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1.
为确定青贮玉米最佳播种时期,促进青贮玉米的应用推广,本研究对3份不同类型青贮玉米杂交品种在4个播种时期的鲜物质产量和干物质产量以及秸秆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晚播的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全株粗淀粉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体外48 h干物质消化率、体外48 h NDF消化率、总可消化养分和每吨干物质...  相似文献   
22.
龙育4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于2000年育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日数120d,需≥10℃积温2400℃左右,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逆性强、籽粒商品品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3.
针对黑龙江省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的现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玉米室以自交系郑58×MP3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7代选育了优良玉米自交系TP01.该自交系具有一般配合力高、抗逆性强、子粒脱水快等特点.以自交系TP01为亲本组配育成的优良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龙育601通过了黑龙江省审定,并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25.
26.
为促进玉米高产高效,以龙育828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施氮水平(150,300,45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52 500,60 000,67 500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龙育828产量和氮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龙育8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本试验设置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龙育828产量显著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龙育828产量在低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显著增加,而在中密度(60 000株·hm~(-2))和高密度(67 500株·hm~(-2))条件下呈先增后降趋势。提高氮肥施用量,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氮肥利用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提高,在低氮(150 kg·hm~(-2))和中氮(300 kg·hm~(-2))条件下,NPFP、ANUE、NUE呈增加趋势,NHI呈下降趋势,而在高氮(450 kg·hm~(-2))条件下,NHI和NUE呈降低趋势,NPFP和ANUE呈增加趋势。在施氮量300 kg·hm~(-2)和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玉米产量最高(11 217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的组合则是施氮量150 kg·hm~(-2)与密度67 500株·hm~(-2)。因此,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施氮量为300 kg·hm~(-2)与密度为67 500株·hm~(-2)的组合为最适宜处理。  相似文献   
27.
<正>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提高单产选育优质抗病新品种一直是玉米育种中最重要的目标。基于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以自选系T216为母本、T46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龙育11,于2013年审定。该品种属早熟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龙育11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以自选系T216为母本、T467为父  相似文献   
28.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龙育1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育1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以自交系T23为母本、自交系T 160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六区预备试验,2010-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六区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玉米六区生产试验.2013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早熟品种,需≥10℃活动积温2 300℃左右,具有籽粒脱水快、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9.
为筛选抗倒伏玉米种质,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对108份玉米自交系的抗倒性进行了田间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间倒伏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筛选出高抗倒伏自交系12份,可作为抗倒基因源应用于抗倒伏育种。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倒伏影响最大的是茎皮抗穿刺强度(r=-0.576),其次为次生根数,均达极显著负相关,其中茎皮抗穿刺强度具有最大的直接通径系数(P=-0.450)。因此,提高茎皮抗穿刺强度,同时增加次生根数是提高玉米自交系抗倒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
20份玉米种质选系的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黑龙江省5份常用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与20份欧洲玉米种质选系配制100个组合,在黑龙江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分析20份欧洲玉米种质选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被测系之间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达极显著,T04、T16-2、TF32和T218-4的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优良,在玉米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TF32×四-444在产量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上均为最大值。与对照比较,杂种优势大于10%的组合大多为欧洲玉米种质选系×塘四平头类群自交系,说明欧洲玉米种质与塘四平头类群种质之间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