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95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44篇
  38篇
综合类   404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41.
甲醇柴油与生物柴油常规污染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增压柴油机燃烧甲醇柴油和生物柴油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验发动机,在喷油泵不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直接燃烧甲醇柴油和生物柴油对柴油机动力性的影响均不超过10%.燃油甲醇柴油能降低CO和NOX的排放,但会引起HC排放量的上升;燃用生物柴油能降低CO和HC的排放,但会引起NOX排放量的上升.在各种工况下,燃用生物柴油均能大幅度降低柴油机的排气可见污染物,而燃用甲醇柴油在高负荷时会增加可见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42.
从应用乡土植物、耐旱植物,灌溉方式,再生水应用,雨水收集和利用几方面对北京市园林绿地节水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绿地中应用耐旱植物,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应用雨水收集系统、下凹绿地、透水材料铺装等收集雨水和增加入渗量;有条件的绿地应用再生水等各种措施减少时自来水的消耗.但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设计中仍未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未考虑雨水收集利用;地面铺装过大并采用不透水砖,造成雨水的浪费等;使用再生水等的绿地所占比例少;养护工人在养护浇水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利于加快节水型园林绿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43.
为筛选出适宜当地条件的高产抗病品种,连续2年2次调查了2018年建植于新疆昌吉市呼图壁县的32个紫花苜蓿品种上各种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了各品种次年的越冬率和5次刈割期的草产量,评价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品种的综合特性。结果表明,试验地发生了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白粉病、黄斑病、匍柄霉叶斑病和尾孢叶斑病5种病害,且以前3种为主,前3种病害的发病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7.08%、100.00%及57.14%。供试品种仅有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旱地与WL343HQ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皇冠、WL168HQ与阿迪娜等品种,而其他病害品种间未表现出差异(P>0.05)。根据抗性级别的频率分布,对于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53.13%的苜蓿品种为高抗品种,25.00%的苜蓿品种为抗性品种,12.50%的苜蓿品种为中抗品种,3.13%的苜蓿品种为低抗品种,6.25%的苜蓿品种为感病品种;对于苜蓿白粉病,32个品种的抗性分布频率为抗性品种占3.13%,中抗品种占25.00%,低抗品种占15.63%,感病品种占56.25%,无高抗品种;供试品种对苜蓿黄斑病抗性分布频率为高抗品种29个,占90.63%,抗性品种占9.38%,无中抗、低抗及感病品种。32个品种的5次草产量总和为22.48~29.52 t·hm^(-2),其中,5茬总产量最高的苜蓿品种为龙威3010,总产量最低的苜蓿品种为陇东苜蓿。供试的所有品种未出现明显冻害,越冬良好,越冬率均在80%以上,其中有22个品种大于90%。综合特性较好的5个品种为皇冠、WL363HQ、中苜3号、敖汉苜蓿和旱地(综合得分0.850~0.942),较差的品种为耐盐之星、WL343HQ、冲击波、雷霆与陇东苜蓿(综合得分0.650~0.721)。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随着对病原微生物和各种传染性疾病研究的深入,我国生物实验室数量越来越多,完善实验室生物安保体系对于保护科研人员和社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明确了实验室生物安保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区别与联系,而后指出我国存在生物安保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实验室实施环节生物安保能力较为薄弱等问题,并借鉴WHO和部分发达国家的生物安保法规以及实施现状,提出了完善制度法规,加强实验室实施环节能力建设,强化生物安保培训,加强风险评估认识等适合我国生物安保发展现状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生物安保体系,加快生物安保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给出了野生植物的定义。认为野生观赏植物分为由多年生植物和一、二年生植物组成的草本类植物和由乔木类、灌木类、丛木类、藤木类、匐地类组成的木本类植物。分析了野生园林植物在园林应用中存在着盲目开发、过度利用、缺乏从引种到栽培到推广的完整体系、科研设计生产单位缺乏交流等问题,提出了提高认识、克服偏见、建立完整体系、加强交流与合作、突出地方特色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寻行道树衰弱的原因,为其治理提供依据,作者从行道树周围存在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施工对行道树的影响、土壤问题、水分胁迫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导致行道树衰弱的主要原因是以上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人工落叶松采伐迹地更新针叶树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落叶松采伐迹地上更新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云杉,与荒山荒地造林相比,长白落叶松增长4.2%,樟子松,红松、云杉增产幅度在35.3%至38.5%之间。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山苍子油提取效率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 GC-MS分析,研究山苍子油成分构成与抗氧化活性的内在关联,分析山苍子油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液液萃取(分别加以超声波与磁化辅助处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以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苍子油,DPPH 法比较不同提取方式对山苍子油抗氧化活力的影响,GC-MS分析山苍子油的主要成分,并以1,4-二溴苯为内标,采用面积归化法解析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山苍子油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液液萃取法的提取效率与山苍子油抗氧化活性最高,超声波辅助处理油得率最高,为26.3%,磁化辅助处理抗氧化活性最优,达到31.22 mg·mL -1( IC50),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次之,抗氧化活性为56.95 mg·mL -1( IC50),水蒸气蒸馏法抗氧化活性最弱,为64.95 mg·mL -1( IC50); GC-MS分析检测出122种以上的化合物,包括12种脂肪酸,16种萜烯,18种含氧萜烯以及其他微量化合物包括烯烃、醇、酮类与烷烃等。GC-MS分析结果表明:山苍子干果主要成分为饱和脂肪酸(月桂酸等)、不饱和脂肪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等)以及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萜烯、氧化萜烯类物质。液液萃取法得到的山苍子油脂肪酸含量(53.51%~66.61%)明显高于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17.64%)与水蒸气蒸馏法(8.1%),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萜烯、氧化萜烯类含量分别达到29.37%和17.69%,明显高于液液萃取法(6.49%~9.75%)。【结论】磁化辅助处理有利于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且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超声波辅助处理可以提升油的得率;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更有利于萜烯类化合物的获取;联系到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山苍子油富含萜烯化合物却显示较低的抗氧化活性(64.95 mg·mL -1 ),色谱级的柠檬醛抗氧化活性最低(74.33 mg·mL -1),因此推测脂肪酸成分(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是山苍子油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鹿寨县先后引进养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肉鸭旱养产业,至2014年底,鹿寨县累计有规模鸭场206个,50万m2,年末出栏肉鸭410万羽,养殖肉鸭己成为鹿寨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经过一年多的调查走访,认为当地平地旱养肉鸭的主要技术关键是:适宜的鸭舍建设、良好的消毒制度、健康的鸭苗、完善的育雏方法、高质量的营养水平、适宜的疫苗免疫、及时的疫病防控和药物保健、良好的环境卫生与严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究绒山羊毛乳头细胞标记基因,优化毛乳头细胞体外鉴定的方法,为研究绒山羊毛囊发生发育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方法】 运用Seurat单细胞分析法分析陕北白绒山羊胚胎期60、90、120 d皮肤组织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原始数据经质控、过滤、标准化后,采用UMAP方法进行数据降维与聚类分析。通过对比已报道的毛囊相关标记基因,获得完整绒山羊毛囊细胞类群谱系信息。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绒山羊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利用免疫荧光试验鉴定标记蛋白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进一步筛选毛乳头区域特异性表达蛋白。体视镜下机械分离完整绒山羊毛囊,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绒山羊毛乳头区域并在体外培养至细胞分离,最终通过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待毛乳头细胞纯度较高时,利用免疫荧光试验验证候选标记蛋白在分离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从单细胞水平分析了绒山羊毛囊发生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细胞转录信息,成功获得绒山羊皮肤中的17个主要细胞类群信息,鉴定出包括真皮细胞谱系、表皮细胞谱系、毛乳头细胞、毛干细胞、内根鞘细胞等绒山羊皮肤结构关键细胞类群,以及周皮细胞、巨噬细胞、肌肉细胞等其他功能细胞类群。筛选获得毛乳头细胞特异性基因427个,包括SOX2、FGF7、APOD、BMP3、HHIP、HEY2SPON1等,这些基因在绒山羊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丰度远高于其他细胞类型,被认为是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组织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证明SOX2、FGF7与APOD等蛋白在绒山羊毛乳头区域内特异性表达,可用于皮肤组织中绒山羊毛乳头细胞的定位。此外,本研究在成功分离单根绒山羊次级毛囊的基础上,实现了绒山羊毛乳头区域的贴壁培养,成功观测到大量细胞从毛乳头区域逐步迁移分离的过程。细胞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SOX2、FGF7与APOD均在绒山羊毛乳头细胞中表达,且SOX2阳性细胞约占毛乳头细胞总量的76%左右,而FGF7和APOD阳性细胞则占98%以上。结合绒山羊皮肤组织免疫荧光定位结果,SOX2、FGF7与APOD等标记可用于鉴定体外分离培养的绒山羊毛乳头细胞。【结论】 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描述了绒山羊主要皮肤细胞的转录组信息,筛选出毛乳头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经免疫荧光试验证实,单细胞测序鉴定标记基因的方法简单高效,且具备较高准确率。筛选的SOX2、FGF7APOD不仅为绒山羊毛乳头细胞体内定位提供了有效的标记,而且为多标记鉴定毛乳头细胞提供可能,更为进一步研究毛囊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