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199篇
  117篇
综合类   734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453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近三十年里都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设施园艺同样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于此,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几点有效防治设施园艺病虫害的措施,以期促进设施园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
豫北地区人文和旅游地质资源野外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北地区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地理等专业进行人文和旅游地质野外教学的较好场所,一些路线颇具特色.本文主要介绍了安阳殷墟遗址、人工天河-红旗渠、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3个人文和旅游地质野外教学路线.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为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Zea Mays L.)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采集疑似病斑叶片样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形态特征观察,ITS-rDNA序列和GADPH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42株病原菌为3属6种真菌,其中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为优势病原菌,分别为77株和48株;其次为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9株,疣状弯孢(Curvularia verruculosa)2株,新月弯孢(C.lunata)3株,穗状弯孢(C.spicifera)3株。致病性测定发现麦根腐平脐蠕孢和玉米生平脐蠕孢对青海省8个主栽青贮玉米品种均有致病性,其余4种病原菌的致病性各有差异。本研究初步明确引起青贮玉米叶斑病的蠕形菌种类及其致病性,为后续开展病害诊断及其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水稻的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21~30d及1~30d,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60~-65kPa的控水处理,收获后对优势粒、中位粒、劣势粒进行粒形和垩白测定,发现在不同土壤水分下S品种长穗期和抽穗后1~10d控水显著抑制了籽粒伸长,也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籽粒增宽和长厚,以S4处理受抑制的程度最为严重;Y品种主要是长穗期控水显著抑制了粒长、粒宽和粒厚;两品种的多数处理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粒厚,这在优势粒中更明显;土壤水分对粒长/宽的影响很小。S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低于CK,Y品种各处理垩白率、垩白度多高于CK。对两个品种来说长穗期是影响外观品质的主要水分敏感期,节水栽培应从品种选择入手。  相似文献   
45.
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三因素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1997~1998年度参加全国旱地区试的1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都与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因此在选育旱地小麦品种时应注重协调好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取得一定的群体穗数的基础上,以千粒重和穗粒数为重点性状。  相似文献   
46.
基于CAD系统的离心泵叶轮轴面投影绘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艳  李红  季柳金 《排灌机械》2006,24(3):5-8,23
在CAD系统中,离心泵叶轮的轴面绘型一般均采用试凑法,即通过反复的数据修改给出轴面流线而得到轴面绘型.这种设计方法使设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离心泵优秀水力模型,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不同比转数的优秀水力模型的流道中线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非线性回归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处理,拟合出了平均比转数与流道中线上点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F-L曲线的给定方法,推导了前后盖板流线的方程,从而给出了轴面绘型的全过程.经实例验证,该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高度对色斑法测量雨滴粒径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的色斑法雨滴率定只考虑色斑直径与雨滴真实粒径的关系,忽略了高度对率定的影响。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以色斑直径和高度为变量的率定公式。研究表明,水滴下落高度小于5m时需考虑高度的影响;高度大于5m时,高度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相关性分析,公式的拟合性较好,对以后的色宽法测量雨滴粒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自吸泵的自吸过程属于复杂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通过建立泵自吸性能外特性及自吸过程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协同测试系统,采用NI虚拟仪器Lab VIEW编程平台,实现了对泵自吸过程中的进出口压力、流量、转速的瞬态测试;同时采用高速摄影观测系统对自吸泵叶轮、蜗壳及气液分离室内部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测。结果表明:在流量未上升之前,自吸离心泵的自吸过程一直处于动态的稳定过程。气液分离室进口出现的稳定气液分离面有利于气液分离,有助于气泡的排出。而扩散段出口出现的停滞回旋气泡不利于气泡的及时排出,对自吸性能有不良的影响。在自吸末期,流量、压力均有突变的过程,且气液分离室内小水珠、扩散管处气泡数目急剧增多,随后又急剧下降,体现了明显的瞬态效应。  相似文献   
49.
从研究全射流喷头水力尺寸与可靠性的关系入手,寻找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方法。提出了影响喷头工作稳定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为主射流的附壁时间及主射流的附壁力。探讨了接嘴插拔深度及其内孔直径、作用区位差S、盖板出口位差H1和H2、出口间隙C等关键水力尺寸及其相互之间配合对主射流附壁时间及主射流的附壁力的影响,进而得出对喷头可靠性的影响。最后得出要使喷头运转稳定可靠,需对喷头的水力尺寸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水力尺寸间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不同低压下喷头喷嘴直径和喷嘴锥角对射流破碎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仪对低压圆柱射流的射流核心长度和射流破碎长度进行实验,测量了不同喷嘴结构的流量、射程和末端水滴直径。结果表明:同一压力下,当喷嘴锥角不变时,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大,喷头流量、射程和喷头末端水滴直径都变大,射流核心长度和破碎长度均增大;当喷嘴直径不变时,随着喷嘴锥角的增大,喷头流量逐渐减小,而喷头射程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喷头末端水滴直径也变大,射流核心长度逐渐减小,射流破碎长度先减小后增大。综合考虑射程和雾化效果,直径为5 mm、锥角为45°的喷嘴为最优选择。同时通过对不同Re数和We数的实验和分析,给出了适合低压喷嘴的两种射流特征长度的拟合关联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