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66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设施蔬菜大面积发展,出现了诸如病虫危害严重、土壤连作障碍程度加剧、经济效益下降、销售不畅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扩大规模与增加效益并重、加强创新研究、推广设施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新技术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2.
由黄化曲叶病毒引起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番茄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结合多年研究结果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应对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品种抗性退化的三条策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加强田间种植管理,采用不同抗性品种轮换种植。  相似文献   
103.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根结线虫病的无公害防治研究新进展。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现状、田间识别、生物学特性、病情分级标准及最新的无公害综合调控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无病区的保护、栽培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五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总结认为生物防治是蔬菜根结线虫防治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消毒和栽培防治分别是目前治理重病区以及预防无病区和控制轻病区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调控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4.
陕西枣树缩果病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5.
为研制对辣椒疫病具有明显防治效果且田间稳定性好的生防菌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美丽短芽孢杆菌NF2、多黏类芽孢杆菌J和枯草芽孢杆菌Q14的培养条件,并进一步筛选了3种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生防菌剂配比方式。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3种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可稳定在2.0×10~8CFU/mL以上,当菌株NF2、J和Q14的活菌数分别为1.0×10~8、1.0×10~7、1.0×10~6CFU/mL,按照1:1:1体积比配比制备时,与清水对照相比,复合生防菌剂可促进辣椒增产39.2%,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大于70%,并可在根际土壤中稳定存活和繁殖100 d以上。  相似文献   
106.
腐烂茎线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腐烂茎线虫是一类分布范围广泛、取食部位多样的全球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对我国马铃薯、甘薯的种植推广具有很大影响。本文结合了腐烂茎线虫综合防治研究成果,介绍了腐烂茎线虫的症状、病原流行、侵染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腐烂茎线虫的主要研究重点和方向,以期为腐烂茎线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正‘翠香猕猴桃’属美味猕猴桃品系,具有早熟优质、味道香甜等优点,是陕西省周至县、鄠邑区、眉县等猕猴桃主产区特有的主栽品种[1]。2013年起,陕西周至‘翠香猕猴桃’果园连年发生黑斑病,平均病园率达85.8%,病果率达48.5%以上[2]。该病在果实生长后期呈现黑色病斑症状并在低温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严重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翠香猕猴桃’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形成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针对该病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通过回接试验  相似文献   
108.
腐烂茎线虫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关于腐烂茎线虫的研究起步较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认为不会在我国发生,因此也缺少系统的调查和鉴定。现如今因腐烂茎线虫所引起的甘薯茎线虫病以及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已成为我国甘薯和马铃薯产区的重要病害。文章主要介绍腐烂茎线虫在我国基因型以及特殊效应基因的研究进展,为腐烂茎线虫与植物互作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腐烂茎线虫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危害甘薯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其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危害陕西甘薯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生物型主要为A型,其1年发生8~10代,在27~28℃、20~24℃、6~10℃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分别为18 d、20~26 d和68 d。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主要以卵、幼虫、成虫在薯块、土壤、粪肥中越冬,种薯和种苗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本文提出了严格进行种薯检测、建立无病留种田和挑选健康种薯、温汤浸种、覆膜栽培、轮作倒茬、清洁田园、高剪苗、药剂防治等适宜陕西区域推广应用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减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对甘薯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97是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生防细菌,对常见果蔬采后病害有显著防治效果。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和细菌移位试验,评价B.subtilis A97及其代谢产物对哺乳动物的生物安全性,为该菌株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最大剂量耐受法连续14 d每天对小鼠灌喂菌体浓度为1.0×109 CFU/m L的B.subtilis A97发酵液0.4 m L(对照组灌喂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和测定小鼠的一般体征、脏器指数、血相和肝脏生化等指标,并检测小鼠血液和组织中是否发生细菌移位。结果表明,B.subtilis A97发酵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大于20 000 mg/kg BW,各处理组小鼠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现象。处理组小鼠一般体征、脏器指数、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小鼠血液和其他组织样本中均未检测到由B.subtilis A97引起的细菌移位。由此推断B.subtilis A97及其代谢产物对哺乳动物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