过程监测中的不合理跳跃次数明显减少,克服了CI对弱降水的骤然反应,保留了对强降水的敏感性,CInew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达0.9,较CI明显偏好,监测过程更符合实际干旱的演变规律,程度更贴近实际。因此,CInew可以作为陕西干旱监测与评估指标之一在业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侵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食线虫真菌蠕虫埃斯特菌Esteya vermicola菌株NKF 13222的生防应用价值,采用2%水琼脂培养基平板接种法测定了该菌株对7种植物寄生线虫的诱引、黏附和侵染能力,并比较了其对不同线虫的侵染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的菌丝对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均有诱引作用,而对南方根结线虫、禾谷孢囊线虫和穿刺短体线虫无诱引作用;菌株的粘性分生孢子对有诱引现象的4种线虫都能黏附,接种24 h后的黏附率达到82%~99%,对无诱引现象的3种线虫不能黏附;粘性分生孢子黏附虫体后对不同线虫的侵染力存在差异,接种7 d后的松材线虫死亡率可达98%,而拟松材线虫、腐烂茎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死亡率分别为43%、35%和9%.表明蠕虫埃斯特菌不仅是松材线虫的强内寄生真菌,而且对其它重要植物寄生线虫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0.
基于GIS技术的青海省草地类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红梅  马玉寿 《草业科学》2009,26(12):24-29
分析青海省5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的>0 ℃年积温平均值和年降水量平均值,以及各站的海拔高度和纬度值,建立年积温和年降水量的估算方程。在GIS环境下,根据年积温和年降水的估算方程,以及青海省高程资料,插值出分辨率为4 km×4 km的各个格点的年积温和年降水量值,然后根据湿润度公式计算出每个格点的湿润度值,最后根据综合顺序分类法第一级--类的检索图,确定各个格点的草地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天然草地共有18类,其中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的面积最大,约占草地总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