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安吉白茶(Camelliasinensis(Linn.)cv.anjibaicha)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珍稀茶种之一,茶叶中氨基酸含量高达6.29%,几乎是普通绿茶的2~3倍[1],并具有特殊浓郁的香味,因此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它原产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海拔800m左右的湿润山区,仅保存有一株母树,经本所与浙江省安吉县林科所等单位合作,通过全光照嫩枝扦插和组织培养,解决了造林材料问题,又在浙西北低山平地试种获得了成功,开始有规模地扩大种植。在安吉白茶种植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早春易受冻害,春末夏初的白叶期易受日灼伤害,这与安吉白茶引种地和原产地的生境存在较…  相似文献   
42.
20个茶花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茶花品种群中有代表性的20个国内外茶花品种进行了品种间遗传关系的分析.从60对随机扩增引物中筛选出了21对扩增带型清晰及重复性好的引物序列,共扩增出153条带,其中146条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5.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介于0.40~0.48,Shannon信息指数在0.57~0.67,基因分化系数介于0.5~0.7,基因流值介于0.2~0.5,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0~0.74,平均为0.63.参试的20个茶花栽培品种间遗传差异相对比较窄;结合花型形态学特征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20个茶花品种分为2个大类群.此外,结果显示:ISSR分子标记适用于分析山茶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3.
根据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CaAPX1,GenBank登录号:KP635267)序列,设计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并对4℃低温和200 mg·L~(-1)NaCl胁迫下杜鹃红山茶CaAPX1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能够在低温和NaCl胁迫下应激上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CaAPX1在49个山茶品种中均得到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通过田间抗寒耐盐指数和APX1表达量隶属函数值对49个山茶品种抗寒和耐盐双抗能力进行分析,其中Ⅰ类抗寒和耐盐能力强的有4个品种,Ⅱ类抗寒和耐盐能力中等的有11个品种,Ⅲ类抗寒和耐盐能力弱的有34个品种。  相似文献   
44.
<正>主要特征描述:花单瓣型,粉红色,花径5cm,花瓣5~7枚,倒卵圆形,散生不规则白色斑块。嫩枝淡褐色,老枝灰褐色。叶革质、深绿色,基部楔形至宽楔形,先端渐尖,边缘稍背卷。花芽椭圆形、绿色,花丝长1.8~3cm,外轮花丝基部合生,子房被绒毛。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山茶重瓣花形成的机理,在山茶A和B类基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同源基因查找分析,从山茶(Camellia japonica)重瓣品种‘金盘荔枝’(‘Jinpan Lizhi’)早期花芽中克隆了长度为1 418 bp的C类基因CjAG1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X843816),包括长度为224 bp的5′非编码区、768 bp的编码区和426 bp的3′非编码区三部分。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包含258个氨基酸残基,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了其结构骨架。Real-time P  相似文献   
46.
姬岔乡位于米脂县东部,现有2547户,9867人,15个行政村,有耕地29128亩,荒坡地23560亩,占土地面积的45%。过去这里长期沿用着“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多数荒坡地被开垦,地表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改革开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雅宁片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就诊的少弱精子症患者140例,雅宁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精液常规检测。结果:雅宁片治疗后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雅宁片可提高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动率.改善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摇瓶发酵,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产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参数;同时考察发酵时间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生长及油脂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生物量及油脂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碳源;以(NH4)2SO4为氮源时,则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最佳初始pH值为6.0~6.5;无机盐离子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MgSO4.7H2O 1.5 g/L,KH2PO43.0 g/L。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最大。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90g/L,(NH4)2SO43.5 g/L,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在摇瓶发酵过程中,发酵培养144 h时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OD600值也较高。【结论】在优化条件下对斯达氏油脂酵母进行摇瓶发酵,获得的菌体生物量最高可达16.35g/L,较优化前提高了25.19%;油脂产量为4.9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97.84%;菌体含油率最高可达302.1 g/kg。  相似文献   
49.
根据麻疯树pepc基因和植物表达载体的酶切位点特征,分别将pepc基因全长序列3 000 bp正向插入pCAMBIA2300,构建了正义表达载体pCAMBIA-Jcpepc,基因片段597 bp反向插入pBI121构建了反义表达载体pBIJcpepc.通过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PCR和PCR...  相似文献   
50.
高温胁迫下15个茶花品种的耐热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茶花Camellia3个主要品种群的15个品种为材料,利用生理生化测定及SPSS统计分析对其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续7 d 36~38℃的高温胁迫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茶花品种耐热性;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的系统聚类与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茶花品种的耐热性进行有效评价。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alata及其杂种品种群耐热性较差,茶梅C.sasanqua耐热性较强,而红山茶C.japonica品种群耐热性变化范围较大。茶花品种耐热性与花型相关性不大。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