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经对水稻多品种定田定期取定量稻根进行分离观察,结果表明:早晚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分别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有一个高峰。采用盆栽接种试验表明:接种量越大,产量越低,呈显著负相关;分蘖盛期前接种减产显著。该线虫主要影响千粒重和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22.
水稻潜根线虫的致病性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接种试验证实潜根线虫侵染水稻能引起减产,主要是减少有效穗和千粒重;返青期为感病期,这一时期每株稻苗接种300条和470条潜根线虫,分别减产8.8%和13.5%。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烟 稻轮作、稻草还田、冬翻冬种、利用耐病品种和药剂防治。返青期为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23.
枯萎病菌和根结线虫对黄瓜复合侵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瓜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是三明地区黄瓜的2种重要病害,经鉴定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尖镰孢(Fusarium axysporum),黄瓜根结线虫的种类有南6方根结线虫(Meloiddogyne indcoginta)、爪哇根结线虫(M.jau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接种试验证实尖镰孢和南方根结线虫在黄瓜上能复合侵染,引起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4.
黄瓜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是三明地区黄瓜的2种重要病害。经鉴定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黄瓜根结线虫的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接种试验证实尖镰孢和南方根结线虫在黄瓜上能复合侵染,引起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5.
26.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三农”问题永恒的主题。为了对三明农民收入状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以更准确把握农民增收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入手,比较分析了三明农民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及发达地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7.
<正> 一、流行情况 我场自1982年4月以来,在兔群中流行一种主要以血粪并附有粘液为临床特点的腹泻,至5月底大部分都感染发病。6月底疫情开始稳定,7月中旬停止发病。从7月26日起开始第二次流行,4月龄幼兔首先发病,并逐步扩大到整个兔群,8月中旬流行达到高峰。疫情流行情况见下表。 据观察,本病发生于4—8月份,持续时间较长,以成年兔的发病率最高,哺乳仔兔极少发生。病程最短的1天,最长可达20天,平均为5—10天。 弛,排粪失禁,皮毛松乱,腹肌紧缩,腹围迅速变小,呈高度脱水状态。常在10—24小时昏迷而死。 (二)急性:病初减食或不食。体温多在41℃左右,精神不振,常卧笼不动,  相似文献   
28.
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mniellaspp),属垫刃目、短体亚科,寄生于水稻根部,影响根部对水份和营养的吸收。一般植株无明显特殊症状,危害严重时,前中期稻苗矮小分蘖减少,后期早衰,导致产量损失。1981年尹淦镠、冯志新等报道水稻潜根线虫在我国南方稻区普遍分布。据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水稻产区。使用杀线虫药剂防治。可使水稻增产10~40%。王义成等(1988)报道,用盆栽水稻接种不同数量潜根线虫可使水稻减产6.1~14.0%。严叔平(1989)报道,用呋喃丹防治可增产4.2~  相似文献   
29.
大棚网纹甜瓜枯萎病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