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鳜幼鱼配合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精制饲料蛋白质梯度法,以鱼粉蛋白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测定鳜幼鱼配合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试验期平均水温21℃;试验鱼为平均尾重159±22g幼鳜;试验饲料蛋白质含量梯度为0%—499%;养殖30天后采用直线回归和抛物线回归计算初步确定,鳜幼鱼配合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为447%—458%。对饲料蛋白质含量与饲料蛋白质利用率、饲料系数和投饲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53.
为了研究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1)基因与蒙古羊多脊椎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克隆了该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并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512 bp的蒙古羊GDF1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整个序列碱基构成为A占10.55%,G占16.80%,T占31.84%,C占40.82%,整个序列G+C含量百分比为57.62%。通过在线软件对蒙古羊GDF1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未找到符合条件的CpG岛,也未发现TATA box或CAAT box结构,但存在一处潜在的转录起始位点和HSF2、HSF2、GATA-1、AML-1a和MZF1 5个潜在转录因子,并且具有5种基序结构:EGF_1、CTCK_1、ANAPHYLATOXIN_1、VWFC_1和DEFENSIN。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对蒙古羊脊椎数的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李蓓  邹立扣  罗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78-11080
首次从大凉疣螈(Tylototriton taliangensis)肠道分离获得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16SrD—NA进行了扩增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测序结果表明,16SrDNA与GenBank中序列同源率在98%~99%,分离的菌株与GUl26681(C.freundii MRB0903)处于同一分支中;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树表明,此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噻吩中介,对其余药物均敏感。  相似文献   
55.
非法套现现象广泛存在,是因为套现不仅可以为持卡人提供大量的现金,同时避免向银行缴纳手续费和利息,而且中介机构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利润。但套现对银行乃至金融业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我国信用卡业务刚刚起步,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相应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信息通讯技术有待发展等具体国情,使我国不可能像外国一样认可信用卡套现是合法的行为。  相似文献   
56.
[目的]将内蒙古传统相马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找出一种更为科学简便的相马方法。[方法]对试验马COMT基因位点单个基因的多态性与性格性状关联性进行研究,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马的性格遗传特点。[结果]电泳检测表明:COMT基因第2外显子的PCR产物与Marker DL2000相比,其位点在250 bp下方。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马基因组DNACOMT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所检测的30个个体中,发现2种基因型,即AA和AB型。测序结果表明:COMT基因的第2外显子161位置存在一个多态位点。COMT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与马的竞争性有显著相关性,与其它性格没有显著相关性,AB型马的竞争性比AA型强。[结论]该研究为马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讨乌珠穆沁羊生长分化因子11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1,GDF11)基因外显子1的甲基化模式,本研究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 (BSP)的方法对普通乌珠穆沁羊和多脊椎乌珠穆沁羊GDF11基因外显子1的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发现普通乌珠穆沁羊GDF11基因外显子1的平均甲基化率为0.123,多脊椎乌珠穆沁羊的平均甲基化率为0.569,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两组数据间差异极显著(P<0.01),即多脊椎乌珠穆沁羊GDF11基因外显子1中的CpG甲基化率极显著高于普通乌珠穆沁羊(P<0.01).通过分析GDF11基因外显子1的13个CpGs位点发现,多脊椎乌珠穆沁羊CpG_11和CpG_13位点的甲基化率值最高,达到90%,推测这两个位点的甲基化可能与乌珠穆沁羊的脊椎数增加有关,是导致多脊椎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与地表滴灌相比,地下滴灌的特殊性在于系统性能不仅受水力设计参数的影响,而且还与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密切相关。本文的目的是定量评估地下滴灌系统水力参数和土壤特性空间变异对土壤水氮空间分布和夏玉米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田块的土壤为砂质壤土。试验中滴灌带埋深设置0、15和30 cm 3个水平,施肥装置选择国内外常用的压差式施肥罐和文丘里施肥器两种类型;土壤特性测试指标包括颗粒组成、容重、水分特征曲线、含水量、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估算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夏玉米收获时测定了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分布。【结果】试验田块内土壤初始硝态氮含量的变异程度最大,饱和导水率次之,土壤容重的变异程度最小;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程度为弱-中等。滴灌带埋深对施肥灌溉后土壤硝态氮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影响明显,滴灌带附近一般硝态氮含量较高。但施肥装置类型对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不显著;滴灌带埋深和施肥装置类型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布的影响均不显著。由地下滴灌系统水力设计和土壤特性空间变异引起的作物地上部分干物质、吸氮量和产量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灌溉施肥后土壤氮素的变异系数,接近或小于灌水量与施肥量的变异系数。【结论】对试验土壤来说,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尤其是土壤初始含水量和氮素含量的不均匀性,可能是导致施肥灌溉后土壤水氮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电流衰减指数决定了充电的质量.为了得到最大的充电电流衰减指数,以BX7B-3A7AH/12V型蓄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恒流-恒压”充电模式,对蓄电池初始充电参数对电流衰减指数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蓄电池初始充电电流与初始电解液密度之间存在一个“最佳配比关系”,在该“最佳配比关系”下,可获得最大电流衰减指数,即充电时间最短.为实现充电中参数的“最佳配比”,采用模糊逻辑对充电系统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逻辑控制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初始充电电流的优化,从而实现了充电中参数的最佳配合,达到了优质快速充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花生苗期干旱处理后转录和代谢通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析花生耐旱性的调控基础,本研究通过对10个不同的花生材料苗期进行干旱-复水实验,结合转录组分析,探讨了干旱条件下不同花生材料抵御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非洲的花生材料Waliyar Tiga耐旱性最强,其次是kQ044抗青、中花16和早花生,干旱敏感的材料为狮头企、山花13、ICGV86745以及丰花2号;耐旱及干旱敏感材料的根冠比存在显著差异,耐旱材料的根冠比平均值为35.0%,干旱敏感材料的根冠比平均值为15.26%。早花生和中花16的根冠比最大。转录组结果表明抗感材料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和植物代谢途径;通过差异基因富集分析发现,耐旱材料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素应答途径基因的表达明显弱于敏感材料。生理和转录组的结果表明耐旱材料利用发达的根系系统、能量代谢的提升、次生代谢的加强和生长的抑制四个方面共同应对干旱胁迫。抗旱材料中花16和Waliyar Tiga在干旱条件下均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的能力,中花16的根冠比显著大于Waliyar Tiga,但其耐旱性不及Waliyar Tiga,推测可能源于其较大的叶面积导致更多的叶面水分散失,从而使其耐旱能力低于Waliyar Ti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